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十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第十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二)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总面积为36000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代以来曾先后被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势力侵占过,但中国人民誓死反对外国侵略,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之久。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台湾和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旋律,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基本立场。•邓小平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三)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解放军的战略重点从东南转向了东北,台湾问题就此被搁置。1953年7月朝鲜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在日内瓦的周恩来,表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一定解放台湾1954年9月3日我军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表明中国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1.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2.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周恩来同志将我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陈诚、蒋经国亦悉有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筑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连战和马英九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一大历史任务,并为此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一)形成的历史背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形成和确立过程:“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978年12月—1979年1月)•2.正式提出阶段(1981年9月-1982年1月)•3.逐步系统化、法制化阶段(1982年12月—1985年3月)1.萌芽阶段(1978年12月—1979年1月)•(1)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2.正式提出阶段(1981年9月-1982年1月)(1)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叶九条”实际上已提出“一国两制”的内容。(2)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3.逐步系统化、法制化阶段(1982年12月—1985年3月)•(1)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2)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主张,后来被称为“邓六条”。“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3)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4)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确立。3.逐步系统化、法制化阶段(1982年12月—1985年3月)1988年1月20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登上了长城回大陆探亲的感人一幕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84年2月,邓小平在厦门市向台湾同胞祝贺春节1984年2月,邓小平在厦门市向台湾同胞祝贺春节1984年2月,邓小平厦门市向台湾同胞祝贺春节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1.一个中国---核心、基础2.两制并存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体现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2、“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的发展。4、“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拓,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从1982年9月到1984年9月,就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22轮艰苦的谈判。1.“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英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中英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中英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基本法既坚持了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又明确规定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祖国1985年5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就举行谈判解决澳门问题达成协议。从1986年6月到1987年3月,中葡两国先后举行了四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的回归第三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一、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八项主张,进一步贯彻了“一国两制”理论,确定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纲领。(1)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台湾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我们愿与台湾各党派和各界人士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交换意见。”(2)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党的十六大强调: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二、2005年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形式粉碎一切图谋分裂祖国的阴谋,保证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会谈,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会谈后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同时提出:两党将共同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3)“胡吴会”达成五大共识•第一,双方都认为,当前•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势头来•之不易,两岸都应当把握•好这一难得的重要机遇,•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党都反对损•害两岸同胞利益的“台独”•分裂活动。•第二,国共两党应当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面向未来,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三,双方一致认为,应当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快恢复两岸协商,首先积极促进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及早实现。希望两岸制度化协商能够顺利进行,务实解决两岸之间有关问题,不断取得成果。•第四,国共两党应当继续加强交流对话,积累共识,增强互信,推进合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第五,国共两党都希望,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相信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困难一定能克服,祖国统一一定能实现!
本文标题:第十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6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