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 语言学概论的理论体系
2010-7-10语言学概论课的理论体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娟2总体编写原则*基本语言观念*基本结构框架3总体编写原则《语言学纲要》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徐通锵先生和叶蜚声先生合著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此后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广受欢迎。教材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编写原则符合基础语言学教学的需求。本次修订依然贯彻原著的这一编写原则,努力保持原书风格与特色,使修订内容与原书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4原教材的编写原则一贯而系统的理论体系精当而全面的内容选择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5一贯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概论课是语言学的入门课,要使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特征,掌握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忌芜杂,求精简。6原著《纲要》一书没有对语言学研究中的各种观念方法做面面俱到而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立足于基本的语言符号观念和结构思想,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为主线构建了理论阐述的基本框架。这就避免了使学生在缺乏语言学基础训练的情况下,因对各种观点理解肤浅不得要领而产生理论上的混乱和误解。教材努力使学生对语言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较深入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在结合语言事实分析论证中,也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理论分析能力的训练。教学实践证明,这有益于学生打下好的语言学基础。7此次修订仍坚持这一原则。因此,虽然近几十年语言学发展迅速,出现各种研究学说,但作为语言学基础教材,并没有采用节外生枝的写法,而是吸收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统一的理论框架。8精当而全面的内容选择由于语言现象的复杂性,语言研究侧面的多样性,语言学理论的内容也是丰富的,作为基础课如何做内容上的取舍也要有一个原则,才能使学生把握住语言学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窥到学科的全貌,同时又构建出基本的语言学知识框架。不宜枝蔓过多,掩盖要点。确定基本内容框架后,在结合语言事实的分析上应具体生动,尽量多提供各种语言分析的实例,特别在联系汉语和汉语研究实际方面,具体分析应细致深入,以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具体语言研究结合起来。9阐述方式深入浅出是任何一部基础课教材所应该具有的编写原则。原《纲要》一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自然也是修订版所努力要达到的效果。这门课除了传授语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最终还要使学生感受到作为基础学科基础理论课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对语言科学的探求热情。尽量使用通达易晓的语言阐述其间的道理,会有助于这一教学目的。10基本语言观念核心:语言符号观这一基本的语言观念是20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也是当代语言学各种理论的基础。因此,理解语言的符号性质,是把握语言结构系统的各个层面的结构原则以及各层面结构关联的基本前提。当然也是我们这本教材整体框架的立足点。11语言符号性质的根本点——表义性语言结构的很多性质都与符号性相关,包括语言状态和历史变化的各个方面,但与符号性直接相关的是其表义性,即语言是用形式表示意义。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的研究是其核心问题。12语言的形式是多个层面的,意义也是多个层面的,语言研究就是探讨语言系统多个层面的形式和意义的关联,或者这种关联的变化。这包括基本符号单位的意义,如语素义或词义,也包括各层次符号组合的意义,如短语义、句义等,既包括反映语言符号和经验世界联系的意义,也包括指向语言自身结构关联的语法意义。13语言符号表义的示意图(约定)(编码)(认知)音义心理现实客观现实语言符号(反映)(指称[1])[1]这里的“指称”是哲学术语,指一个词语跟语言外的某个实体(包括事物、事态等)的关系:命名、指代、称说等。14符号和现实现象间的关系现实现象可分为客观现实和心理现实,二者并不完全一致。客观现实现象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客观现实现象并在大脑中经过脑神经的综合处理转化为心理现实。由于感觉器官等自身的局限,人并不能感知把握全部的客观现实。同时虽然心理现实中的主体是源于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但其中也有超越客观现实的部分,如快乐、忧伤等纯粹的心理情绪,还有幻想,神话,等等,都不属于对外在的客观现实的认知。15语言符号的产生是基于对心理现实的编码。客观的现实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有一套符号。符号可以有视觉形式、听觉形式等各种物质载体,但最基本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语言符号帮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这在全人类是共同的、普遍的。16符号固化了已有的认知成果,提高了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使更多的客观现实现象得到认知,转化为心理现实。语言符号的产生还扩大了心理现实的来源,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从他人那里接收间接的经验。17符号编码的两个方面:1.通过对心理现实进行离散化的分类概括,形成各种概念;2.使这些概念与语音形式相联。两个方面是任何一个语言符号系统都具有的,但又都是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实现的。语言符号对现实的类分,以及符号音与义的关系,都是社会约定的。因此,虽然能够运用符号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但具体的语言符号在不同的社会各不相同。18音义在语言的组合中可分析为有意义的符号层面的组合,即语素、词、词组等语法单位组合,同时还可分析为无意义的语音形式层面的组合,即音位、音节、音步等音系单位组合。音系单位的组合为符号层面的各级单位提供了语音形式。最小的符号单位语素的语音形式可以分析为只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成分。符号二层性和结构层次19符号为什么具有二层性二层性是一个重要的具有一般性的符号性质。从符号编码的一般性质看,符号的二层性是指一个符号的形式是由若干成分构成,这些成分本身没有意义。人们发现二层性作为信息传递手段是内在于自然的原理,它还存在于基因代码中,四种核酸基构成一切生物。二层性会极大增强符号的效能。201.一个符号的形式是由若干成分构成,这些成分本身没有意义。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灯表达意义,如果是每种意义用一盏灯表示,符号的形式是不可分解的,那么最多只可以表示三种意义。两盏灯排列组合在一起表达意义,颜色可重复,那么总共就可以有3²种可区别的形式,可以表达9种意义用三盏灯排列表示意义,颜色可重复,就可以有3³种可区别的形式,可以表达27种意义。