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互联网+时代:一封信和一些思考
互联网+时代:一封信和一些思考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马旭飞2015年6月7日杭州1给EMBA学生的一封”潮”信•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班12届(凤凰社)小伙伴们,•很想给同学写封信,和亲们探讨股市的行情。最近的那些微信,还有我的心情。•有人说,战略管理的理论,已经开始被新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颠覆。•我说,绝!无!可!能!人艰不拆,但原因有“二”:•1.战略管理是应用学科,根本没有纯粹自己的理论,你去颠覆一个虚空,岂不是零做分母?NoZuoNoDie啊!•2.战略管理的发展是基于诸多基础学科众筹的结果,你去颠覆一个无限,莫不是夜郎自大?BiggerthanBigger啊!•话虽这样说,作为战略学者和实践者的你我,你不做我不做,谁来保卫咱战略谁来保卫TA?2•在这一年,我只做了两件事:Unlearning&Learning。•我以前的研究以传统(gao)的集团(da)的跨国(shang)的战略为重点,•现在,已经开始同时关注未来的创新的成长型公司,因为只看PhilipsNokia不了解UberTABLE就弱爆了。•我以前的方法以数据定量分析回归统计为澎湃的神器,•现在,重新深研案例并被互联网的罗辑思维微洗脑,因为深知只知PorterDrucker而不知乎KK和夫就out了。•我以前的时间几乎是学院派的理论研究占中,•现在,已经开始掺和创业研究中心和筹办国际企管硕士项目,因为咱家Pony说了,“玩”也是一种生产力。3•事实上,战略与创业的研究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貌似魔兽的世界平行穿越,开始跨界。•对于VCPE,不明觉厉;因为迭代,三观已毁。•本家云哥说了,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宝宝们来了,P2P了,差点给跪了。•我说,如果商学院不改变,商学院就被改变。MOOC们来了,这是失控,至少微失控的节奏。•这种转型很痛苦,但是,药不能停;为了业界良心,怎能放弃治疗?要长姿势,要脑补。•于是,问题来了,在学者个人层面,怎样在保持经典研究水准(bige)的同时又能迅速拥抱这看着也是醉了的美丽新世界呢?4•思来想去,唯有呼唤我那万能的“失联”半年多的凤凰社的小伙伴们。•我有个梦想,做深度而接地气的研究,愿你的事迹点缀我们的案例;•我有个梦想,推送两岸三地后生创业,愿你的情怀托起他们的梦想;•我有个梦想,让硕士项目远比技校强,愿你的公司提供学生的舞台;•我有个梦想,写本有节操有情怀的书,愿你的贵圈分享当当的书讯。•亲们,看了,想了,难道仅仅十动然拒?•的确,我这样也是蛮拼的。5•为防再“失联”,不要再陌陌,我的微信公众号是:马旭飞教授。•想吐露港景,念紫荆花时,归来,等你,在这里。•有了微信,岂不是一步之遥?何须星际穿越?又怎能后会无期?•有情,水也是VRIN的;有义,天也是APEC的。•自贸了,沪港通了,前海了,一路一带了,站在这互联互通的风口,何愁飞不起来?6•新年钟声将至,但依稀已听到小伙伴们自己的钟声响起,这怎不是最给力的中国好声音?•这不是一个小时代,这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是凤凰社EMBA的新常态!•那时,O2O时,大家再一起叙说民国那些任性的事儿(此处省去1573个字,你懂的)。•博文约礼,且行且珍惜。•来自马料水的我:•战略旭飞教授•二零一四年双十二节7环境Scott(1995):企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时每刻都要与外界环境发生众多的物质和信息的交换。战略:战略景观:战略思维:环境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就像水之于鱼类8“互”的发展Future?微博:关注互粉互2.0微信、FACEBOOK:多维互动互3.0BBS:社区论坛互1.09“联”的发展Future?移动无线互联网联2.0物联网联3.0PC有线互联网联1.010“网”的发展Future?2002-2009搜索/社交时代网2.02009之后-大互联时代网3.01994-2002门户时代网1.011•移动互联网通过技术的手段,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沟通的问题•两大人性问题:–懒–贪移动互联的本质:如同身体感官的延伸12131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415智能互联时代的三维图解15功能应用语音数据多媒体人体生物数据通信信息化智慧生活功能机智能机M2M、可穿戴设备连接对象交互媒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2G——3G——4G——5GPSTN——DSL——FTTH——SDN/CDN/NGN互联网1代——2代——3代聚合采集虚拟现实、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智能社会大数据内容媒质驱动力结构化非结构化云计算需求跃迁驱动力物联网网络技术驱动力智能互联时代三维图解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16“互联网+”还是“+互联网”?17未来属于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蔡文胜“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从互联网思维到普世战略观•去年以来,中国商界最为火爆的概念莫过于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然而,静静地想一想,有两个问题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二、国外主流战略管理学界对此有过怎样的思考?•我们在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中,似乎一个更加有意义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战略观也正在形成。1819•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19202021传统企业必须理解互联网四个经济特点:第一、用户至上。第二、体验为王。第三、免费模式。第四、颠覆创新。21222223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即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战略管理学界的“集体失声”?•谈到这里,颇感遗憾的是,在互联网思维震耳欲聋的雷鸣中,战略管理学界的声音太小了,几乎集体“失声”。为什么呢?•坊间传说的原因大致有二:•其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因为不熟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一互联网界的武林玩法,学者对互联网的研究比实践的发展要滞后一些。•其二,“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战略研究有意无意地与实践保持距离,在另一个与之平行的空间独立地做学术运行,虽有关注,但也只能是隔空喊话。24顶尖的战略管理学术研究从未谈及•互联网思维英语翻译过来就是“InternetThinking”,用GoogleScholar进行搜索,发现在国外的学术文章里,很少有人在谈这个概念。