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知识点
1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练习题第一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康有为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帮助光绪帝进行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提倡权力制衡,强调公民自治,主张实行地方自治,把教育作为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主要途径,办万木草堂,代表作品《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2、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广东新会,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3、严复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二、简答1、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答:关于自1840以来的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的产生变化发展消亡的历史,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2、中国近近现代政治思想的特点答:①外来,舶来品多②阶级性③以思潮方式为主④各种思想交织、交替、鱼龙混杂⑤主题为爱国主义2⑥焦点中西方文化之争3、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线索由学习先进技术,逐步转变为学习先进制度(早期)洋务运动(学习技术,求富求强)改良制度(变法维新)到改革制度(孙中山发动革命)→思想转变三、辨析1、政治思想史就是思想政治史错误。政治思想史是一门研究政治思想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政治思想则集中变现为各种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政治理论。而思想政治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它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和记录。2、每个人的自由要以他人的自由为界限正确。人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各人的自由需要同群体结合起来考虑。群体不能剥夺个人的自由,同样的,个人也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不能将个人自由凌驾于群体自由之上。只有人人都认同这一准则,遵守维护它,才能人人都享有自由。3、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错误。严复这种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以此对抗列强侵略的设想,被历史证明是不成功的。无论是学习技术的洋务运动,还是学习制度的维新变法,无一例外都失败了。②想要救国,仅仅器物、制度层面的改变是不够的,如果还是固守着正统和蛮夷的偏见,不能平等的看待其他诸国,转变思想,救国的道路一样是走不通的。四、论述1.谈谈你对人们关于梁启超、严复善变的认识梁启超的善变:同梁启超著作众多一样闻名的是他的善变,这也让他在同时代备受争议。现如今,当我们回顾历史,却能更清晰的认识梁启超善变的原因,并作出理性评价。纵然有许多外部条件促使他变化,但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是除了他自己谁也左右不了的,梁启超善变是因为他愿意变。他的内心怀着为国为民、救亡图存的崇高理想,将其视作自己的责任。而在不同的形势下,救国的方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他在始终用着自己的方式救国,一条路走不通就换一条继续走,屡败屡战,不断反思,决不放弃。他具有强烈了自信心和自省意识,在不断吸收新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旧有的知识体系产生冲击,3在这样一种不亚于思想上的重新塑造的过程中,他义无返顾的将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修正,加入新的合理的内容,并对自己的道路坚信不疑。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修正和完善,也是他善变的一个重要原因。④最后,因为落后势力的阻挠,如果不加以改变就无法实现他的最终目标,他在风云变幻中,努力恪守本心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这种与时俱进的“善变”风格。但无论他如何变化,永恒不变的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一腔热忱。第二讲无政府主义一、名词1、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代表人物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蒲鲁东和俄国的巴枯宁,克鲁泡特金。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反对一切权利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任何政治组织,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威、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2、刘师培刘师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号左盦(庵),汉族,江苏仪征人。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著有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文统)专著七十四种。收入民国二十三年(1934)宁武南氏刊本《刘申叔先生遗书》。该本号称最善,然时值日本扶植满洲国,刘师培于《民报》时期所撰论满洲非中国种族之文字俱被刊落,又早期刊发于报刊之文字,失收亦颇多。4、刘师复刘思复(1884—1915),又名刘师复,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回国后至香港创办《东方报》。1907年6月,在广州策划暗杀满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1909赴香港致力研究《新世纪》,宣扬无政府主义。1910年春,与高剑父、谢英伯、陈炯明等人在香港组织支那暗杀团。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东江一带组织民军。同年冬,与丁湘田等北上,策划暗杀满清摄政王载沣。到上海时因南北议和告成,遂隐居西湖白云庵。1912年5月返穗组织晦鸣学舍,宣传无政府主义,同年7月与莫纪彭等创立心社,在广州发起研究世界语,任广州世界语学会会长。1913年创办《晦鸣录》杂志,被广东都督龙济光查禁,1914年迁至上海,在上海成立无政府主义同志社。二、简答1、无政府主义怎样传入中国?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爱国运动,签订了《辛丑条约》,4彻底暴露了其卖国、腐朽、残酷的面目。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激进分子为了表达其对现状的不满和反专制、争取自由的激情,开始宣传强调破坏的无政府主义。