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鱼类的病害第一节病毒性疾病第二节细菌性疾病第三节真菌性疾病第四节寄生虫性疾病第五节非寄生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疾病病毒病的主要特点:1)潜伏期长,不易发现;2)发病快,不易控制;3)防治困难,无特效药。一、草鱼出血病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三、虹彩病毒病四、弹状病毒病(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三)鲤春病毒血症第一节病毒性疾病一、草鱼出血病病原症状和病理变化流行情况诊断方法防治方法第一节病毒性疾病1、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又叫草鱼出血病病毒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病毒为20面体的球形颗粒,具双层衣壳,无囊膜,属dsRNA病毒,直径70-80nm第一节病毒性疾病2、症状:红肌肉型:较小鱼种(7-10cm)红鳍红鳃盖型:较大鱼种(13cm)肠炎型:大小草鱼第一节病毒性疾病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3、流行情况(1)危害对象: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2)流行季节:6~9月(3)水温:20~33℃时发生(4)流行地区广第一节病毒性疾病4、诊断方法[初诊]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及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鳃常呈“白鳃”。[确诊]EM检查肾脏等部有无病毒粒子ELISA、PCR第一节病毒性疾病5、防治方法预防:(1)彻底清塘;(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射;(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体抵抗力;(4)发病季节,每月用下列治疗药物预防一个疗程。第一节病毒性疾病治疗:(1)全池遍洒含氯消毒药,如二氧化氯0.02~0.03ppm,或漂白粉精0.5~0.6ppm,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0.3~0.4浓度等。(2)内服药①每100千克鱼每天用0.5千克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都可以)再加0.5千克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天。②每100千克每天用40毫升4%碘液拌饲投喂,连喂4天。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1、病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双RNA病毒科病毒为正20面体,无囊膜,直径55-75nm第一节病毒性疾病2、症状食欲丧失,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多数拖着线状粪便,还可见到原地转圈游泳等异常的活动现象。病理组织检查为胰腺广泛坏死。第一节病毒性疾病3、流行情况主要发病鱼类:鲑鳟鱼类(鱼苗-3月龄鱼)IPNV宿主范围很广,如鲆、鲽、鳎、鳕流行季节:春季,一般发病水温10~15℃第一节病毒性疾病宽体舌鳎平头鲽4、诊断方法:根据外观症状初步诊断,取病鱼胰脏组织作切片、HE染色可诊断。免疫学、ELISA诊断。第一节病毒性疾病预防1.加强检疫工作,不将带有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的鱼卵、鱼苗、鱼种及亲鱼输入或输出。2.发现疫情首先要封锁、销毁病鱼。被污染鱼池用浓度为200毫克/千克的有效氯消毒;被污染的工具用2%福尔马林或pH为12.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消毒10分钟。3.已有眼点鱼卵用浓度为50毫克/千克的10%复方皮维碘溶液药浴15分钟;如水的pH较高时,则需用浓度为60~100毫克/千克的10%复方皮维碘溶液药浴15分钟。治疗:1.疾病早期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剂(PVP-1)拌饵投喂,每天每千克鱼1.64~1.91克有效碘,连用15天,可降低死亡率。2.大黄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过夜,以每万尾鱼0.25~0.5千克的剂量拌饵投喂,同时全池遍洒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病毒灵,对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有一定疗效。3.水温在10℃以下可降低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死亡率,因此,可将病鱼放在低温水中饲养,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三、虹彩病毒病(一)淋巴囊肿病1、病原:虹彩病毒科,淋巴囊肿病毒(LCD)dsDNA病毒呈正20面体,直径200~260nm第一节病毒性疾病病原——淋巴囊肿病毒(LCD)2、症状:病鱼的皮肤上、鳍上和眼球等处出现许多小疱状肿胀物。