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鱼类简介鱼的体型•鱼类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与之相适应的体型。就以淡水养殖的鱼类来说,大致有如下三种体型:•纺锤型(又称梭型):头、尾稍尖,身体中段较粗大,其横断面呈椭圆形,侧视呈纺锤状,如草鱼、鲤鱼、鲫鱼等。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在静水或流水中快速游泳活动。鱼的体型•侧扁型:鱼体较短,两侧很扁而背腹轴高,侧视略呈菱形。这种体形的鱼类,通常适于在较平静或缓流的水体中活动,如鳊鱼、团头鲂等属此类型。•圆筒型(棍棒型):鱼体延长,其横断面呈圆形,侧视呈棍棒状,如鳗鲡、黄鳝等属此种类型。这种体型的鱼类多底栖,善穿洞或穴居生活。鱼体各部位及附属器官•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头部是指吻端到鳃盖后缘•躯干部是指鳃盖后缘至肛门一段•肛门以后至尾鳍基为尾部。鱼类的头部•主要有口、须、眼、鼻孔和鳃孔等器官。•淡水养殖鱼类的口一般位于吻端,由上下颁组成,它既是捕食器,也是鱼类呼吸时入水的通道。•有些鱼类的口附近着生有须,如鲤鱼和鲇具须两对,埃及胡子鲇有须四对。须具有感觉和味觉作用,并可辅助寻觅食物。鱼类的头部•鱼类的眼睛位于头的两侧,没有眼睑,不能闭合,也不能较大的转动。眼的角膜平坦,水晶体呈圆球形,它的曲度不能改变,因此可以推测鱼类总是近视的。•鱼眼的前上方左右各有一个鼻腔,其间有膜相隔,分为前后两鼻孔,后者不与口腔相通,故鱼类的鼻孔没有呼吸作用,只有嗅觉功能。•头的后部两侧鳃盖后缘有一对鳃孔(只有鳝鱼特殊,其左右鳃孔合成一个,位于腹面),它是呼吸时出水的通道。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主要有鳍、鳞片和侧线器官。•鳍是鱼类运动器官,按其所着生的位置,可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鱼在水中游动时,各鳍相互配合,保持身体的平衡并起推进、刹制或转弯的作用。•大多数鱼类的体表都披有坚实的鳞片,它是皮肤的衍生物,通常呈覆瓦状排列。有些鱼类(如鳗鲡和鳝鱼)的鳞片退化,也有残留少数鳞片的鱼类,如镜鲤则是典型的例子。不管有鳞或缺鳞的鱼类体表,都能分泌大量的粘液,无疑具有润滑和保护鱼体的作用。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它是深藏于皮下的管状系统结构,与神经系统紧密联接。有许多小管穿过鳞片与外界相通。这些小孔在体侧表面排列成线状。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侧线只有一条,从头后部大致沿体侧中线直到尾鳍基部。但尼罗非鲫的侧线中断,分上下两段。侧线具有听觉和触觉功能,能感觉水的振动波、水流方向和水压的变化。草鱼•草鱼又名鲩鱼。在分类学上属鲤科、雅罗鱼亚镜、草鱼属。分布很广,全国各地均有,是我国最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几十年来,日本、东南亚各国及东欧等一些国从我国引进草鱼养殖。草鱼:形态特征•草鱼身体较长,近似圆筒形,腹部圆,无角质棱。口端位,吻宽而短钝,下颌稍短。身体呈茶黄色,背部呈青色,腹部银白色。各鳍色淡灰;鳞大而圆,后缘灰褐。草鱼是大型鱼类,最大的体重可达40多千克。草鱼:食性•草鱼是比较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鱼苗至夏花阶段以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鱼种阶段随着口径增大和咽齿的发育,可摄食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幼嫩水草和陆草。成体转向以水生植物及江湖岸边被淹没的陆生植物为食。也喜吃米糠、麸皮、豆饼、豆渣和酒糟等。但由于草鱼对草类的消化率差,只能以大量摄食草类来弥补消化率差的缺陷,对草类的摄食量约为体重的40%,最大可达60%-70%。净增1千克草鱼需水草60-80千克或黑麦草20-25千克。草鱼:生活习性•草鱼通常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喜欢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及水草丛生的湖泊、河道中生活。性情活泼,游泳快,受惊时会跳出水面,喜清新的水质。草鱼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4-30℃之间,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草鱼:生长速度•在自然水域中,草鱼体长增长最快为1-2龄鱼,体重则以2-3龄鱼最快,5年后生长明显放慢。第一年可达0.78千克,第二年3.6千克,第三年5.4千克,第四年可达7千克。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一般二年生的草鱼体重可达2-3千克,上市出售。