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当今社会存在了许多的大学生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了解大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后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加以解决。在分析过程中,作者发现阻碍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由于多种原因的不合理结合造成的。按照目前的社会背景来说,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情况形成,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所以,为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在不要求大学生不断提供自身素质的同时,学校和全社会都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文化结构的变化。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大学生成为了中国社会分层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社会。他们虽然自身素质较高,但是大多数苦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据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全国各类高校2003所,在校学生2000万,其中普通高校1396所,本科院校629所,高职专科院校767所,成人高校607所.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大学学历以上人口比重至今严重偏低。我国25岁及25岁以上人口中,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只占3.6%,到2004年也才提高到5.77%,而美国为46.5%、日本为20.7%、加拿大为21.4%、澳大利亚为21.5%。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还很少,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38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09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一、大学生就业基本状况1、基本素质过硬据调查,这是一支以知识份子为主的人才队伍。他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精通现代化的知识。用知识创造了无数的价值。他们十年寒窗,懂得了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懂得了怎样振兴中华。他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他们的青春与热血。2、收入水平差异多极化调查显示,2008届中国教育部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是2549元,较上届毕业生低了400元。非教育部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是2030元,较上届毕业生少了252元。高职高专毕业生受影响的程度最轻,2008年届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是1647元,只比上届少88元。不过,即使处于同届,不同院校毕业生的收入可以说天差地别。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是5339元,比全国平均高出近一倍。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也都在4267元以上,明显高出其他大学毕业生。3、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面对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让就业与社会需求接近,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便于尽快就业,但也降低了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同时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对于求职者本人也不能说是做到了人尽其才。有关机构对某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做调查,结果120名毕业生中,竟然有45%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营销工作,还有的从事计算机、新闻等专业,从事原专业者不足35%。“4、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很大据某高校的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已处于高峰期.本科生中独生子女已达70%以上.正是由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历史产物,造成很多大学生生活上的---娇,社会中的---依,物质上的---比。个人综合素质特别是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协作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成绩、岗位资格要求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造成就业困难。5、就业方式多样化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1、自身原因(1)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我国目前对于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远大于大学毕业生的总人数,但是大学生们往往心比天高。他们向往的是经济发达地区,选择的是环境好,收入高,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和职业。像北京、上海及东南沿海城市就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首选。《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而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基层岗位又人才奇缺。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2)学业不精导致就业难我国目前对于高校的扩招还没有明确的限制,导致大学质量,水平下降,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择业目标短浅,缺乏远大理想。同时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导致大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2、社会原因(1)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近年来,由于考研和读博现象的蔚然成风,使得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招到高学历的,就不要低学历的,能招到名牌大学的,就不要普通高校的。这种重学历轻实际才能的倾向,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偏低。(2)社会就业歧视大学生就业时总是会遭受形形色色的歧视,比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相貌歧视……尽管国家出台相应法规试图杜绝这种歧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业歧视在中国普遍存在,尤其是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3)大学生就业走向买方市场现在社会劳动力供过于求。农民工大军,往届毕业生,海龟一族,待岗人员……成为大学生强有力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由于就业难,就业机会少……企业总是挑选精英进入,寻求最大的剩余价值。为其创造最大的利益。在此种条件下,就业更加困难,走向了买方市场。3、中国的国情原因现阶段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工业体系不完善。据瞭望周刊》的《中国经济竞争力名大于实》一文指出,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课题组研究认为,中国与世界大国比较,经济效率相差100年,经济结构相差100年,经济水平相差100年,绝对速度相差15倍,“从经济现代化水平来看,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6%~22%。综合年代差为,中国与美国和英国的差距超过100年,与德国和法国的差距超过80年,与意大利和日本的差距超过40年,与巴西和墨西哥的差距超过3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化的定义,一个国家工业化全部实现的标志:一是农业产值在15%以下,这条线中国才刚刚跨过;二是农业就业在20%以下,中国目前仍高达50%,还远远不够线;三是城镇人口比重须在60%以上,中国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远的距离。因此,中国充其量才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在2004年的时候还有人在欢呼开始进入重工业时代),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所以,在此种国情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也是时代产生的必然的结果。4、教育本身漏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生人数剧增,但是在这同时大学生素质降低,质量下降。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高等学府忽视大学教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校内建筑上或者扩招上。伴随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暴露出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要求尚存在不适应或脱节的问题。应该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没有建立起适合社会,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模式。没有把实际操作和社会应用作为教育的重点。造成大学生无法良好的适应社会,造成就业形势严峻。5、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国务院出台很多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相关措施,这些措施的确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很多地区由于某些具体部门执行不利,故大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尚待形成。这种背景下的很多大学生甚至不知道“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的电话号码。九成大学生都没参加过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造成择业难,导致就业难。三、大学生就业难---对策1、国家政策方面(1)为青年创业立法近年来国家出台多种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比如,教育部日前召开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提早部署,力争2011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基层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是十分关注的。但是奇怪的是---近年来,尽管国家及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但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却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前不久,湖北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召开,湖北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透露,在该省2008年已就业的38.2万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数仅占0.19%。与2007年相比,自主创业的人数还减少了469人。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有法才可依,有法才必依。所以为了更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建议国家为青年创业立法。使大学生就业法制化,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西部大开发本来是一个就业的好机会。但是许多大学生认为西部苦,西部累,西部穷。但是他们忽视了一点---西部拥有中国最广大的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据新华社报道---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会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新勘测了管道走向,各相关部门和下游各省正在积极落实市场。根据目前规划方案,初期年供气量120亿立方米左右,以后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气市场的开拓,逐步增加供气量。届时每年可以代替几千万吨煤,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1-2个百分点。这无疑把西部的资源优势和盘托出,大学生何不趁西部还没发展起来,就服务西部,扎根西部,努力奋斗。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在广大的农村,随着国家扶植农业的政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也会逐渐发展起来。所以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就业方式。2、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大学生创业,没项目不行,有项目没资金也不行,既有项目还有资金还不行,还需要有基本的管理团队的能力、项目的运作能力,否则投资就有可能打水漂。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创业需要量力而行。这就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素质的提高来培养自己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工作能力。这样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3、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高校应加强对就业的教育和指导,广辟就业信息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高等院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广泛提供就业机会,发挥桥梁作用。学校要切实重视与就业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同时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及专家学者与大学生交流,将成功经验宣传给同学们。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摆正心
本文标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4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