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食品分析与检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1食品分析与检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摘要:食品安全的隐患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随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对食品分析检测的逐步完善,食品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本文系统介绍了农药、兽药、微生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金属毒物、转基因食品、毒品等的食品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并探讨了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关键词: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应用现状引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行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更高的关注,为此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种类以及数量逐年上升,监管的加强对提高公众食品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食品检测数据作为行政执法与处罚的重要证据,在食品卫生行政执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食品分析与检测的手段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食品分析检测在食品卫生行政执法中的积极作用2000年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把原来的防疫站分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两部分,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在实际工作运行中既有相对独立的一而,又存在重叠互补,其中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采样送检、检验出证、预防性体检发证工作、相关行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等工作中二者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对快速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繁琐的实验室程序以及检测结果报告速度的滞后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食品的快速检测设备及手段应运而生。通过快速的食品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大量样本,并且检测成本低,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较低,易于在基层推广。现今,一个手提的食品检测箱就能解决很多简单的现场检测,极大地方便了卫生监督执法[1]。2食品分析检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2.1农药残留的检测测定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较多,主要有色谱法、波谱法、酶抑制法、酶免疫技术、直接光谱分析技术、生物技术、毛细管区带电泳等方法,其中光谱、色谱、波谱、色谱联用等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分析费用较高,时间长,且需要熟练的技术操作人员,不适于中国即采即售的果蔬产销方式[2]。现今研究者开发研制了多种生物法和化学法来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应用成熟的生物化学测定法有农药残留试纸法、农药残留分光光计法、酶片法、抑制率法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如酶联免疫试剂盒。目前,果蔬中农药残留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是农药速测卡法,即酶抑制剂法。酶抑制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不需昂贵的精密仪器设备,测定方法易于掌握等优点,特别适合现场检测及大批量样品的筛选[2]。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pH计检测法、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检测法、纸片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膜电极检测法等都是利用了酶抑制剂法的原理。2.2兽药的快速检测兽药残留不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由于动物食品在取样检测的过程中干扰杂质比较多,因此就要求兽药的检测方法能在各种复杂基质的检样中对含量非常低的残留药物进行检测。目前,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有抑制试验法、试剂盒法(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等。其中抑制试验是传统的实验方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但通过改进,已由平皿法改为现在的试纸方法,如嗜热脂肪芽抱杆菌纸片法,大大缩短了分析的时间[3]。试剂盒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试剂盒已经实现商品化,使兽药残留检测得到发展;放射免疫测定法可以较快地检测同类药物中各种兽药在样品中的残留2浓度之和,能检测的样品包括动物类和鱼类的肌肉组织、蛋类、饲料、蜂蜜、尿、血样、水、水果、蔬菜、谷物等。2.3微生物的检测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微生物计数、早期诊断、鉴定等方面,提高了微生物检出率。微生物检测方法涉及微生物学、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和血清学等方而及他们的结合应用[4]。例如,利用生化和微生物学原理制作的快速测试片法、利用核酸特异序列原理发明的核酸探钊一法和基因芯片法、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发明的免疫磁球法、PCR等。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正在迅猛发展,虽然很多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作用明显。2.4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检测目前,国内外硝酸盐快速测定方法主要有硝酸盐电极法、硝酸盐比色法、硝酸盐试粉试纸法等;我国研究者已经研制出了灵敏、快速、简便的硝酸盐试剂盒、便携式微型仪器、硝酸盐试纸快速测定法,十几分钟即可出结果。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盐酸茶乙二胺法)具有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优点,但操作过程较复杂,需要专门的仪器,不适于现场检测[5];而国内许多学者利用亚硝酸盐与显色试剂在一定条件下的显色反应制作的试纸条法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度高、体积小、成本低廉等优点,开发潜力巨大。