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上海市杨浦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工作实施方案(初稿)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要求。2010年1月,科技部根据基础良好、特色鲜明、示范性强、体现层次性等原则,确定今年首批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作为贯彻落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杨浦作为今年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其中之一,科技部明确要求杨浦围绕“一条主线四个着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主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着力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和制度条例),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进程,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根据科技部《关于报送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初稿)有关事宜的通知》(国科函政【2010】9号)要求,结合上海市杨浦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试点基础和面临的挑战-2-1、老工业城区转型: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模式杨浦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着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文明的历史,诞生过一大批民族工业品牌,是上海的老工业城区。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在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和城市结构调整过程中,杨浦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逐步弱化,一大批国有企业出现了关停并转迁和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现象。在经历了10年的探索和调整阵痛后,2003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发挥区域内大学的带动作用,统筹协调区域内创新资源,把发展知识经济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创新与改造结合、发展与调整同步,产业结构和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步把一个产业结构老化、社会包袱沉重、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落后的传统工业区转变为知识创新型城区,初步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2、创新路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统筹协调区域发展路子2004年4月上海市政府批准确定的《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城区发展“两片一线一带”(东片高校集聚区、西片高校集聚区、中部连接两片创业走廊和南部黄浦江滨江带)空间布局规划,把大学作为整个城区发展的核心,统筹规划和配置发展资源,突破资源分散和整合的瓶颈,“三区-3-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旗帜,形成了区、校、企围绕一个理念、一个目标,共同发展的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载体共建、利益共赢的生动局面。3、创新基础:初步构建起了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产业调整空间。区域内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体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等14所高校;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5个专业技术平台和502台大型仪器设备已加盟到上海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对外开放服务;有150家科研院所,其中省部级科研院所18家;有两院院士5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747人,全日制大学生占上海的40%、研究生占50%、国际留学生占20%;老城区产业转型和旧区改造为大学和科教用地的拓展提供了稀缺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大学用地经过这几年的拓展,已经由4.2平方公里拓展到7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近12%。建成了一批产业创新载体和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了复旦、同济等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0个专业化科技园,科技园区建筑面积已达到130万平方米,建成了上海最大的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有368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在大学科技园区集群发展,并形成了国家火炬计划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等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基地。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4-和5大技术创新要素服务平台,包括研发服务、创业投融资服务、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和人才服务平台。汇集了一批发明专利成果和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全区专利申请数2009年达到3483件,发明专利占60%;科技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1%;连续获得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汇集了全国首家高校技术市场、上海首家风险投资服务园,成功引进了美国硅谷金融集团等一批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立了政府引导的担保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中早期风险投资基金,建成了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引进西门子、德国大陆集团等一批跨国公司和国际高端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和高端资源与大学实验室和学科建设结合,建立起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4、经济实力:知识经济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2003年以来,区域经济一直保持在18%左右的发展速度,增加值翻了一倍,区级财力增长了四倍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至2009年全区二、三产增加值比重从04年的30.7%、68.3%调整为22.3%、76.4%,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04年的26.5%提高至32.7%,三产对区级税收的贡献度已达到77.2%。区级财政收入(老口径)从02年的19.1亿元增加至05年35.5亿元,从06年(新口径)的29.8亿元增加至09年的44.05亿元。存在的问题:经过六年的发展和变化,杨浦在推进城区功能-5-转型的过程中,很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开始集中显露。主要问题:一是区域科教资源统筹协调还缺乏更有效的体制保障,科教管理体制滞后于区域发展的需求;二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紧密度还不够,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还存在许多现实瓶颈和制约;三是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还在培育和成长当中;四是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环境,包括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政策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创新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五是老城区发展没有增量土地,改造成本高、难度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成长空间受到土地和成本双重约束,等等。这些既是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需要我们破解的现实瓶颈。因此,杨浦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学和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两个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抓住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举办世博会的重大机遇,按照科技部开展创新型城市(区)试点、推动城市创新发展要求,依托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教资源优势,继续坚持和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高校改革和科研院所改制、创新基础条件和创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激励、发展-6-民生科技、开展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为抓手,积极对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培育区域新兴特色产业,提高城区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上海创新型城市示范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2、战略定位依据杨浦的资源禀赋和上海知识创新区的功能定位,杨浦未来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四地四区”:——知识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引领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密集优势,加强与浦东产业高地、长三角制造业基地跨区域联动,通过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培育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创新创业集聚地与服务经济先行区。创新“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模式,加快完善创新型企业为主体、政策和制度创新为支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纽带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创业热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区发展模式中发挥示范作用。——高端人才汇聚地与高教改革试验区。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国家海外人才基地建设,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社会空间、外部条件和载体依托等环境和氛围支持,支持区域内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积极引进国外著名高校设立分校,-7-使杨浦成为汇集国际高端人才高地和知识传播、文化交流中心。——先进文化弘扬地与品质生活示范区。依托杨浦“三个百年文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不断调整和完善城区空间布局,优化生态与人文环境,打造生态型、知识型、国际化的适宜创业适宜人居的新城区,成为知识创新、文化创意、科技创业的智慧之地、低碳之地和绿色家园。3、主要目标按照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总体要求和“四地四区”的战略定位,到2015年杨浦建成创新人才集聚、市场要素汇集、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服务完善、创新生态良好的上海创新型城市示范区。主要目标是:——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80%左右,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38%。——全社会研究与实验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其中企业投入占投入总额的60%以上;科技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比例不低于5%。——专利成果产业化率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5%以上,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比率保持在50%以上。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评估方法、利益分配机制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培育和发展现代设计、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教育服务-8-四大新兴特色产业。依托区域创新资源和创新基地,大力发展中小科技企业和知识型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重组和组织形态不断裂变融合中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和竞争力。——发挥杨浦知识创新基地9.46平方公里范围作为创新型试点城区核心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争取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挖掘老厂房和旧区改造土地存量资源,改建新增创新商务楼宇面积100万平方米。——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技金融投贷联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10大研发、设计和制造中心,其中各类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数量达到200家以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20家以上。依托风险投资机构、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打造上海风险投资和科技金融产品集聚功能区和试验区。——成为全国科技创业苗圃试点单位和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打造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孵化服务体系。培育创业苗圃项目500个,向孵化器输送优秀种苗项目200个;孵化器培育孵化企业400个,毕业企业60家,达到小巨人(培育)标准的企业10家;加速器实现对区域内初创期企业投资2000万以上,实现对50家企业的加速,加速器内企业年均增长30%以上。——每年新增大学生企业100家以上、新增科技企业500家-9-左右,形成若干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知名度的科技骨干企业,积聚和吸引6000家以上科技企业和100家以上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大学周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上市企业10家以上,达到上海科技小巨人(培育)标准的企业50家以上。——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打造高端人才汇集地。区域内100名业绩突出、贡献重大的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引进杨浦新兴特色产业领域高端人才1000名;引进各级各类专业人才10000名。——依托新江湾城国际化新社区、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和四平、延吉新村旧社区、政府办公中心等大型社区和一批民生领域重大项目,消化和吸收上海世博会展示成果,应用和集成最新科技成果,探索和推进不同类型的民生科技发展,加快新成果和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三、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坚持创新驱动,走内生增长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两个第一”的资源优势,搭建各类创新服务载体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进和促进科教资源和科技成果,激活创新主体,持续滚动地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和提升创新型企业的能级,坚定不移地走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老城区转型发展道路。坚持“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环境
本文标题:杨浦实施方案.2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3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