212.组合结构上的两个层面,涉及符号的复合构成与语音形式间的关系,涉及到符号系统的表义性。同一层面上的小单位和大单位是构成关系,不同层面上的单位则是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的关系。比如音位按特定语言的规则组成该语言的音节,音节按特定语言的规则组成该语言的音步,而所组成的音节、音步则为该语言的语素、词等语法单位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形式。二层性反映出语言结构中音系层面和语法层面的复杂关联,以往基于线性组合的音位研究不足以揭示这一语言结构事实。22符号二层性和语言结构特性符号层和音系层的接换枢纽在不同的语言很不相同。比如汉语的“字(语素)”,是音系层和符号层的最小接换单位,整齐地对应一个音节;英语中的“word”是这两个层面的最小接换单位,它在音系层面表现为一个重音段,而语素虽可以说是最小却不与任何韵律单位对应。接换的枢纽单位是符号的基本单位。具有基本的语音编码模式。汉语就是声韵调构成的音节结构。接换枢纽决定了基本符号单位的特点,也与更高层面的符号组合形式相关联,和整体结构特点相关。与语音层面和符号层面的演变也都具有密切的关联。23小结符号与认知的关系,说明了人类语言符号性和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是统一在一起的。在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层次性、组合递归性、能产性等各种性质中都体现出语言的共性。符号的社会约定的一面,体现在符号编码中概念范畴的分类,语音编码的模式等具体语言形式构成中。符号的二层性反映出语言结构多层面的结构性质。语言符号观作为基本的语言观念是全书的理论基点。24基本结构框架总论——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共时结构语言的存在状态语言的历史发展文字和书面语要在分论中体会总论的观点,加深理解,对语言现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同时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25整个课程的理论框架和内容安排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1.结构主义思想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3.功能的视角此外,我们补充说明历史语言学和文字部分与整体理论框架的关系。2620世纪上半叶,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占主流,它们直接或间接受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影响,把语言看做一个结构体,着力分析描写各种具体语言的结构单位及其结构关系。结构主义语言研究对语言基本性质的探索,对各种语言材料较全面的分析描写促进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其中包含的重要语言学思想成为当代语言学学科的基础。结构主义的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对汉语研究影响也比较大。27结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强调结构整体性,系统性。把研究对象看做是由相关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的系统。比较极端的看法是,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事物构成的,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是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基于这一思想,语言中每一层面的单位的性质都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地位。结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语言是形式(form),不是实质(substance)。这与我们前面谈到的语言符号观是统一在一起的。28在概论教学中,我们从音系、语法、语义语用几个层面来阐述语言的结构构成,每个层面都以单位的确定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核心。每一层单位的确定都离不开它在结构中的地位,离不开它与系统中其他成分的关系。例如,音位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对立,在于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语法单位的确立在于能在符号链中被切分和替换下来,能在语流中与其他成分组合。29明确单位的确定原则,讲清单位间的各种依存关系,这是共时部分每一章内容围绕的中心,也是把握每一层面结构形式的基本线索。30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单位间的依存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维向的基本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对概念源于索绪尔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基本内涵大体是一致的。不过索绪尔因为更强调整体性,所以句段关系中还包括组合单位和整体结构的关系。索绪尔认为语言系统中的所有关系不外乎这两种关系。31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发展了索绪尔的这一思想,他分别称为过程和系统,在二者内部又区分不同的关系。在一些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那里,“系统”关系专指聚合关系,而结构关系专指组合关系。总之,这两个维向的关系是把握语言整体的总纲,也是《纲要》一书在阐述语言结构时的基本线索。32在总论语言的符号性质时,我们第一次提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相加”在于关系意义。组合关系体现在具体语言现象中,但具有一般性,要归纳这种一般性,必须依靠聚合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相互依存。这一点要真正使学生理解,必须在后续各章节中反复强调。33例:看书买报寄杂志…………AB34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使学生了解了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如通过不同的聚合分类归纳语言中存在的一般性的原则,组合是多层次的,聚合分类也有不同的层次,等等。35音系和语法结构的阐述,都紧紧围绕着组合和聚合两个轴,但在语义语用一章,并不像前面两个层面那么凸显这两种关系的依存。为什么?36词义当然是成系统的,不是孤立的存在。对词义正确的理解和运用,都需要相关词义间的辨析。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义关系,等等。这些意义分类是传统词汇语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它们构成了不同的词义聚合。可以看出,词汇义的聚合关系已经不是单一层面的分类,涉及到词汇义间的各种错综的关系。37其次,对句义以及更复杂的篇章话语的语用意义的把握,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词汇义的组合,句义中涉及的意义范畴,如施事、受事,篇章语用中涉及的范畴,如话题、焦点,等等,(这些范畴的意义也不在一个意义层面),它们与在词汇语义中得出的意义范畴很难简单的对应,对它们的研究确定还需要了解句义或篇章话语义与经验世界的映现关系,甚至了解语言形式外的各种要素,如语
本文标题:语言学概论的理论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3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