(1)1901年,张继,日本是中转站(2)国外建立组织:日本:天义派,《天义报》,张继、刘师培、何震欧洲:新世纪派,《新世纪报》李石曾,吴稚晖、褚民谊(3)五四前后的无政府主义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团体“晦鸣学舍”1912年5月,刘师复2、天义派、新世纪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有何共同点与区别?答:①代表人物:天义派—刘师培、张继、何震。新世纪派—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②共同点:都主张绝对自由、反对强权、排斥国家政权、当前推翻满清政府、最终废除政府等③不同点:a中西文化取向:天义派钟情国粹,而新世纪派带有欧化倾向b历史观上:天义派主张复古,仇视物质文明反对资本主义,而新世纪派赞成进化,向往资本主义c革命上:天义派主张废除政府,反对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不与革命派合作,而新世纪派谊民主民族革命为通向无政府革命目标的“过渡物”,主张共和政治,与革命派合作,实行教育革命d革命依靠力量上:天义派依靠农工,而新世纪派依靠会党3、什么是师复主义?师复主义即指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虽然其思想作用基本是消极的,但仍具一定反封建作用,基本观点如下:①主张个人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表现在政治、分配、生产领域等各个方面;②反对任何政府和强权,主张废除国家。他认为强权铲除了,即百事皆了,政府则是强权的巨擘和渊源;③幻想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并提出实现理想社会的根本途径和具体手段。三、论述1、阐述刘师复无政府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手段和社会影响?答:基本观点:(1)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2)反对任何政府和强权,主张废除国家。(3)幻想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具体手段:(1)用报刊、书册、演讲、学校等,传播吾人主义于平民,务使多数人晓然于吾人主义之光明、学理之圆满以及将来组织之完善,及之劳动为人之天职,互助为未来之良德(2)当传播时期中,各视其时势与地方情形,可兼用两种手段:一是抵抗,如抗税、抗兵、抗役、罢工、罢市。二是扰动,如暗杀、暴5动等。(3)平民大革命,推翻政府及资本家,而改造正当之社会也。社会影响:他的思想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消极的,但也应该看到,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刘师复所提出的种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失望和对封建军阀的痛恨以及他们企图寻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未来社会的愿望,具有一定的反封建作用。2、试分析中国为什么能兴起无政府主义又为什么衰落?答:(1)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爱国运动,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彻底暴露了其卖国、腐朽、残酷的面目。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激进分子为了表达其对现状的不满和反专制、争取自由的激情,开始宣传强调破坏的无政府主义。这个时期的无政府主义宣传矛头直指专制主义,是当时启蒙革命宣传的一部分,与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汇合在一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政府主义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迎合了人们的追求。(2)衰落: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先进思潮的主流之前,无政府主义以其与专制统治势不两立的姿态,对引导人们反抗专制,憧憬光明起过积极作用。直到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对活跃思想,启发人们思考问题,反对专制统治,仍然具有进步意义。但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政府主义者加紧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无政府主义作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敌手,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斗争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任务。经过一年多的论战,无政府主义思想为真正的革命者所唾弃,一些原本信仰无政府主义的青年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日益缩小。在发生了论战后,无政府主义便开始走向它的衰落期。但无政府主义的衰落还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无政府主义者推崇的个人绝对自由不适合中国群体为主的情况,违背人的社会性,也不无法与中国本身的道德伦理相融合,历史也证明无政府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发展。四、辨析1、中国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一致此观点片面。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相似之处是都认为国家是要被消灭的对象。不同点是:①无政府主义:现在马上就要消灭掉国家。②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存在基础是由于阶级存在,只有消灭阶级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只能靠无产阶级改造资本主义社会,要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首先要成为国家的统治者2、刘师复的自由与严复的自由完全不同此观点片面。①刘师复强调个人的绝对自由,是无政府主义的代表。②严复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是人的自然属性,一个人只有得到自由才称其为完全意义的人,并认为自由是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呼吁“民之能自治而自由”。③二者都是强调人的自6由,并且都具有一定的反封作用,因此是有相似之处的3、“人类的本能是互助的,是性善的,这种本能是社会进化的动力,决定着人类可以自由,决定着人人都能自治,不要人家管束”。此观点是无政府主义代表吴稚晖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唯心主义思想,他把人的本能当作决定社会发展的动力,忽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性、客观规律性第三讲五四时期思潮简介一、名词1、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县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是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任教于北京大学,并参与编辑《新青年》,成为新文化启蒙运动的风云人物。他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革命,并主张个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84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