草鱼的弱点是多病,尤其是1龄鱼种,发病率可达30-50%。但通过注射鱼的疫苗,其成活率可达80%以上。草鱼:繁殖习性•草鱼的性成熟年龄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4-5龄,体重5千克左右的草鱼可达到性成熟阶段,南方成熟早于北方1-2年。雄鱼比雌鱼又普遍早熟一年(我国不同流域草鱼开始繁殖年龄和体重见表1)。雌鱼怀卵量通常约为40-60万粒。4-6月为产卵期。•草鱼的繁殖习性和产卵场的分布与鲢鳙鱼相似,产漂流性鱼卵。人工养殖须催情产卵。青鱼•青鱼又名螺蛳青鲩、鲩黑、鲩乌,在分类学上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主产我国的长江和四川省境内的沱江、金沙江、涪江、嘉陵江等大江大河中,在我国有条件的池塘中,人工已养殖成功,但人工养殖量较少。青鱼:形态特征•青鱼体长近圆筒型,腹部圆而无角质棱,头稍尖,吻钝。体色呈青灰,背部较深,腹部浅灰白色,各鳍青黑,鳞大而圆,尾鳍叉形。咽部有坚实的臼状齿,适于压磨食物。最大个体重约60-70千克。肠较短,约为其体长的1.5倍。青鱼:食性•青鱼在天然环境的江、河水体中主要以螺蚌蚬类及水生蚯蚓和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食。•鱼苗阶段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吃条件下喜吃由豆饼等饼类、糠麸、蚕蛹等配制的颗粒料。青鱼:生活习性•青鱼性情温和,喜清新水质。•栖息在水的底层,耐肥水的能力比草鱼强。栖息于水的中下层活动觅食,为底层鱼类。•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0-28℃,冬季在深水中越冬。•喜欢在水质清新,溶氧较高的水域栖息生长。南北各地有条件的地方均可人工养殖。青鱼:生长速度•青鱼生长较快,自然水域中青鱼体长的增长以1-2龄最快,3-4龄变慢,5龄长速下降;体重以3-4龄增长最快。第一年可长至0.46千克,第二年可达1.5-2.9千克,第三年可达7.6千克,第四年可达12.8千克;在人工池塘饲养条件下,第一年可长到50-150克,第二年500-750克,第三年可达25千克以上,此时上市为宜,其肉嫩味美,经济价值高,深受群欢迎。但在池塘养殖的条件下,因饵料、水质等影响,生长比天然水域慢。青鱼:繁殖习性•草鱼性成熟最早为三龄,最晚为六龄,一般4-5龄,体长1米、体重15千克左右。产卵期5-7月,盛期在6月。雄鱼一般比雌鱼早一年成熟(我国不同流域青鱼开始繁殖年龄和体重有所不同)。青鱼:繁殖习性•青鱼平时多在螺蚬较多的通江湖泊中生长、肥育。春天,性成熟的亲鱼洄游到江河中逆流而上,在水流湍急、流速达1.3-2.5米/秒、流态混乱的江段产卵。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2-28℃,低于18℃则不产卵。产卵前,雌雄亲鱼在产卵场互相追逐,产卵、排精。怀卵量随个体大小而不同,体重18千克怀卵150万粒,25千克在200万粒以上。刚产出的卵淡青色,卵径1.5-1.9毫米,卵膜薄而透明,无粘性。卵在流水中受精后呈半漂浮状态,随波逐流孵化,水温22-23℃时35小时鱼苗出膜。刚出膜的鱼苗各类器官还未发育完善,缺乏主动游动能力。出膜后3-4天鳔充气,鱼苗能平游,卵黄囊基本消失,开始主动摄食。鲢鱼:来源或产地•鲢鱼又名白鲢、跳鲢、鲢子鱼,在分类学上属鲤科,鲢亚科,鲢属。是我国消炎水养殖“四大家鱼”之首。南方多于北方,在淡水养殖鱼产量中占很重要地位和较大的比重。鲢鱼:形态特征•体侧扁,背部圆,呈青灰色,腹部窄,两侧及腹部为银白色。头较大。约为体长的1/4;吻钝圆,口较阔,下颌稍向上突出。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胸鳍末端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鲢鱼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生为25千克左右。鲢鱼:生活习性•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极活泼,善于跳跃。•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饵,长达1.5厘米以上的幼鱼和成鱼则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如多种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能摄食人工投喂的商品饵料,如黄豆浆、豆渣粉和米糠及麦麸、玉米粉等,更喜吃小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生长的适宜当水温为20-30℃,在混养条件下,秋季水温稍下降时,生长加快。鲢鱼:繁殖习性•鲢鱼的性成熟年龄较草鱼早1-2年。成熟个体也较小,鲢鱼一般3公斤以上(4龄)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在江河中性成熟的鲢鱼,通常溯流上游到江段狭小,水流较急的地方产卵受精。亦可在人工条件下产卵孵化成鱼。