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做一名称职家长泰安市政府副县级督学阚兆成简介◎泰安市政府副县级督学,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中国煤矿文联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泰安市“家校共育”首倡者,组织培训家长已达100余万人次。◎著作有《学习做一名称职家长》《学会学习并不难》等等18部,主编地方教材和小学、初中、高中教学指导用书5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20多篇文稿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人民网》《红旗网》及多种大型丛书转载或收录。20余项研究成果获教育科学及社会科学奖。我的家长系列报告◆(常识篇)学习做一名称职家长◆(理念篇)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及家长学习◆(习惯篇)“养心”才是成长的关键◆(学习篇)家长怎样指导孩子学习?◆(方法篇)儿童最有价值的学习是“玩”◆(方法篇)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盘点与再出发◆(方法篇)家长如何指导学生过好假期生活提纲◆一、家庭教育的任务性质、地位作用◆二、家庭教育哪些严重误区需要注意?◆三、幼教,为什么要引起足够重视?◆四、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到底该干些什么?◆五、家长要了解一些学习方面的常识◆六、为什么说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为什么要开家长会培训家长?◆所有家长都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光盼没用,关键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好起来?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环境、条件、师资等都差不多,为什么孩子的学习还是有很大差距呢?◆我认为产生学习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节假日和晚上等课余时间,直接原因是家庭环境好坏和家长管教水平高低。◆一年365天,寒暑假放90天;剩下的9个月一个礼拜休两天,一个月8天,就是72天;再加上元旦、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国庆节等8天。学生一年节假日是170天,在校上学的时间是195天,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家里。再考虑上晚上学习的时间,学生实际在家的时间已超过在学校的时间。这么多的时间,管理的好孬,效率的高低,差距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孩子学习不好,关键在家长,家长不懂怎么办?参加培训学习。一、家庭教育的任务性质、地位作用◆1、家庭教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家长当“学生”接受教育;◆第二阶段:家长当“老师”教育孩子。◆2、家庭教育的任务。◆在家里:学习品德和行为,是“习惯和做人”;◆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和做事”;◆在社区:学习合作和实践,是“实习和公益”。◆由此可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名错了?◆3、家庭教育的性质。◆家庭教育主要是个性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共性的教育。◆4、家庭教育地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排序: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5、家庭教育的作用。◆1966年,美国著名的“科尔曼报告”。调查结果发现,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在学校设施、教师水平几乎等同的情况下,黑人学生的学习水平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从1966年开始,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小结:1、家庭教育分两个阶段(学生、老师);2、家庭教育的任务(习惯和做人);3、家庭教育的性质(个性教育);4、家庭教育地位(排第一位);5、家庭教育的作用(成长与发展)。二、家庭教育哪些严重误区需要注意?◆误区1: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每位伟人都有一位非常善良智慧的母亲。◆母爱如水: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爱如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小学中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爸爸去哪儿》回应了转型时代中国人面临的一大问题,即父亲在家庭责任中的重新定位。◆爸爸长期在外面打工的这些孩子,问题特别之多。长期缺乏父爱,可能会造成孩子认知、个性、情感、体格方面的障碍与缺陷。◆耶鲁大学一项持续12年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教育内容上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生活习惯上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勇敢、冒险。◆教育方式上父亲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误区2:等孩子懂事了再进行教育。◆人生关键时期的关键行为至关重要:父母在孩子关键时期做对了,孩子肯定就会向着一个成功的方向发展。◆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误区3:孩子上了学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老师你对孩子严格一点就是了,你讲的话他都很听,家长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我把孩子完全交给你了,你就全权负责吧。”似乎意味着对老师的信任,实质上是推脱责任。学校与家庭是两个不同的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缺一不可。◆美国的家庭教育观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识◆家庭应该干学校干不了的事情。误区4:当着孩子常说社会负面现象。◆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常说社会负面现象,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能会扭曲,心态也很难阳光,这对孩子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想让孩子阳光就要把阳光播种在孩子心里。(韩剧)◆雾霾污染我们的呼吸系统,社会负面现象污染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欲让孩子成大器,必让孩子养大德;孩子若无大德,宁愿让孩子平庸一点。误区5:害怕孩子犯错误。◆“错”的一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易南《人在矮檐》)◆“失败乃成功之母”,孩子出问题是一件好事情,不出问题的孩子才可能是有问题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对待孩子出问题的心态,决定着孩子进步的大小与快慢。犯错误越早,学习就进入越早。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错误与失败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和机遇。误区6:不能善待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在学校心情如何,80%以上的因素与教师相关。