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列宁是哪年逝世的?他为俄国革命和建设、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的探索——实行计划经济)1.社会主义工业化:(1)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2)重点-----发展重工业。(3)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2.农业集体化:(1).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2).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3).1937年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5年9月2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这样一则不大的简讯:“中伊尔敏诺的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同志为庆祝国际青年节21周年,创造了风镐劳动的全苏新纪录。在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斯达汉诺夫开采了102吨煤,这是矿井一昼夜开采量的10%,挣了200卢布工资。”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斯大林就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所以,他就明确提出一个要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3).评价: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斯大林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军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农业。第二方面呢就是人民的生活没有能得到重大的改善,没有能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到改善,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类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列宁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延伸:比较一下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哪些不同?一、开始的部门不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二、资金来源不同:苏联主要采取行政手段来保证、实行高积累多投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4、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实施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2)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3)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措施:(1)时间:1921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意义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二)成立苏联1.1922年底,苏联成立2当时加盟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3.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的探索——实行计划经济)1.社会主义工业化:(1)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2)重点-----发展重工业。(3)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2.农业集体化:(1).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2).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3).1937年完成。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3).评价: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时间重大事件1917.3二月革命1917.11十月革命1918~1920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8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苏联通过新宪法D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本文标题: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5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