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1青出于蓝一、解题1、《劝学》“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什么意思?明确:劝勉、鼓励。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青出于蓝鼓励学习劝学3作者与作品(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与孟子主张“性善论”不同,荀子持“性恶论”。《荀子》由荀子和弟子所著,现存32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伪:人为。人的作为。)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人之所以能够弃恶从善,是因为人不断地坚持学习。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理清思路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学习的意义(5喻)提高改变青冰金直木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5喻)假舟楫绝江河假舆马致千里顺风呼闻者彰登高招见者远跂而望见之博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学习的方法和态度(10喻)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反)积(正)积累4喻坚持4喻不持(反)骐骥一跃持(正)驽马十驾舍(反)锲而舍之不舍(正)锲而不舍专(正)蚓不专(反)蟹专心2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将人分为普通人、“君子”、“圣人”三类,教材“君子”注释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是学习使:普通人--君子--圣人人性恶--积善--成德――得神明――备圣心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把抽象的道理借助20个比喻句,说得明白、具体、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近,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使读者容易接受。对比论证: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一、通假字:(三会:本字,通假字,意思)①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③知明而行无过通“智”智慧④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二、古今异义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广博地学习今:知识、学识的渊博②金就砺则利古:金属制品今:黄金③蟹六跪而二鳌古:蟹腿今:跪下④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寄放,托身今:付托,寄寓⑥輮以为轮古:以(之)为,把(它)做成今: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⑦假舆马者古:借助今:与“真”相对三、词类活用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四、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而于蓝青。②而寒于水――而于水寒。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省略句: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判断句: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固定用法: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本文标题:《劝学》课堂用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0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