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课件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第一节儒家思想一、儒家思想的发展(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经过夏、商、周三代发展而形成的世袭制、宗法制、等级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形成了一个“礼崩乐坏”的局面。面对这样一个局面,许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主张,以期改变社会动乱的现实,在“百家争鸣”这样一个背景下,儒家思想产生了。对儒家思想的诞生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孔子。孔子之后,孟子和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将儒家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二)儒家思想的曲折发展秦统一六国后,法家思想成为秦代的主流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受到严重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学便开始了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的思想统治地位,并逐步迈入兴盛。汉代以后,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多次修订,儒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其中,魏晋、隋唐时期,儒家思想与道家、佛家思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在社会主流思想中,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宋代时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理学”,宋代理学是一种融合了儒、道、佛三种流派的新儒学。(三)儒家思想的衰落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逐渐开始衰落。(四)儒家思想的变化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遭到前所未有的西化思潮冲击,传统儒学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儒家思想发生变化,产生了一个名为“新儒家”的思想门派。二、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一)孔子及其思想1.克己复礼2.以仁为本3.推己及人4.取道中庸5.和而不同6.重视孝悌(二)孟子及其思想1.施仁政于民2.人性本善3.知言养气4.舍身取义(三)荀子及其思想1.天人相分2.人性本恶(四)董仲舒及其思想1.天人感应2.以德治国3.大一统第二节道家思想一、道家思想的发展根据先秦两汉以来的大量文献的记载,可知道道家的孕育期远溯到混沌“食母”的神话年代。伏羲氏出而画八卦,标志着道家的孕育。到了黄帝时代,道家开始出现肇端。黄帝之后,“古之道术”传扬。从尧、舜到商周历代之中,传其术者有许由、巢父、夏禹、皋陶、彭祖、商汤、伊尹、姜尚、管仲、孙叔敖,等等。这些人都成为道家学派的先驱。他们的思想主张经过春秋时期老子的概括、提升,形成了第一部系统的理论著作《道德经》。之后,尹喜、文子、庚桑楚、杨朱、列子、老莱子、接舆、范蠡、庄子、鹃冠子、环渊等相继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阐发,并最终使道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道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老庄学派、杨朱学派、列子学派、黄老学派、玄学派等。二、道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一)老子及其思想1.以“道”为本的自然主义世界观2.去礼取道的伦理观3.无为而治的政治观4.有无相生的辩证法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观(二)庄子及其思想1.天道自然观2.“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3.逍遥的人生观4.自然朴素的审美观第三节法家思想法家是春秋战国之际出现的一个以法治思想为核心的重要学派,它是在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法家思想的演变法家思想在春秋初期就已经显现,齐国的管仲在其《管子·右五事》一书中就已经隐约体现了“刑杀无赦”的法治思想。到了战国前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韩国的申不害、齐国的慎到、秦国的商鞅等都积极倡导和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变法改革,并将法家思想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其中商鞅是法学派真正的奠基者。到了战国中后期时,韩非进一步较为系统而全面地对变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从而将“法”“术”“势”结合起来,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到了秦朝时,由于法家思想被秦始皇定为秦王朝的统治思想。到了西汉以后,法家思想逐渐被儒家吸收,并入德主刑辅、德刑并用的理论体系之中,独立的法家学派也逐渐消失。到了近代,法家思想重新被人们审视。二、法家的主要思想(一)法治思想(二)耕战思想三、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管仲、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和李斯等,下面主要阐述一下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一)商鞅及其思想(1)壹刑论(2)重刑论(3)重刑爱民论(二)韩非及其思想1.关于法(1)进化的历史观(2)趋利避害的人性论2.关于术3.关于势第四节墨家思想墨家,是战国时期形成的一大学派,在先秦时代与儒家并立,是当时最热门的学派之一,也是唯一能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一、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墨子创建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中的人在当时被称为“墨者”,后来被人们称为墨家。由此可见,墨家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墨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功利观(2)劳动观(3)社会观(4)政治观(5)逻辑观(6)哲学观(7)科学观二、墨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墨子。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1)重视生产劳动(2)为天下兴利(3)节用、节葬和非乐(4)兼相爱,交相利(5)尚贤、尚同和非攻(6)求实、理性(7)逻辑学思想(8)科学思想第五节其他各家思想一、阴阳家二、名家三、纵横家四、小说家五、农家六、杂家七、兵家等等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4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