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苯的分子式为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2.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氢气最多的是(C)A.CH2=CH—CH=CH23.下列物质中,既能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D)①SO2②CH3CH2CH=CH2③④CH3CH3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②4.对比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的结构和性质,苯的独特性质具体来说是(B)A.难氧化,易加成,难取代B.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C.易氧化,易加成,难取代D.因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易加成为环己烷5.以苯为原料,不能一步制得的物质是(B)A.环己烷B.苯乙烯()C.溴苯D.硝基苯6.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它一般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A.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7.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B)A.CH2=CH2(乙烯)B.CH2=CH—CH3(丙烯)8.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A.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共热至50~60℃B.乙烯通入溴水中C.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得环己烷D.苯与溴水混合后,溴水层褪色9.苯和溴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由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可以验证苯和液溴的反应为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答案(2)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3)除去HBr气体中混有的溴蒸气D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然后E试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取代反应10.实验室制取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加入反应器。②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到反应结束。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的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⑤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填写下列空白:(1)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3)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_______(填“大”或“小”),具有________气味的油状液体。答案(1)先将浓硫酸注入浓硝酸,并及时搅拌和冷却(2)将反应器放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3)分液漏斗(4)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硝酸和硫酸(5)大苦杏仁11.现在同学们学过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请将下列物质发生的反应填写在下表中。①由乙烯制1,2-二氯乙烷;②乙烷与氯气光照;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⑤由苯制取溴苯;⑥乙烷在空气中燃烧;⑦由苯制取硝基苯;⑧由苯制取环己烷取257加13812.近年来运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备出了许多具有下图所示立体结构的环状化合物,如(1)写出上述物质的分子式: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2)Ⅰ、Ⅱ、Ⅲ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A.同素异形体B.同系物C.同分异构体D.同种物质(3)利用结构Ⅰ能解释苯的下列事实的是____,利用结构Ⅱ或Ⅲ不能解释苯的下列事实的是______。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苯不能与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在一定条件下能和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1)C6H6C6H6C6H6(2)C(3)ABAB
本文标题:苯的练习题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0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