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一设计课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二授课课时一课时三授课类型新授课四课标分析本节知识点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章的教学内容,详细写到“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这是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了解人口迁移的内部原因。五.学情分析过去:西师附中学生大多来自重庆,比较了解重庆周围事物。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与今天所学的“人口的空间变化”在体系上属于同一水平结构。现在:这一节主要集中于“迁移”的原因,而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可能难以做到分析“迁移”的原因。未来:这为后一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2.了解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3.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并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释说明和举例说明,使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2.通过解释说明和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3.通过自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的特点”。4.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和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从而使学生了解“全球的人口、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全球的人口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和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七、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定义的理解以及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辨析。2.人口迁移空间形式的理解即国际空间迁移和国内空间迁移。八、教学难点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掌握。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九、教学方法讲授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十、教学用具PPT多媒体课件十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并且安排学生提前预习,编写教案。学生准备:结合学习目标,研读课本,做好问题的标注,记录好个人的疑难。十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一段有关人口迁移的视频引入本节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掌握了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的有关问题。而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除了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移来实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在学习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看视频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当年黄河下游的人民是由于什么因素而决定“闯关东”的?现在又是什么因素决定“出关东”呢?播放视频手写板书课题: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目标导学]PPT展示导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同学们提前预习了课文,已经知道了本节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疑难点,希望每个同学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自主学习]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8-P9的图文材料,并回答PPT上的问题。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同学们想一想,人口迁移需要什么条件呢?换句话说,怎样才算人口迁移?(引导学生思考)几位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人口迁移,老师讲人口迁移的3个条件用PPT展示。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①变居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同学们觉得上班族每天早上前往另一地点上班,晚上回到居住地,这算人口迁移吗?(引导学生思考)讲授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者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国内人口迁移:A1→B1、C1→A2国际人口迁移:C1→D不属于迁移的:A1→A2、C1→C2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知识检验]判断对错(1)上海市小红来重庆上大学不属于人口迁移。(√)(2)加拿大是传统的移民国家。(√)(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们仔细阅读P10、P11的案例2和案例3,同一组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回答下列问题。书本案例2美国第一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南北战争美国第二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美国第三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等美国第四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的原因: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的改善。书本案例3我国古代第一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原因:永嘉之乱我国古代第一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原因:安史之乱我国古代第一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原因:难以忍受金人的统治,“靖康之难”达到人口迁移高潮出上诉因素以外,还有那些因素影响了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现象:戍边、逃难、避税、经商等首先学生自己总结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能有:战争、经济、政治等。然后老师进行总结:人口迁移受战争、经济、政治、个人意愿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人口迁移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师具体讲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知识检验]下表反映了世界2001--2005年人口迁移情况,回答下列1,2题(1)分析上表可得出,推动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D)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B.各国资源分布的差异C.各国宗教信仰的差异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C)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其经济发展D.对于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三、人口迁移的影响[知识检验](2014·广东高考)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C)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归纳总结][课堂练习]用往年高考真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2016年,浙江文综)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D)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关于我国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C)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2015年,山东文综)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3.4题。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2013年,新课标1)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5、6题。5.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D)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6.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总结反思]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点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1)预习后,所存在的问题是?--------------------------------------------------------------------------------------------------------------------(2)预习后,所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3)我还存在哪些困惑尚未解决?--------------------------------------------------------------------------------------------------------------------(4)我将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十三、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优点在于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课后又有个疑难问题解决反馈的设计,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并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足。本节课逻辑性、结构层次较强,主要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三个方面着手,学生便于形成知识构架。这节课的缺点在于学生活动主要以“小组探究学习”为主,课程较为单调,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聊。随堂练习的题目较少,不利于学生自己检测学习情况以及巩固所学知识。下次要注意能否开展更为有趣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适当增加随堂练习的题目的数量。
本文标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0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