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新疆皮山县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
新疆皮山县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摘要:城市定位就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拟订,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疆皮山县区域关系、产业和形象等方面分析,从而确定新疆皮山县城市定位。关键词:皮山县,城市定位,发展战略Abstract:theorientationofthecityisthefutureurbandevelopmentdirectionofthedraft,thegoals,cityplanningistheimportantpartoftheconstruction.ThisarticlethroughtoxinjiangPiShanXianregionalrelations,industryandimageanalysis,soastodeterminetheorientationofthecityPiShanXianinxinjiang.Keywords:PiShanXian,theorientationofthecity,thedevelopmentstrategy一个城市的战略定位,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走向,是对城市未来战略方向、战略目标的规划,确定城市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占据的角色地位和位置。而随着全国援疆政策的出台和安徽省援建新疆皮山县的实施,新疆皮山县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皮山县跨越式发展,需对皮山县新形势的发展定位进行重新再思考,从而为城市制定发展战略、谋划城市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城市发展中起到龙头性和战略性作用。1.皮山县概况皮山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喀喇昆仑山的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汉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12个民族聚居的边境县,边境线长54.5公里,距离首府乌鲁木齐1800公里,境内有全军最高的神仙湾哨卡(海拔5380米)。全县辖16个乡镇,315国道南北分别有7个平原乡镇和9个山区乡镇。全县非常分散,地形呈纺锤状,南北长423公里,东西宽67.5-144.5公里,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到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259473人,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7.73%;汉族占总人口的1.44%;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83%。非农业人口56660人、农业人口202813人。2010年全县完成GDP10.02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了11.6%,位居和田地区8县(市)中的第6位;人均GDP为3869元,位居和田地区第5位;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0.7%、10.4%、3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6803万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工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皮山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总体上水资源短缺,干旱缺水是制约皮山县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皮山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硫磺、石膏、云母、玉石、锰、铁、铅锌矿等。2.城市发展条件分析2.1优势(Strengths)2.1.1资源丰富皮山县农业资源丰富。2010年皮山县耕地总面积在和田地区排名第三位,其中果园总面积排名第一位,第一产业总产值在和田地区排名第三位,其中农业产业产值排名第二位,林业产业产值排名第二位。说明皮山县农业发展,尤其是林果业发展在整个和田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皮山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是新疆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之一。现已探明的矿产有48种,包括金、银、铜、铁、锌、云母、玉石、卡瓦石等,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固玛石油板块构造理论”之地,举世闻名的塔里木石油会战最初就是在皮山起步。皮山县风景秀丽,古迹众多。主要有桑株岩画、亚其乌衣吕克古城遗址(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皮山大清真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阿瓦提地主庄园等。桑株河、杜瓦河、阔什塔格河如三条玉带横贯皮山全境,巴西拉克水库碧波荡漾,康克尔河盛产名贵的新疆白鱼,塔吉克民族乡,青山如黛、蓝天白云,宛如美丽的童话世界,让人流连忘返。皮山县光热资源丰富。皮山县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平均217天,三十年平均日照总时数达2509.3小时,≥10℃的积温4303.1℃,光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发展光伏电产业和设施农业温室大棚。2.1.2工业发展平台搭建2010年12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新政函〔2010〕322号文正式批复,同意皮山县三峡工业园区设立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这标志着皮山三峡工业园区成为了新疆和田地区第一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充分体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皮山边疆县、少数民族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作为和田地区第一个自治区级开发区,享受“两免三减半”等以及相应等级开发区的有关政策,未来形成了独特的投资环境,对外商外资有相当的吸引力,为皮山县工业经济发展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未来开发区将作为皮山县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龙头和主要的经济增长极。2.1.3县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全县实施重大建设项目54个,总投资1.43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78个,总投资4.29亿元。涉及民生的道路交通、水利能源、市政建设、生态保护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交通方面,喀什--和田铁路顺利建成通车,结束了皮山不通铁路的历史;315国道皮山境内的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藏桂至木吉、315国道至阔什塔格、315国道至皮西那等公路建设相继完工。水利方面,阿克肖水库完成前期工作,已报国家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待审批。电力方面,全县已基本完成农网改造,目前全县用电户为5.4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8%。按照地区“两化、三配套”的要求,新建和改扩建农贸市场5个。大力实施“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荒漠植被保护、平原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和城市周边绿化工程,皮山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2劣势(Weaknesses)2.2.1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2010年GDP10.2亿元,在和田地区七县一市中位居第6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69元,比和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5035元低1166元,地方财政收入仅0.68亿元。