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毒论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王承平内毒论内毒论内毒论内毒论毒邪、内毒、伏邪的概念毒——《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中医学中:《内经》“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之”“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其病在于内,其治宜毒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病因之毒的概念广义之毒——泛指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并引起疾病的有害物质。(邪气)“避其毒气”狭义之毒——为邪之壅盛蕴结,久郁顽恶则成毒。邪与毒的关系:邪气蕴毒,毒存于邪毒之来源外毒——存在于自然界中,自外而来,侵犯人体为病。六淫毒、疠气毒、药物毒、食物毒、水毒、气毒、酒精毒、虫兽毒毒之来源内毒——由内而生因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运行失调代谢产物未能及时、有效地清除并停留对机体造成损害的毒性物质痰湿毒、瘀血毒、恶血毒、滞气毒、败精毒、火热毒、燥屎毒、尿毒毒之来源瘀血毒毒之来源火热毒毒之来源恶血毒伏邪伏邪——感邪后,邪气伏藏伏气温病——感邪后未能及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疾病。源于《内经》,成熟于明清《素问、金匮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伤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之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外毒、内毒、伏邪的形成特点外毒形成:1)六淫毒、疠气毒,形成与时令气候、环境有关——邪从皮毛口鼻而入——郁久壅盛而成2)饮食、起居不慎,感染秽毒所致临床中所论毒之为害,以外毒为多。内毒的形成人体内有一整套动态的、完善的排毒系统——脏腑、气血津液、通道组成无论何种原因,致脏腑功能失调有毒之物产生气血津液运行障碍不能及时清除气化失常积聚蕴结成内毒通道壅塞不通脏腑功能紊乱,气机阻滞——主要病机伏邪的形成条件形成条件1)正气亏虚,病邪得以入侵2)感邪较轻,或停留的部位较表浅难以激发人体明显的抗邪反应主要病邪:寒邪、暑邪伏藏的部位:肌肤、肌骨膜原、少阴肾随体质而异邪气得以伏藏致病特点外毒的致病特点:1)季节性、地域性2)毒性暴戾,易致变证3)毒性秽浊,一毒一病4)毒邪深痼,缠绵难愈5)传染性、流行性内毒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壅塞通道造成精微之物和代谢浊物的输送、变化不利精微之物阻滞——变浊浊和瘀败——为腐2)障碍功能、伤耗精血痰湿毒——肺功能燥屎毒、尿毒——六腑的功能毒气升腾——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瘀血毒、恶血毒——耗血伤精造成恶性循环内毒致病特点3)内毒之间、相互兼夹脏腑功能失常,通道壅塞是内毒产生的主要病机——一种内毒产生则可成为产生别种内毒的原因内毒兼夹,病理过程复杂化4)形成肿块,病证繁杂内毒瘀结日久——肿块内毒的致病特点5)易致中毒症与情志病慢性中毒——内毒积蓄缓慢、渐进急性中毒——内毒积蓄,毒力增强6)病势缠绵,易致遗患内毒互结——阻滞气机、障碍机能、损络败精、耗血亏津留下后遗症伏邪的致病特点1)初期可伴有表证2)热势炽盛邪伏日久,化热生火,诱因引动伏邪,里热外达,热势较盛。3)病热较重,变证较多4)病程较长,难于速愈由于病邪内外相引,其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5)多有诱因新感时令之邪、其他因素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引起的病证繁多1)消渴病——毒热内盛,壅塞通道,血津输布受碍,阴津亏损内毒的病证特点2)原发性高血压脏腑紊乱,气逆上冲,热毒壅盛,炼液为痰痰热互结热毒入血分,瘀毒痰胶结,阻滞清阳,清窍不利热毒伤阴,虚火上炎,或致阴阳两虚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3)痛风饮食不节,湿热毒生脏腑失调,毒邪滞留为害毒邪内伏,外因引动表现特点:关节红肿热痛,呈突发关节局部块瘰、痰核(畸形)毒邪伤肾,肾功衰退(血尿酸升高)毒攻关节内毒的病证特点4)出血性中风瘀血、痰浊、热毒相合——壅滞于脑损脑脑质溃破坏死脑质萎缩形成囊腔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病证的治疗特点排毒解毒调补——为其主法排毒——疏通通路,排出毒素解毒——化解转化毒素调补——恢复脏腑功能及排素系统解毒的具体方法:益气化湿解毒、行气化痰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清热解毒清热软坚,荡涤肠道之毒内毒病证治疗消渴病:化痰、祛瘀、解毒半夏、白芥子、枳实、大黄、苍术、川芎黄芪+山药苍术+玄参绿豆+苡米葛根+丹参黄连+僵蚕内毒病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清热解毒清泻心、肝、脾三经之火选药:牛黄、栀子、黄柏、芦荟黄连解毒汤内毒病证治疗痛风——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阻断毒对机体的损害:金银花、芍药、蒲公英、野菊花、促进毒素排出:大黄、芒硝、番泻叶、土茯苓、苡仁、车前子调补: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内毒病证治疗清热解毒: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活血化瘀、开窍醒神:至宝丹、苏合香丸
本文标题:成都中医药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