同时,随着能测定亚硝酸盐的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的研究和应用,30min内即可得到准确结果,方便了质检和市场管理部门的现场流动检测。2.5金属毒物检测金属毒物主要用化学方法来检测,即用与被测物质有特异反应的试剂或者试纸,检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目测定性或者半定量。该方法检出限高,,常不能达到食品中污染物检测的要求。随着微波溶样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缩短了样品预处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金属毒物的常规检测时间,达到食品安全检验的目的。重金属毒物的检测分析采用的是雷因希氏定性方法。有研究表明,铅检测试纸可达到最低检测限为20mg/L[3]。随着试纸法的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微型检测仪也相应出现,例如德国默克公司研制出可在手掌上使用的光反射仪,我国研制的光电检测器,它们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2.6转基因食品的检测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根据检验目标分为二种:一是通过PCR技术和核酸杂交的检测技术准确、快速的检测外来基因;二是检测外来基因的表达产物一ETNA或者蛋白质,主要采用化学分析、凝胶电泳、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试纸条法等;二是检测外源基因对插入位点附近的基因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6]。第二种方法由于检测成本高、用时长,实际工作中应用得很少;前两种方法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涉及的检测目标主要是DNA、RNA、蛋白质oDNA,RNA的检测主要用核酸杂交和以核酸为基础的PCR等方法,蛋白质的检测主要用血清学的方法。通过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可以确认源基因食品种类、转基因成分的含量等。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非常重视,不但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例,而且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主要从事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方而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7毒品的检测毒品检测,可以分为对毒品自身的检测以及毒品在人体内代谢后对代谢产物的检测。由于毒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毒品分析儿乎涉及分析化学的所有技术。目前常用的毒品检验检测方法有4种:外观检验法、化学反应法、生化及生物检测法、仪器法[7]。仪器法较常用,其中薄层色谱分析法主要用于定性分析;气相色谱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以对多数毒品进行检测,较为常用;液相色谱法可对大分子量、不易挥发的各种毒品进行分离检测;色谱一质谱联用检测(尤其是GC/MS)是当前最常用的确证方法之一。上述常见的毒品检测方法中,除外观检验和化学反应方法外,多数要求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分析化学水平,大多需要借助昂贵的大型检测仪器,获得检测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33展望目前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发展迅速,主要呈现以下趋势:1.检测灵敏度,即最低检出限更低。目前,残留物的超痕量分析水平已达到1x10-8g,甚至更低。2.检测速度越来越快。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时间越短越好,最好能实现在线检测。3.择性不断提高。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在复杂混合体中直接进行污染物的选择性测定成为可能。4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越来越高。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了检测产品的质量,使结果更准确;同时逐渐实现由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到定量检测。5.检测仪器更智能化、微型化,并目_有一次检测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的集成化技术,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8]。6.检测成本越来越低。要加快研究,实现快速检测产品的国产化、系列化。4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个球化进程的加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取得了迅速发展,己从单一的形态鉴别到现代分析技术,从一般定性分析发展到能对多种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乃至对未知物的鉴别从一般成分分析到对复杂物质中微量杂质的分析。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边缘学科新技术的小断发展,使得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便携化[9]。而且人们对食物安个问题史加关注,快速、准确的食品分析检测方法在食品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传统的检验方法己越来越小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分子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现代检测技术和手段己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行业对食品的分析检验中。参考文献[1]时福礼.杨丹丹.快速检测在食品卫生行政执法中的作用与立法期待[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03):250-251[2]刘慧.闰树刚.朱力.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4):138-141.[3]张泽庆.张清安.浅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41-143.[4]吉礼.车振明.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08,6(9):51-53.[5]张爱武.范勋涛.食品中亚稍酸盐半定量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J].黑龙江八一农垦人学学报.2008.20(1):71-73.[6]杨铭铎.张春梅.华庆等.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4,25(11):424-427.[7]单国.谈毒品现场快速检验在新稠毒品案件侦查中的作用[J].新稠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1):3,41.[8]黎源倩.食品理化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吴圆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0(17):227
本文标题:食品分析与检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4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