肿胀物大的直径3cm的白色细胞团块,这些肿胀物有各个分散的,也有聚集成团或联成片的严重患者密布于全身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肿胀物为皮肤结缔组织被病毒感染后巨大化的产物。真鲷淋巴囊肿病牙鲆患病症状:病理组织检查,可见200-500um巨大细胞组成细胞团块。许氏平鲉鲈鱼患病症状:3.诊断方法:依外观初诊,以电镜观察确诊。4.流行情况:已发生于100余种海淡水鱼类我国养殖的鲈鱼、真鲷、红斑笛鲷、石斑鱼、牙鲆、大菱鲆和东方纯等都曾发现过。此病在水温10—25摄氏度时为流行的高峰期,在我国全年均可发生。5.防治:无有效方法第一节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疾病(二)真鲷虹彩病毒病[病原]四、弹状病毒病(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三类传染病(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二类传染病(三)鲤春病毒血症:二类传染病第一节病毒性疾病(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1、病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第一节病毒性疾病2、症状及病理变化狂游、打转等异常行为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处常拖有1条粘液便肾脏和脾脏的造血组织严重坏死第一节病毒性疾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腹部膨大,体壁充血、出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体色发黑,腹部膨大,眼球突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鱼苗卵囊肿大,体壁充血、出血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鲑鳟鱼类的鱼苗,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水温8~15℃流行4、诊断外观症状、病理切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第一节病毒性疾病诊断(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1、病原:艾特韦病毒或称艾格特维德病毒第一节病毒性疾病2、症状主要特征:出血急性型: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出血慢性型:发生贫血神经型:运动失常第一节病毒性疾病3、流行情况该病主要感染淡水养殖的鲑科鱼类主要危害鱼种及1龄以上幼鱼,一般鱼体大于5cm才发病。该病流行始于冬末春初,在水温6~12℃时多发。第一节病毒性疾病(三)鲤春病毒血症(SVC)1、病原鲤弹状病毒亦称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第一节病毒性疾病2、症状鱼群聚集于出水口处体色发黑,呼吸缓慢病鱼往往失去平衡而侧游有瘀斑性出血,皮肤及鳃上最多见鳃的颜色变浅,呈淡红色或灰白色腹部膨大鳔壁有出血斑第一节病毒性疾病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流行于春季,水温在13~20℃时流行第一节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的共同特点:1)常出现明显的表面出血、溃疡,并伴随腹水、肠炎、烂鳃等症状;2)发病与水体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经常出现在高温、水质恶化时;3)抗生素及其它消毒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4)镜检可在体内发现大量的细菌第二节细菌性疾病1、病原鱼害黏球菌(柱状屈桡杆菌)细长、柔软,易弯成U形或V形G-一、细菌性烂鳃病第二节细菌性疾病2、症状头部暗黑——乌头瘟鳃盖内表皮被病菌感染腐蚀成近圆形透明小区——开天窗鳃丝炎症、腐烂第二节细菌性疾病3、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流行于4~10月份,夏季为发病高峰期该病常和细菌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第二节细菌性疾病4、诊断方法症状初诊镜检确诊5、防治方法预防:消毒(漂白粉、食盐水、生石灰)乌桕、五倍子、大黄治疗: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氟哌酸第二节细菌性疾病1、病原荧光假单胞菌短杆状、G-2、症状体表出血、鱼鳞脱落鳍条充血腐烂,形成“蛀鳍”二、赤皮病第二节细菌性疾病患病症状:3、流行情况别名: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发病鱼类:2~3龄草鱼、青鱼流行季节:全年常与烂鳃、肠炎并发4、诊断根据外表症状第二节细菌性疾病1、病原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短杆状、G-2、症状竖鳞腹部膨大有腹水眼球突出并充血三、竖鳞病第二节细菌性疾病3、流行情况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等主要危害金鱼、鲤、鲫和一些热带鱼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17~22℃。