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福建省漳浦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理科语文试卷
1漳浦三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高二语文试卷出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第1-3小题毎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1-3题.丧葬活动及丧葬文化均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宗教思想和鬼神思想。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相信鬼神存在,灵魂不灭,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死亡祭祀活动即丧礼来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同时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哀和怀念之情。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演变出一套系统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国家意志和礼仪特点。从夏商周开始葬礼即已进入了系统化程序化发展阶段,春秋时期进入完善期。史料记载,秦汉丧葬礼仪已相当复杂,共分三个部分:葬前之礼、葬礼、葬后丧服之礼。葬前之礼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小敛、大敛、哭丧、停尸等。葬礼包括:告别祭奠、送葬、下棺等。葬后丧服之礼包括:丧服、丧制等。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相应的寓意,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古代丧葬文化与“孝”文化密切相关。“孝”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即是爱。何为爱?孟子对爱作了精辟的论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首先爱自己的亲人,其次爱一切大众,最后爱自然万物。爱亲人首先是爱父母,爱父母则为孝。“孝”作为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我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宗法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它的社会政治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家庭、家族、宗族、皇权即国家权力。因此家庭关系稳固了则家族关系稳固,家族关系稳固则宗族关系稳固,进而皇权即国家权力就稳固了。而“孝”文化则是处理和维系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之间,宗族关系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政治要求。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是处理和规范人际纵向关系的标准,悌是处理和规范人际横向关系的标准,一纵一横,纵横交错,维护和促进了社会政治基础的稳固。统治者还认为“忠臣出孝门”“人臣孝则事君忠”。孔子也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封建统治者深知“孝”文化对于稳固社会统治基础的重要意义,都将孝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各朝文书中通常都有一句:“圣朝惟以孝治天下”的套语。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养老和送终。养老是对父母生前的赡养,送终是对父母死后的埋葬。根据孝的本意,两方面都很重要,但实施的社会结果是出现2了轻养厚葬的现象,这是由封建统治者自身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统治需要而造成的。统治者生前享尽荣华富贵,希望进入冥国仍能继续享有人世的尊贵。因此他们为父母,为自己建造起一座座豪华的坟墓。统治者的厚葬之风影响带动了民间的丧葬之风,民间纷纷仿效,互相攀比。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直接的社会政治逻辑结果必然是大力提倡厚葬,并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史料证明,最迟在西汉开始就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同时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局限在相对狭小固定的地域,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仅具有天然的血亲联系,更成为生存的相互依靠对象。这种重孝、厚葬观念越来越浓厚,礼仪越来越繁缛。综上可知,在传统社会历史条件下,我国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的存在有它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它与“孝”文化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社会伦理与社会政治思想,适应了封建国家维系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的要求。自“五四”以来我国的社会进程、政治经济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发展要求。去除包含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过量的烦琐形式,保留与人文情怀有关的思想内容与庄严肃穆的表现方式,并增添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观念与社会要求的内容和形式,树立新的丧葬礼仪文化,在当今仍有必要。1.下列表述不属于“丧葬文化”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秦汉丧葬礼仪共分三个部分:葬前之礼、葬礼、葬后丧服之礼,相当复杂,丧礼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有相应的寓意,必须严格遵守。B.早期人类信奉朴素的多神宗教,希望通过带有神秘色彩的丧礼来达到使死者复生、灵魂转世的良好愿望,借此表达对亲人去世的悲哀和怀念之情。C.孝是处理和规范人际纵向关系的标准,悌是处理和规范人际横向关系的标准,一纵一横,纵横交错,维护和促进了社会政治基础的稳固。D.丧葬礼仪及其文化,反映了当时儒学的社会伦理与社会政治思想,适应了封建国家维系社会秩序与政治制度要求,有它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家庭、家族、宗族、皇权即国家权力,因此家庭关系稳固了则家族关系稳固,家族关系稳固则宗族关系稳固,进而皇权即国家权力就稳固了。B.孝的两方面养老和送终都同样重要,但出于封建统治者自身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统治需要,在实施的社会结果中却出现了轻养厚葬的现象。3C.封建统治者都将孝作为治国的基本国策,是因为他们深知“孝”文化对于稳固社会统治基础的重要意义。D.“孝”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社会伦理思想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决定性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地域相对狭小固定,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重孝、厚葬观念越来越浓厚,礼仪越来越繁缛。B.史料证明,西汉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提倡厚葬,带动了民间的丧葬之风,并颁布了较为完善的丧葬法规,最终以国家法典形式颁布实施。C.当今社会要树立新的丧葬礼仪文化,保留传统丧葬礼仪中与人文情怀有关的思想内容与庄严肃穆的表现方式,增添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观念与社会要求的内容和形式。D.自“五四”以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的丧葬礼仪及文化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发展要求,应该予以彻底去除。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第4-6小题毎小题3分,第7小题10分,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4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节选自《汉书·史丹传》)【注】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希:很少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生出怀疑之心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反复推究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哀怜5.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薨”,类似皇帝的“驾崩”。《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6.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5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5分)(2)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两首诗,完成第8-9题(第8小题5分,第9小题6分,共11分)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注解:《长恨歌》作者白居易,诗歌以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8.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但是庄子仍然认为他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提出的原因是:,。(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守林子的树桩刘立勤树桩不是树桩,树桩是一个人。6树桩今年六十岁了,是个老桩了,老树桩仍然住在四十多年前那所石板房里守护着那片林子。比四十年还早一些的时候,树桩是公社伐木队的队长。树桩领着公社抽调的百十个劳力挨村子砍树。那时的树桩年青,身体壮得像一头牛,砍起树像是和树有几辈子冤仇似的狠,梆梆梆,随着木屑飞溅,那树“喀嚓”一下就倒了。树倒了,粗的交给公家,细的就用炼钢铁,还有一任它倒在地上长木耳或是长蘑菇。
本文标题:福建省漳浦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理科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3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