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解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解读(functionaldyspepsia,FD)消化内科王雨湖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不良的定义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32-834消化不良(dyspepsia)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血生化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病因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功能性胃肠病(FGIDs)分类D.功能性腹痛E.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F.功能性肛门直肠病C.功能性肠病C1肠易激综合征(IBS)C2功能性腹胀C3功能性便秘C4功能性腹泻C5非特异性肠功能紊乱A.功能性食管病B1功能性消化不良(FD)B2功能性嗳气症B3功能性恶心和呕吐症B4成人反刍综合征B.功能性胃十二脂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概念•消化不良定义告诉我们:•①消化不良主要包括4种症状,即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②消化不良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上述症状之一或这些症状的组合。发病机制•①动力障碍•②内脏感觉过敏•③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早饱•目前机制不清,多种因素?动力障碍Constriction(normal)asynchronismGastricAntrum(胃窦)Duodenum(十二指肠)GastricAntrum(胃窦)duodenum(十二指肠)正常异常•精神社会因素•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童年期应激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正常人精神社会因素幽门螺杆菌及胃酸与FD的关系•HP:没有明确相关性(罗马标准)•近二十年,罗马工作小组,发表了一系列的罗马标准(罗马I、罗马II、罗马III标准)•Manning标准1978年•RomeI1992年•RomeII1999年•RomeIII2006年FD分型(罗马III标准)•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②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两型可有重叠罗马Ⅲ诊断标准与Ⅱ不同罗马Ⅲ罗马Ⅱ?之一:症状•罗马Ⅲ将“持续或反复发生的消化不良(位于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感)”•修订为“必须包括以下1项或以上: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疼痛或上腹烧灼感”•更贴切临床、简便易行之二:时间•罗马Ⅲ标准推荐诊断前至少有6个月出现症状,且近3个月病情活动。•较罗马Ⅱ标准对病程的限定(过去l2个月内至少l2周有症状)更为宽松诊断程序•FD为一排除性诊断•“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必须进行彻底检査直至找到病因。•45岁以下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实验室、胃镜检查、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鉴别诊断需要鉴别的疾病•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各种肝胆胰疾病•由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综合和个体化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无特效药经验性治疗易反复治疗•一般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烟、酒及非留体抗炎药);•诱发症状的食物、心理治疗;•失眠、焦虑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治疗•药物治疗:无特效药+经验性治疗•1、抑制胃酸分泌:上腹痛、上腹灼热感;•2、促胃肠动力:餐后饱胀、早饱为主。•3、疗效不佳者,抑酸药和促胃肠动力药交换用或合用•4、抗抑郁药:疗效欠佳伴随精神症状(黛力新)THEEND!
本文标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4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