第二节细菌性疾病四、细菌性败血症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第二节细菌性疾病2、症状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第二节细菌性疾病3、流行情况也称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第二节细菌性疾病4、诊断方法根据症状初诊嗜水气单胞菌毒素检测试剂盒5、防治方法预防:除淤、消毒治疗: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第二节细菌性疾病五、细菌性肠炎别名:烂肠瘟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主要症状:肠道发炎,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性腹水流出。发病鱼类:草鱼、青鱼、鲤鱼。常与烂鳃、赤皮并发流行季节:4-10月防治方法:抗菌药物、大蒜素等第二节细菌性疾病示细菌性肠炎肠縻烂,无弹性、光泽示肠炎型草鱼出血病,具弹性和光泽六、打印病别名:腐皮病、出血性腐败病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症状:表皮及下层肌肉出现红斑,鳞片脱落、肌肉溃烂,四周充血,似打印发病鱼类:鲢、鳙流行季节:全年,夏秋易发,28~32℃为流行高峰期七、疖疮病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主要症状:肌肉组织发炎,形成疖疮发病鱼类:青、草、鲢、鳙、鲤流行季节:全年散发性第二节细菌性疾病患病症状:1、病原弧菌属细菌短小、直或弯杆菌,G-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八、弧菌病第二节细菌性疾病鳗弧菌第二节细菌性疾病TCBS培养基上生长的弧菌第二节细菌性疾病2、症状★共同的症状是体表皮肤溃疡3、流行情况弧菌病是海水鱼类最常发生的细菌性疾病。弧菌是条件致病菌。第二节细菌性疾病4、诊断方法TCBS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免疫学检测PCR检测5、防治方法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漂白粉消毒磺胺类药物、土霉素第二节细菌性疾病九、爱德华氏菌病1、病原:迟缓爱德华氏菌2、流行情况:对鳗鲡、罗非鱼、真鲷、牙鲆等都有危害主要流行于夏季3、症状主要表现在肝脏和肾脏上第二节细菌性疾病肝脏型,肝区肿大,穿孔肝脏型,肝脏肿大,溃疡肾脏型,肾区肿胀,肛门红肿混合型,肝区红肿,肛门红肿第二节细菌性疾病1、病原:海豚链球菌,G+2、症状:眼球突出十、链球菌病患病症状:3、流行情况:主要侵害鰤鱼,此外牙鲆、虹鳟、鳗鲡、罗非鱼等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为7~9月4、预防:a.投鲜饵并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b.适度放养5、治疗:四环素第二节细菌性疾病真菌及真菌性鱼病的特点:真菌属真核微生物真菌具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分裂为有丝分裂真菌性鱼病的病原主要为丝状真菌第三节真菌性疾病一、水霉病1、病原水霉属和绵霉属2、症状向外长出棉花样的菌丝,“白毛病”“卵丝病”,“太阳籽”第三节真菌性疾病3、流行情况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几乎所有淡水鱼类和鱼卵均可感染主要发生在水温为20℃左右时的春季4、诊断方法:根据“白毛“症状5、预防和治疗预防:生石灰清塘,勿使鱼体受伤,放养密度合理治疗:食盐,亚甲基蓝,升温第三节真菌性疾病二、鳃霉病1、病原为鳃霉属,属水霉目2、症状病鱼呼吸困难,鳃上粘液分泌增多呈现花鳃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第三节真菌性疾病花斑鳃3、流行情况敏感的鱼类有草、青、鳙、鲮、黄颡鱼等,其中鲮鱼苗最为敏感主要流行于5~10月,尤以5~7月为甚三类传染病4、防治方法预防:清淤、严格检疫、注意水质第三节真菌性疾病三、鱼醉菌病1.病原:霍氏鱼醉菌2.症状:在肝脾等部位有许多小白点,腹部积水。3.诊断方法:取病灶组织压片检查,有多核球状体者即可确诊。4.流行情况:已发生于80余种海、淡水鱼上。5.防治:清除病鱼、死鱼以防传染;治疗尚无方法。第三节真菌性疾病发育期(A~D);发芽前期(E~H);发芽及丝状体期(I~J);繁殖期(K~L)四、流行性溃疡综合症(EUS)又叫做红点病或霉菌性肉芽肿1、病原丝囊霉菌2、症状早期形成红斑,后期溃疡3、流行情况50多种鱼受到该病的侵害,乌鳢对丝囊霉菌特别敏感大多发生在低温时期和大降雨之后第三节真菌性疾病第三节真菌性疾病第七章
本文标题:鱼类的病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7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