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 “家天下”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网控全局][把脉考情]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军机处。1.结合当前台湾国民党高层多次赴大陆拜祖归宗考查分封制、宗法制。2.结合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构建和谐社会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3.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一、早期政治制度1.一个核心:王位世袭,“家天下”局面形成。2.两项内容:分封制和宗法制。3.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2)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两层官职: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守和县令(或县长)。(4)四个统一: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制度创新:汉代中外朝机构,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两个结果①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②自北宋后,地方势力已无力改变国家一统局面,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告一段落,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重大举措①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创立内阁制度。②清朝设置军机处。(2)最终结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从汉至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而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逐渐削弱、消失的趋势;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的设立直至设立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2.发展于两汉(1)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2)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3)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3.完善于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强化于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其中,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负责监察官民的不法行为,直接由皇帝指挥,东厂、西厂直接由皇帝控制。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族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察举制①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②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具有封闭的特征科举制①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②方式:是考试选官的制度③评价: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士人的思想科举制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是一种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维护封建统治的选官制度。名称项目分封制宗法制目的为对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为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1)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等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诸侯继续分封卿大夫(2)被封的诸侯国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和随从作战的义务按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名称项目分封制宗法制作用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有利于稳定和巩固统治以及促进边远地区开发,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强化了王权,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关系互为表里,政治等级体现血缘亲疏[例1](2010·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河南省(豫)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河北省(冀)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冀州;湖南省(湘)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湖北省(鄂)的简称是因为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山东省(鲁)辖区为西周时鲁国封地,故简称“鲁”;山西省(晋)辖区为西周时晋国封地,故简称“晋”;广东省(粤)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简称“桂”。[答案]C1.据齐鲁晚报载,“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全省二孩性别比达到1∶2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B、C、D三项与重男轻女观念无关。答案:A中央秦朝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制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三公九卿称为外朝,是执行机构;中朝参与决策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因分权而加强了皇权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相权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明朝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设内阁协助皇帝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奏笔录地方秦朝设郡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通过人事任免控制地方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消除王国威胁,设刺史监察地方唐朝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朝地方州郡用文臣;置通判监察牵制州郡长官;设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元朝实行省级行政区划制,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地方,为后来的朝代所沿用特征一个集中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两个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三个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例2](2010·山东高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原始资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来看,北宋的中书省、枢密院和三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限制,从而加强了君主的权力。[答案]C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实施,不但排除了丞相专权的危险性,而且三省各司其职,增强了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因此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答案:B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朝废分封后,官吏的任免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时期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封建官吏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唐朝在地方设道,作为监察区等。[例3](2010·新课标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来任免,实现了“公天下”,D正确。[答案]D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解析:由引文中的“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等信息及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要求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B项中的“军功”、C项和D项中的“分权”等表述均与此不符,故A项最合适。答案:A[命题视角]1.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诠释社会热点。在热点透视中把脉高考。2.国家统一,民族的振兴是历史教学的热点话题。古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3.纵观近几年高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频繁命题,有关民族问题和国家统一这类社会热点问题大都是隐形介入。2011年备考应特别关注:(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古代史上中央政府对新疆、西藏、台湾的管辖,新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2)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港、澳、台在近代被侵略的史实,“一国两制”的构想和中央政府对台湾的原则和立场。[命题素材]1.《反分裂国家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2.根据《反分裂国家法》,任何形式的“台独”“藏独”“疆独”都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知识链接]1.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秦朝“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国家的统一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唐朝中央集权的完善和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强化都维护了国家统一。2.近代中国的国家分裂局面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并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从此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现代中国的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4.外国的“分裂和统一”(1)美国内战维护国家统一。(2)二战后德国从分裂到统一: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建立→1961年柏林墙修建→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3)朝鲜半岛的分裂:1948年在朝鲜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命题设计]1.(2010·济宁模拟)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D2.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强大的国力是统一局面形成的主要条件,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促成统一的心理基础,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材料2: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和自治权利,中国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 “家天下”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5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