•5公斤左右的雌鱼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同。鲢鱼:生长速度•鲢鱼生长较快,在自然水域中,第一年可达0.5千克,第二年2千克,第三年达3.5千克,第五年可达7千克以上,第六年可长到10千克重。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第一年仅达50-200克,第二年才能达500克以上。•鲢鱼的经济价值较高,肉鲜美,价廉,全身肌肉占总体重的55.3%,而鱼头所占体重的23.2%。深受消费者欢迎。鳙鱼:来源或产地•鳙鱼又名花鲢、黄鲢、胖头鱼,在分类学上属鲤科,鲢亚科,鳙属。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名水系,东北河流中也有发现。在淡水养殖鱼产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以南方养殖面积最大。鳙鱼:形态特征•外形似鲢鱼。体侧扁。头部比鲢鱼大而宽,故有胖头鱼之称。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无骨质相连,又无覆盖着的筛膜。鳞细而密。体色较鲢鱼黑,并且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胸部较平,体肉比鲢鱼丰满。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有狭窄的角质腹棱。胸鳍大而延长,末端超过腹鳍的基部。最大个体重可达50千克。鳙鱼:生活习性•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生活在水体中上层。动作迟钝,容易捕捞。•滤食性,从鱼苗开始,幼鱼、成鱼都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能摄食豆浆、麦粉等人工饲料。鳙鱼:繁殖习性•鳙鱼性成熟年龄与草鱼相同或稍早,一般为5龄,怀卵量可达100万粒。性成熟个体体重较大,部分地区需10公斤以上。5-7月为产卵期。•多数雌鱼溯江而上;人工繁殖,到激流处产卵受精。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其他繁殖生态条件大致与鲢鱼相同。鳙鱼:生长速度•鳙鱼的生长速度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大水体中,体长增长以第二年最快,4年后急剧下降。体重以第三年增长最快。第1年可达0.5千克,第二年2.6千克,第三年可达7千克以上。适于在肥水池塘养殖。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公斤,2龄鱼能长到1-2千克,一般2年达商品规格。•鳙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100克鱼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5.8克,鳙鱼头是制作沙锅鱼头的上等原料。新兴养殖品种及其特点•甲壳类•鱼类•贝类•藻类甲壳类•世界养殖的虾蟹类有30多种,其中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三大养殖虾类,其它一些较重要的养殖品种还有:日本对虾、印度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宽沟对虾、短沟对虾、小褐对虾、白对虾、巴西对虾、桃红对虾、西方对虾、南方白对虾、加州对虾、食用对虾、蓝对虾、刀额新对虾、近缘新对虾。另外,近几年许多淡水虾类和海淡水蟹类如红螯螯虾、雅比虾、麦龙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据缘青蟹、三疣梭子蟹、日本鲟、龙虾类等。鱼类•世界海水鱼类养殖上百种,其中重要种类有:虹鳟、银鲑、大西洋鲑、褐鲑、大西洋首鱼、红姑鱼、海鲑、条纹鱼、鲶鱼、鳅、鳗鲡鱼、石斑鱼、大西洋鲽、遮目鱼、条纹鲻、线鳍西鲱、红笛鲷、军曹鱼、兰鳍金枪鱼、黄条、罗非鱼、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金鲷、花鲈、尖吻鲈等。贝类•目前,世界上约有海水养殖贝类30余种,主要的养殖种类为褶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大扇贝、皇后扇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珍珠贝、菲律宾蛤仔、皱织盘鲍、杂色鲍、硬壳蛤、缢蛏等。•正在研究和开发养殖的贝类有:绿鲍、滑顶薄壳鸟蛤、密鳞牡蛎、)巴西牡蛎、紫枢扇贝、圆扇贝、墨西哥湾扇贝、短颈蛤、砂海螂、地鸭蛤、剃刀蛏、长竹蛏、大砗磲、鳞车磲、砗蚝、奶油蛤、又蛤、黄蛤等。藻类•目前养殖的经济藻类品种有:褐藻的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裙带菜;红藻有麒麟菜、江
本文标题:鱼类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7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