•文献中偶尔的一两个,也是在近期才有,打开一看,作者姓名显示还是“MadeinChina”。•不甘心,继续文献回顾,用无比强大的文献“神器库”进行大数据搜索,结果是喜出望外,这次真的有!•然而,定睛一看,才发现期刊某格极低,而且发表时间较久远,大致在公元2000年左右。•千禧年,那是什么时间?互联网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在那时会有“InternetThinking”这样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想着想着,惊呆了,出了一身冷汗,你懂的。25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互联网思维(InternetThinking)字面的文献回顾显示,国外主流战略管理学界似乎对此不甚关注。•然而,在互联网思维表象的后面,对于其所代表的新经济、新时代、新商业模式,一些殿堂级管理学家如德鲁克等其实早有阐述,在此我们也不再回顾。•但有一位战略学者的贡献,却不能不提,因为他的一些研究具有前瞻性,往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因为这些研究与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新战略息息相关,即所谓的接地气。26不普通的普教授•这位战略学者是2010年去世的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教授。•普教授出生于印度,有着来自东方的智慧,虽是哈佛商学院博士毕业,但与纯学院派的战略学者截然不同:他进入学术界之前就有商界丰富的实操经验,他对基于经济学的战略理论感觉很不舒服,他还经常引用中国的《孙子兵法》。•在1990年代,他作为战略学教授,十分不满当时战略学的机械范式,曾经做过一次重要的却有节操的战略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为新时代重新定义战略。•他选择了后者,并且于1990年与另外一位战略学者他的学生哈默尔(Hamel)一起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把注意力集中在组织中的人以及人与人的沟通学习,掀起了一场战略研究与实践上的“归核”运动。27普教授的普世情怀•已经功成名就的普教授,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时,又开始“任性”,对战略学的发展再次表示不满,去追寻新的高度。•2004年,他在新书《未来竞争》中,提出了“共创”的概念,建议企业与其客户共同合作去设计产品与定制服务(听上去是不是有些耳熟?)。•普教授对世界上的每天生活在2美元的贫困线下的40亿人一直保持深切的关注,为此他于2005年写出了《金字塔底层的财富》,鼓励企业家的战略目光要从美帝转向巨大的却被冷落的市场。•这是普教授“不忘初心”寻找医治贫困良方的“漫长而孤独的旅途”。•拥有这样的普世情怀,凡夫俗子做不到。28N=1;R=G•2008年,普教授在即将“七十而从心所欲”、战略学术研究已达到炉火纯青之时,写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书《创新的新纪元》,这是他对“共创”这一概念研究到极致的成果。•在书中,他给出了两个简单的公式:N=1以及R=G。•N=1代表以个人体验为核心,任何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机制都在为个人量身打造完全个人差异化的体验,个人就是一个市场,而个人也可以形成一个组织。•R=G代表企业应该让其经济活动所需的资源(Resources)不再受地域限制,能够取之于全球(Global)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企业,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他尤其强调创新是互动的、迭代的,并认为其战略观是来自于对“商业民主化”的笃信。29普世战略观:理论与实践•当中国的企业家们正在谈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时,国外主流的战略管理学界其实已经依稀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普世战略观。•普拉哈拉德教授是一位发展和“死磕”普世战略观的战略学者,不仅仅因为他姓“普”,更是因为他有着普世情怀。•当今世界以及中国最顶尖的企业,苹果、谷歌、华为、海尔,以及TABLE,难道不都是践行着N=1和R=G这两个简单而普世的战略公式?30波特与互联网+•都说波特的战略学说过时了,而实际上他是最与时俱进的战略学者。•没有之一!•有着千万粉丝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教授。•他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战略学者,有种不甘人后的军人气质,这也许与其父是行伍出身不无关系。•而自己是橄榄球、棒球、高尔夫球职业级水平的运动高手。•波特当年是哈佛商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31波特战略三部曲•从1980年开始,他以五年一部书的非典型互联网节奏进行迭代•形成了著名的“波特战略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的竞争优势》•一整套影响深远的理论模型。•可以说上个世纪整个80年代以及90年代至少一半的时间,都是波特战略学说的黄金时代。32波特2001:战略与互联网•在人类社会刚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波特的战略理论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挑战。•有着军人与运动员双重气质的波特,当然要亮剑了。•他在2001年3月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上,系统地捍卫了他的战略观之普世性,战斗的檄文就直接命名为“战略与互联网”。•今日重温这篇文章,一句一句的读来,从头到尾,用笔之重,反击力度之大,真的是让人看得步步惊心。33波特2001:从互联网战略回归到战略本身!•在文首,波特就不客气地说:•“很多人认为互联网让战略没有用了;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文中,他更加义正言辞地辩论道:“一个产业无论是新还是旧,其产业结构上的吸引力还是由五种最基本的力量所决定的”,而“要了解信息技术对公司的影响,最基本的工具还是价值链模型”。•在文末,波特还不忘继续敲打几句:“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将是一种思维上的进化,即从电子商务回归到商务本身,从互联网战略回归到战略本身”。34波特2014:移动互联对竞争战略的影响•波特的这篇文章有很强的前瞻性,但其影响力远没有战略三部曲给力,也许是因为2001年以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从风口上掉下来的企业家们已无暇顾及战略学者冷静的声音。•于是乎,2014年11月,在央视“互联网时代”播出3个月后,波特教授与互联网业界同仁一起合作,再次提笔,在自家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对新
本文标题:互联网+时代:一封信和一些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