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建构主义在临床专业中药房小学期实践
建构主义在临床专业中药房小学期实践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朱剑敏*、车京梅、许伟英、任世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药学与实验室研究教研室200071摘要:目的:为了使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的学生在附属教学医院的中药房,参加小学期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进行了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临床专业学生的小学期实践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重新建构,结合讲座、理论与实践结合、参与社区调研等方式,对中药房小学期实践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以体察教改效果。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带教方式,尤其引入了社会调研等新形式,使学生更易掌握课堂知识,取得良好的实习成绩,社区调研等新带教模式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结论:通过小学期实践教学的改革,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中,更早的接触社会,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了临床专业学生在中药房小学期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建构主义;临床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改革;社会调研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中药教学的工作也日趋显示出其重要性,尤其对于非中药专业的医学院的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更好的领会中药学的知识,更好的把握有限的在中药房实践的时间,在最短的实践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学习掌握更多中药学知识和技能,是我们这次教改实践的目标。我们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的学生为教学目标群体,以其在二年级的中药房实践的教学阶段为实践载体,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的尝试。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和宗旨1.建构主义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派”,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2.建构主义的四大属性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3.建构主义的“学习要义”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二、传统的中药教学模式我们中药学目前的主流教学方法仍然主要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强迫的记忆,不符合学习者理解、接受、融会贯通的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又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进行意义建构的主动性。再加上因为授课时数及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实践环节又较薄弱,直接影响了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尤其对于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中药学是专业基础课而非专业课,在认识上本就不够重视,并且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地记忆药物的性味、功能,枯燥乏味,无法建立有效的主动的意义建构,又没有直观教学,对中药没有立体的认识,连记忆的基础都不够扎实。三、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中药教学模式的教改实践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教学基地,我们药学与实验室研究教研室承担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所有临床专业学生的中药房实践的教学任务。为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充分的利用临床专业二年级小学期中药房实践的2周时间,使这2周时间对这些临床专业的学生创造更有价值的实践体验,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使之成为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改变以往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模式,把教师放在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的角色上,本教研室对临床专业小学期的中药房实践带教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2]。1.建构主义的中药理论教学的教改思路我们这次教改的思路从确立学生在中药房实践中实现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而教师作为帮助学生实现建构意义的协助者作为切入点,全面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改指导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中,将为期两周的临床专业中药房小学期实践的时间一分为二,第一周为必选内容的见习,即常用饮片辨识和专业知识讲座,而第二周则为选择性的实践项目,根据教研室的实际情况从八个方面选择一项,编制学生的实践带教计划:a.社区健康教育实践;b.中药不良反应;c.处方点评;d.中药饮片的特殊用法;e.特殊养护药品的批次与质量的比较研究;f.配药流程和质量控制;g.专科用药的特点;h.候药人群的调研。这八个内容不做限定,可结合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3]。我们首先从强化学生在中药房实践前的入科教育上着手,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动员,把我们新的教学改革模式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告诉学生,并对我院的药剂科各部门尤其是中药房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将整个药剂科尤其是中药房的日常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做了讲解,让学生对药剂科尤其是中药房的工作及其在整个医院正常运转的枢纽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再把为期2周的实践时间的具体安排细化到每个半天,给学生们做一一介绍,让他们心中有底,明确了解每天,甚至每个半天的实践内容,做好参与实践的重要思想准备。最后带领所有学生参观药剂科各个部门,并介绍每一个部门的具体带教老师给他们认识,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使之在认识上对实践的内容有了主动参与的渴望性和迫切要求,建立积极的思想准备。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建构主义的指导和精要编写的具体带教方案,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中药房实践的饮片辨识环节,每天上午安排学生在中药房通过对饮片的直接接触,对饮片进行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由感性认识促动其大脑的主动联想、搜集已有的中药学知识和其他相关的信息资料,与看到的具体的饮片加以验证,进行关联,建立意义建构,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继而通过分小组互相讨论甚至辩论的方式强化意义建构。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药学教改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这种建构主义教育模式下的作用,也发生了极大程度的转换,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因此,在每天下午对学生安排了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讲座,讲座内容结合我院中药房的具体情况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编撰,包括常用饮片的辨识、中药房调剂工作的开展、中药的处方应付和炮制规范、中药的不良反应、中西药联用、中药使用禁忌等内容。教师以跟学生探讨的形式而非纯粹的、传统的“教”、“授”模式,通过学生上午的具体实践内容结合以往教授的相关专业知识,提示学生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在听取讲座后,可以直接跟教师进行提问,教师鼓励并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讲述自己对讲座的理解和在饮片辨识过程中的见解,在充分互动的过程中,使其加深并强化每天上午的实践内容中,对饮片的辨识度和对其相关专业知识的接受度、理解度和掌握度。3.建构主义的中药教学的具体实践方面的教改方案在第二周的自选内容的教学安排上,根据我教研室现有的三项课程建设类的教育课题《留学生中医药教学方法的研究》、《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组织学生结合课题分成若干小组,直接参与社区调研部分的课题研究活动,更完全的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学习框架,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更合理的启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开放性的思维、联想、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第二周开始,学生们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事先的安排和分工,每3人一组,对事先拟定的社区开展了为期4天的调研活动。第5天的上午,根据上一周下午的讲座内容出了试卷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根据学校大纲要求掌握的饮片范围对其进行饮片辨识的实践内容的考核,下午由学生对第2周的调研情况作了PPT汇报和交流,由课题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又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了学生们对这次为期2周的小学期中药房实践的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对学生们的笔试调研了解了学生们对这次建构主义的新教学模式的看法。四、建构主义在中药教学上的运用前景经对学生们的意见汇总和调研试卷的建议分析,发现学生们普遍反响良好,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饮片辨识结合讲座的形式使其在饮片辨识的掌握更为直观和牢固,在每天上午的辨识中发现的难点疑点在下午的讲座中就能得到解决,而在讲座中学到的实践知识又马上在第2天的饮片辨识中能得到实际体验,较之以往在课堂上枯燥的学习饮片知识相比,更容易掌握和熟记。对于参与社区调研的实践形式,更是好评如潮,纷纷认为在正式进入社会工作前,有这样一次深入社会的参与社区调研活动,使其先一步接触社会并在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有了实足的提高,并对其在社区调研时的调查问卷的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设想,对我们教研室的这次教改起到了教学相长的积极推进作用。学生们的反馈和意见证明我们这次教改是成功的,建构主义在中药教学上的运用前景,尤其是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中药房小学期实践中的教学方式都是值得推广的,并有着广阔的继续深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我们教研室会根据这次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二年级小学期中药房实践的学生们的反响和建议,对我们的这次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修改,使这套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明年新一批的临床专业小学期中药房实践的带教工作中更加成熟和应用自如。参考文献:[1]罗容,贾富霞,张贵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教学初探.西北医学教育[J].2009,(4):742-5.[2]韩涛.《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2009,16(3):110-1.[3]彭朝权,熊肇军,张成喜等医学生内科临床见习专科带教模式的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9,(3):9-10.△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JX068001)*主管药师,教研室教学干事,临床药师,E-mail:0680@stcmh.stnc.com.cn#通讯作者,硕士生导师,教授,教研室主任。E-mail:0190@stcmh.stnc.com.cn
本文标题:建构主义在临床专业中药房小学期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