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理解并识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分析经济危机引发的几类矛盾并理解各国走上不同道路;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记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学生自主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各自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中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并由此引发了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2.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掌握政权的原因和影响。本课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3.教学用具幻灯片。图片。4.标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过程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思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联系前一个单元内容导入新课,第二步引导学生整理课本结构,第三步以课本上的重难点设计四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探究,第四步总结全课。2、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引导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归纳法。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教学4、板书设计:股票发行加剧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点原因:2、特点:特点一,范围广;特点二,时间长;特点三,破坏性大;特点四,来势凶猛。二、经济危机爆发下,有哪几对矛盾激化?矛盾的重要表现是什么?1、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矛盾。主要表现:阶级矛盾2、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主要表现:倾销商品,掠夺财富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关税战、市场战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第一条道路:对内改革(温和)第二条道路:建立法西斯政权(暴力专制)解决概念:法西斯是指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而建立的对内(镇压群众运动),对外疯狂(战争)的政权,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三、在危机面前,美国和德国、日本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四、危机的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一战后,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繁荣,这种繁荣真的能持续下去吗?事实证明不能。30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又陷入了灾难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师点出本课的地位:这课在整个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位很重要,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这场经济危机是推动二战爆发的非常的重要因素。(二)梳理课本结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标题进行探究:前一个标题是危机的爆发,后面三个标题都可以归入危机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本结构归纳为两大部分——危机、影响。(三)新课正文:结合必修2已经学习过的知识,采用图片探究法,回望历史瞬间,归纳危机的表现:学生一起看图回答:危机的表现:股市崩溃→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农业萎缩,农民破产。教师总结: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称为“大恐慌”、“大萧条”。(以此导入探究问题一)探究一:为什么这场经济危机会爆发,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问危机的根本原因:请在课本上找出来经济危机的社会根源。学生快速共同回答: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教师引导分析直接原因:矛盾的第一个方面:生产社会化,表明生产力水平已经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本性是追逐利润,生产必然会不断扩大,实际上这种扩大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的购买力,我们叫它什么?(生产盲目扩大。)矛盾的第二个方面: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有,说明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扩大,多数人购买力很低,也就限制了社会的消费能力的增长。总之:一方面生产盲目扩大,一方面消费能力受限,到一定程度,生产的东西卖不掉,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爆发。教师个别提问分析其他具体原因:1、什么现象掩盖了消费能力低的实际?大家看起来都很能消费?(分期付款,其实是提前消费)2、为扩大生产企业发行什么?(股票)股票发行和投机进一步使生产盲目扩大,加剧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举手个别回答:1、看图示,哪是根本原因?哪是直接原因?哪是具体原因?2、在保持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解决危机?(教师总结:提高消费,扩大市场,调控生产。)3、阅读教材第三段,结合学过的知识归纳危机的特点?(四个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来势凶猛)探究问题二:危机下爆发了哪几类矛盾?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学生选出代表回答。学生代表回答: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矛盾激化,二是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三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第一类矛盾主要表现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第二类矛盾的主要表现是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倾销商品,掠夺财富,第三类矛盾的主要表现是关税战、市场战。教师引导:为了应对激烈矛盾,各国怎么办?学生:两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温和改革,第二条道路:专制暴力,建立法西斯政权。教师引导解决一个概念,学生共同填写:法西斯是指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而建立的对内(镇压群众运动),对外疯狂(战争)的政权,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探究问题三:在危机面前,美国和德国、日本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材料分析题:请找出每段材料的不同角度,并从这个角度阐明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教师指导分析方法:大家通过审题,可以看出这道题实际上是要求回答两个问题,哪两个问题?学生分析得出:一个是找出角度,一个是从这个角度去阐明原因。教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下面我先示范做材料一,看看角度怎么找。材料一:一战后,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也受到遏制,)因此德(日)要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大战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要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师学法指导:大家看看这个材料的角度是什么?其实有个简单的方法,找出上下两段话中相同的或相似的词就是角度。学生迅速找出:是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角度来看的。教师学法指导:如何阐明原因?也就是要把材料的信息和我们的结论联系起来,阐明材料和结论的关系。比如材料一:德日受到此体系的压制,要冲破它,因而发动战争;美国是受益者,因此反对战争,要维护它。材料二:1919年《凡尔赛和约》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主要内容有:德国所有的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日本是岛国,国内市场狭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比较大。但在大危机影响下,国际市场出现了萎缩……美国尽管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但国家巨大,国民众多,国家内需潜力非常强大。又有殖民地可以拓展国外市场……学生个别回答:角度是“市场”;阐明原因:德国日本市场狭窄,无法转嫁危机,因此发动战争抢夺殖民地;美国国内市场广阔,又有殖民地,因此可以转嫁危机。材料三:美国尽管在危机中遭受沉重打击,但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投入大量金钱去干预经济,减缓危机。德(日)两国金融力量薄弱,缺乏抗危机力量。学生个别回答:角度是“经济实力”;阐明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有大量的金钱干预经济危机,德日经济势力薄弱,无法象美国那样干预危机,只能用战争的手段。材料四:纳粹党的党员人数到1932年猛增到近百万,在1932年国会选举中,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美国由于通过新型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拉动内需,所以美国很快走出了困境,不足以形成大规模法西斯潮流,…学生个别回答:角度是“法西斯的力量”;阐明原因: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很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薄弱。材料五:美国自建国就没有独裁专制的传统,其三权分立的政体确保了政治走向的平稳。日本、德国都是拥有超过1000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君主专制传统浓厚。即使进行了近代化,日本天皇和德国德皇依然大权在握。…学生个别回答:角度是“传统”;阐明原因:美国没有专制传统,向来是民主传统;德国日本具有浓厚的专制传统。因此德日比美国更容易走上法西斯道路。材料六: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而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学生个别回答:角度是“领导人个人因素”;阐明原因:个人具有独裁专制的倾向或民主的倾向也对国家政体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总结原因:列表学生共同填写,集体完成。找出课本信息,学会如何归纳课本知识点:德、日法西斯上台标志和影响有哪些?(学生共同完成或个别完成)探究问题四:谈谈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教师学法指导:“启示”是指如果我们面临相同的情况,我们会怎么做,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采用流水回答,一组学生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不可以重复。教师归类并整理学生的回答。)教师结束课堂总结课堂小结教师结束课堂总结:今天我们探究了四个关于经济危机的问题,主题是围绕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影响。总之,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达我们的希望:“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新年贺词。希望今天的探究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谢谢。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总体上能够把握本课的线索以及重点难点,除个别有疑问之外。认为这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较恰当,也能够掌握一些学法。同事反馈:主线清楚,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比较好,问题探究较为深入,在启发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好,突出了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统一。缺乏练习巩固。教学反思整体上对本课自己教学的情况还算满意。优点主要有:一,整体上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难点和主要线索都比较清楚,没有含糊,学生也比较容易把握;二、所采用的图片教学法、教师启发引导教学法、学生讨论法、材料探究法等都应用得比较到位,能够达到较好的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效果;三、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一定学习能力的作用,学生整体上表现较好。缺点也存在,需要改进:一、在讲第三个探究问题的时候,感觉问题和问题之间是比较孤立的,最好能够把每个原因联系起来,找出内在的关系会更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而这么做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但忽略了这个问题;二、有时放映比较快,比较急躁,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总之,对于本课的优点,要继续加强,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法。缺点要注意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避免。努力进步,不断探究是教学不变的宗旨。课后习题在危机面前,美国和德国、日本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板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文标题: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学设计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7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