◆为什么老师不愿管你的孩子?可能是家长因一件小事无理取闹过。家长“赢了”实际上就是孩子“输了”的开始,有些时候赔点钱,这些钱是花的孩子未来前途的钱。◆为什么你的孩子偏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喜欢任课老师,根源可能是家长没有“口德”,曾经贬损过这位老师。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是愚蠢的做法,会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家长切记:善待我们的教师就是善待我们的孩子,关爱我们的教师就是关爱我们孩子的未来。◆老师有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要单独沟通。家长可以与老师联系沟通,但不是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这是家长尊重老师的底线。小结:1、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父亲不能缺位);2、等孩子懂事了再进行教育(越小效果越好);3、上了学教育就是学校的事(不可替代性);4、说社会负面现象(不要污染孩子);5、害怕孩子犯错误(好犯错的孩子会更有出息);6、不能善待老师(尊师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三、幼教,为什么要引起足够重视?►1、早教究竟有多重要?◆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3年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日本著名的早教专家“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先生,为什么从一个大老板改行为幼教事业。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幼儿教育更重要的事了。(发达国家是最好老师在幼教,我们正好相反)2、早教有科学依据吗?◆3岁大脑接近成人的重量,3岁前是人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3岁之前时间贵如金。◆家长总认为孩子三岁前什么也不懂,有人照顾,饿不着、渴不着就行,这种思想耽误了孩子最为宝贵的时间。可以说,孩子越小时间越“金”贵。◆要重视脑功能区的优化。3、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教育家巴甫洛夫说过一句话:从孩子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了。(说话、交流)◆还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一位母亲问达尔文:我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孩子?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多大了?这位母亲说:还小着呢,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说:你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中国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幼儿教育大纲》已经由原来的3岁以上,改为幼儿教育要从0岁开始。◆2002年北京市政府给北京市民办的几件实事之一,就是要建20所3岁之前的早教基地。4、我国幼教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没有形成系统的早期教育理论;◆幼儿园没有形成科学设置的教材体系;◆幼儿园教育内容单调;◆心理发育测评工具比较简单,不够专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突出。◆3岁大多数孩子主要在家庭,◆7岁之前的孩子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为主的阶段,我国恰恰这是教育的两个最薄弱的环节,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育儿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幼儿教育是重视程度最差的一个学段。5、幼教的关键是什么?►幼教的关键是教育家长。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的一本书名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她就是为了突出家长的极端重要性。◆家长是任何机构都不可替代的。幼教最好的途径莫过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既然家长如此重要,重视家长素质提升才是早教正确的路子。◆幼教是丰富的生活、快乐的玩耍。幼教是一种生活中的教育,是游戏中的教育,是学和玩的统一体。◆习惯、性格培养是幼教的重任。习惯、性格培养年龄越小效果越越好。6、幼教必须遵循规律。►幼教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几个小孩在一起玩。通过设置不同的游戏活动以及提供各种各样的体验式环境,激发出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丰富其个人的经历,促进神经突触之间的联接,提高联接密度,从而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给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潜能开启。◆最大的误区是提高孩子知识水平。现在绝大多数家长一味选择双语特色、知识特色幼儿园,要求幼儿园教孩子认字、算术、背诗歌、记单词,这种做法只重视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其他几个方面的重要能力没得到相应发展。◆最大的错误是小学化。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与否,这是幼教和小学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到什么时令种什么庄稼,违背农时是要受惩罚的。小结:1、早教究竟有多重要(一辈子的基础);2、早教有科学依据吗(3岁前脑发育极快);3、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下来就开始);4、幼教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不讲科学);5、幼教的关键是什么(教育家长);6、幼教必须遵循规律(避免拔苗助长)。四、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到底该干些什么?◆1、帮孩子找到发展的潜质了吗?◆(1)知道孩子是什么智能类型吗?◆人的八大智能类型: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的智力水平没有明显差别,只有智力优势板块、组合与发展速度上存在差异。◆这个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360行行行出状元。◆教育应该是扬长避短。◆(2)知道孩子是什么气质类型吗?◆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多血质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粘液质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抑郁质神经活动弱型,兴奋和抑郁过程都弱。◆(3)知道孩子是什么学习类型吗?◆人的三种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视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动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如通过做笔记、在课本上划线、亲自动手操作等来学习。◆只使用视觉通道仅能记住材料的25%,只使用听觉通道能记住材料的15%,而视听结合,使用多通道参与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9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