经济总量、人均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在自治区和和田地区均处于相对落后位置。2010年皮山县三次产业结构为50.7:10.4:38.9,农业经济特征显著,第二产业比重和工业化水平低,而皮山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在第一产业不发达、工业化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呈现出的相对发展。2010年,皮山县仅有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发展滞缓已成为皮山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工业化水平的低下导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2.2.2城镇化水平低2010年皮山县城镇化水平27.5%,同期全国城镇化水平49.68%,全自治区城镇化水平42%,相比而言,皮山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尚未进入城镇化发展第二阶段(大于30%)。城镇化水平低,反映的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农村人口城镇化任务艰巨。同时,面临向城市居民转型的农民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急需加强。2.3机遇(Opportunities)2.3.1国家援疆政策的大力支持2010年3月份召开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5月份又召开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这两次重要的会议,正式拉开全国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大幕,全国19省市分别对口支援新疆各地州,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2.3.2安徽省对口支援皮山县综合规划的出台目前,《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综合规划》(2011-2015年)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其主要目标是:在安徽省和皮山县的共同努力下,以援建项目为载体,走符合皮山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拓全方位、多途径、宽领域、立体化的援疆新模式,确保完成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到2015年,力争使皮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五个明显”成效,实现“五个翻番”目标。——“五个明显”: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五个翻番”:努力实现皮山县GDP翻一番、财政收入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翻一番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2.4挑战(Threats)2.4.1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脆弱表现为:气候恶劣,大风等灾害频发;土壤盐渍化严重;森林资源匮乏,沙漠化危害严重;草场资源退化、沙化严重。2.4.2水资源结构性短缺皮山县地表水系由皮山河、桑株河、杜瓦河、苏勒阿孜河、波斯干河五条主要河流组成,其中皮山河、桑株河和杜瓦河为主要水源。所有河流均发源于喀拉昆仑山北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66亿立方米(包括0.918亿立方米泉水),年均引水量3.1038亿立方米。皮山县水资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积雪融化和山区降雨,水资源年内分布不均,河流洪水期、枯水期水量差异大,夏季(6-8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3.97%;春旱、夏洪、秋缺。目前皮山县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采用河水灌溉,绿洲被沙漠戈壁分割的特殊地理环境,造成农业灌区相对分散,输水线长,全县干、斗、支、农四级渠道3535公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渠系水综合利用率为42%,损耗严重。3.城市定位分析规划从区域关系、产业、城市形象入手,研究城市定位。3.1区域协作发展能力的提升:从单兵作战到区域协调分工皮山的定位不仅要结合自身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考虑到各项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也要兼顾与周边县市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协作发展能力的提升。通过接轨南疆三地开发来发展产业;通过与墨玉、和田、叶城等周边县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发展协调;通过与和田、喀什的紧密合作带动皮山经济的腾飞,使皮山从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向积极面向区域职能协调发展,提升皮山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3.2产业实力与水平的提升:从小而全到特色强化优化皮山目前的产业结构呈一、三、二分布,第一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不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不强;现有的第二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相关产业带动力不强。针对皮山目前整体产业呈现“小而全”的现状特点,区域功能定位应该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基础、凸显产业特色,有利于实现整体产业从小而全向特色、强化、优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实力与水平的提升。3.3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从保护环境到城乡生态一体化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宜人居住的生活空间、独具特色的景致景观、高效的能源利用能力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对于具有沙漠绿洲风情、绿色农业资源与特色物产的皮山,其定位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有机协调关系,要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杜绝只顾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城乡生态一体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让皮山具备较为优越的生态环境基础和优势。3.4沙漠绿洲的城市形象提升:从缺乏特色到独具风格杭州—旅游,北京—政治,上海—经济,城市形象尤如对人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贴切适合的城市形象,尤如知名品牌,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源动力,其无形价值不容低估。因此,皮山的功能定位要有利于充分突出皮山现有的绿洲、灌渠与农业资源,并融入对未来城市形象发展的预期,秉承“扬长避短,人有我优”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城市从以往的缺乏特色到别具风格,让皮山塑造其独具风格的“沙漠绿洲”的宜居宜业城市形象。4.城市定位4.1定位一:和田地区林果精深加工基地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底,新疆林果总面积突破1600万亩,果品总产量530万吨,产值达到150亿元。虽然新疆在发展林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林果加工和物流冷链管理起步晚、发展慢,层次和水平较低等问题。林果种植是皮山县重要产业,截止2010年底,全县林果种植面积达31万亩,对于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红枣、核桃、石榴、杏等为主体的林果产品,畅销国内,其中“皮雅曼”牌大甜石榴在2000年国际农业博览
本文标题:新疆皮山县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8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