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以人为本”
1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以人为本”李海峰(西安外事学院管理系陕西西安710077)摘要:团队精神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势在必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应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要坚持用正确的观念认识、正确的态度对待、正确的机制激励、正确的方法管理、正确的途径培养,以团队精神为载体,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大学生团队精神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641OnthePrincipleofPeople-orientedduring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TeamSpiritLiHai-feng(Dept.ofManagementofXi’anInternationalUniversity,Xi’an710077Abstract:Theteamspiritisoneofessentialqualitiesforthetalentsinthe21stcenturyanditisimperativetocultivateundergraduate’steamspirit.People-orientedistheprinciplemustbeinsistonduringcultivatingtheundergraduate’steamspirit,thatis,weshouldapplycorrectsensetorecognizethenatureofpeople,adoptarightattitudetowardsmasses,makeuseofcorrectmechanismtoinspiritpeople,putappropriatemethodsintomanagement,throughcorrectwaystocultivateundergraduate’steamspirit.Keywords:collegestudent;teamspirit;people-oriented对未来人才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与他人协调能力的培养,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7个标准,其中就包括具有和他人协调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个标准的提出,确定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在未来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大学是社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基本素质的培养。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就指出:“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要训练2学生与人共事,要讲究团队精神。只会孤军作战的人已不适应今天的形势。”[1]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应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过程中,要做到用正确的观念认识人、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正确的机制激励人、正确的方法管理人、正确的途径培养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用正确的观点认识人从某种角度讲,团队精神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形式,也是就是说,团队精神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挥出来。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用正确的观点认识人,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人的本质,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分析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变化原因,有针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教育,而不再是单纯地用“好学生”或“坏(差)学生”来评价学生。这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具有其特殊的规律,即人的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到客观外界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又受到主观内部因素如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制约。人的思想就是在这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人的思想又支配着人的行为。因此,人的行为归根到底也为这两种因素所左右。[2]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3]而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并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总是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该思想映像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所限制”。[4]这就告诉我们,培育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在一定的清净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考察大学生的思想的变化,以及大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二、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团队精神在团队中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处理团队事务时公平民主。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就是要用民主、平等、尊重大学生的态度对待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要将大学生视为实现教育目标3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通过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大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但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自主性,对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许多规章制度,都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制定出来并要求学生遵守的,学生在这一过程完全是处于被动的、与我们不平等的位置。还有,为了执行上级任务,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就强制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许多事情,我们和学生商量的少,更谈不上学生参与教育、参与管理。正确的态度对待人,还包括教育者要注重并正视大学生在个性和个性潜能上的差异,在普遍关心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把发展个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一个缺乏自主意识、毫无个性的人,必然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与爱好,也无从引起创造的需求和培养创造的能力。所以,在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中,要尊重、激发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就必须了解个性差异,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创造意识,开发创造能力。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对待大学生,还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体现和实现。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个性的发挥,就无所谓合作,无所谓优势互补,也就无所谓团队。三、用正确的机制激励人在各类组织中,为了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样离不开激励。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机制激励人,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决定激励方式、频度、程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形成整体激励效果。激励是为了符合人的行为活动规律的需要。人的思想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动机的形成要有两方面的条件,即内在需要和能满足需要的外部刺激。因此,通过奖、惩两种基本方式满足激励对象的心理需要,把激励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对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团队、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动机和行为进行奖励表扬,用成就感和荣誉感调动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不利于集体、不利于团队、不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动机和行为进行批评惩罚,从反面起到4警示、制止人的错误行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学生来讲,在激励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导,必要物质激励为补充,逐步提高需要层次,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因为物质需要是人的整个需求的基础,而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更持久,如果过分重视物质激励,容易导致物欲横流,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要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养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激励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团队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持久深入的内在行为动力;要提倡以正面为主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工作激励、机会激励,少使用处分、罚款等反面的负激励;在激励的过程中,要将奖惩、表扬与批评制度化、经常化,形成持续的激励程序。四、用正确的方法管理人研究发现[5]:不同的群体的领导或管理方式对团队精神有着不同的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1939年做了一次实验,比较了“专制、民主、自由放任”三种管理方式下各实验小组的效率与群体氛围。结果表明,实行民主管理方式的班组比实行专制和放任领导方式的班组,成员间更友爱、更活跃、更能团结协作,群体成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因而群体凝聚力更强;而专制型和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往往会降低群体凝聚力。因此,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民主的方法。因为民主才能体现平等、才能体现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维护,才能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民主的方法首先必须是具有权变性也就是灵活性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也不应该有严格的、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教育者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地进行教育,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千篇一律,不具有权变性,那就不能称为民主;民主的方法必须是把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事实和道理去影响人的意识与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即人们所说的“软”要求,不带有强制性。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规章制度、条例、守则、规范等而实现的制度管理,是通过行政、纪律甚至法律的手段去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是一5种“硬”措施,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人总是不可避免具有惰性,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惰性的增长较为容易。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制度管理。但人有自觉性的一面,而且教师的天职又是育人,管理只不过是为了让教育更有效,其目的还是育人,如果以管理为中心,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所以,民主的方法还必须是体现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方法,即以教育为中心,同时加强管理,两者相互结合。五、用正确的途径培养人用正确的途径培养人,就是说团队精神的培养,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包括心理、身体、经济等多方面)和各个高校、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团队精神的教育融于校风、班风、学风、教风等的建设之中。(1)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大力弘扬大学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向大学生展示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形象,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育人作用;(2)加强团队精神的理论灌输,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两课”、报告会、讲座、党团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利用校内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宣传舆论手段,请学者、企业家、成功人士向大学生讲述、讲解、宣传何为团队精神,为什么社会如此需要团队精神、大学生应该如何实践弘扬团队精神等。通过讲授讲解,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思想道德情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及知道如何实践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干部队伍以及学生班级和宿舍等各种学生组织的建设。通过加强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参与管理,通过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强化集体感受、争取成员对集体目标的赞同、发展集体友谊和信赖,使成员获得学习生活的满意感等方式来培养积极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团队的形式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文体、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引导,吸引大学生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将大学生头脑中关于团队精神的意识形成动机,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德。(4)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既能体现集体的温暖,激发大学生6对集体的依赖,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增强团队观念,同时也是全面提高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需要。另外,还可利用大学生喜爱上网的特点,将团队精神的培养进“网络”。参考文献:[1]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标题: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过程中的“以人为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7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