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西方文明的渊源(二):希伯来、基督教
西方文明的渊源(二)希伯来文明希伯来文明:信仰的生活•宗教(犹太教)•律法•历史观•浓缩现代意识的人文主义犹太教犹太教是希伯来文明的核心,对于希伯来民族而言,犹太教既是一种对上帝的信仰,也是一套伦理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神论•契约观•末世论一神论•一神论思想是犹太民族的创造,也是犹太教的本质。它认为宇宙间只存在一个神,一个独一无二的神,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神存在。上帝的本质和特性有:•超验性•永恒性•全能性•上帝是立法者和执法者•善和仁慈一神论的意义•赋予世界以目的和意义•赋予世界以有序性和统一性,由此赋予人类认识世界以可能性•赋予人类社会伦理和法律秩序的建构(善/恶、正义/非正义)契约观•犹太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内在的、无可奈何的血缘关系,而是一种外在的、通过思考的“契约”形式确定的关系。上帝对犹太族长亚伯拉罕说:“我与你立约,你要做多国的父。……我要与你世世代代的后裔竖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圣经·创世纪》第十七章)末世论与弥赛亚救世•在上帝的安排下,一个完美的世界将在末日到来之际实现。犹太人认为,在末日到来之际,上帝派遣的弥赛亚会降临,把犹太人从流亡和苦难中拯救出来,让他们重返家园以色列地,重建自己的王国,并开创弥赛亚纪元,建立起符合上帝旨意的国度,使犹太人永享和平、友爱和公义。凡是愿意接受上帝和上帝教诲的人,都将进入上帝的国度。•“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人们也不再学习战事”律法•“因行称义”•613条诫命,248条训诫(“要……”)和365条禁诫(“不得……”);核心是“摩西十诫”•绝对法思想:绝对法不是一种假设,而是一种命令,是无条件的,必须遵循的摩西十诫•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偷盗。•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历史观与人文主义•苏美尔人、埃及人、巴比伦人的循环史;犹太人则是线性直进史观•公正和公义思想:比如,穷人要求得到救助,不被看成是一种乞讨,而是一种权利;“公义间”;休息的权利……基督教的兴起与世界化中世纪哲学思想•基督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古犹太教下层教派:拿撒勒派(Nazareness),该教派相传是施洗约翰创立。约翰是耶稣的表兄,后来耶稣追随约翰,发扬他的教义,创立了基督教派。基督教普遍公认他们的创始人是耶稣。•教义上称他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子,透过童贞女圣母玛利亚降生到世上,是为拯救人类而降生的救世主,也就是基督。•耶稣在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东地区传教。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使他变得更完善。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爱人如己”(也就是博爱)四个字。•早期基督教分前后两期。前期自1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即原始基督教阶段。后期自1世纪末至4世纪初。•约在1世纪40年代后期,在耶路撒冷的一次会议上,以保罗为首的世界派和恪守犹太传统的民族派展开辩论。结果保罗派获胜。从此基督教便沿着世界化宗教的方向发展,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各民族中,并远传到希腊、小亚细亚、塞浦路斯等地。一些较富裕者和知识分子入教,教会领导成员逐渐上层化。•房龙说罗马人:“他们曾吃过一切,见过一切,听过一切。他们尝过各种的美酒,游历过各地,爱过从巴塞隆纳到底比斯的一切女人。自古所有的书籍,都放在他们的图书馆里。自古所有的最好的图画,都挂在他们的壁上。全世界最灵巧的音乐家,为他们侍膳。他们与小孩子一般,受过最好的教授与教育家的教导,应学的事物,都学过。结果,一切的食品与酒类都失却了滋味,一切的书籍都成了乾燥无味,一切的女人都变成无意味的了。生活本身也已成了一个重负,许多人都愿及早抛弃。“剩下的祗有一个安息,即对於‘不可知者’(theUnknown)与‘不可见者’(theInvisible)的冥想。”(引自房龙(VanLoon《人类的解放》一书)。•人们所寻求、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安身立命的信仰。这是基督信仰传扬的温床•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从3世纪开始分为东西两大派。西派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卢、意大利到北非迦太基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又称“拉丁教会”。东派在马耳顿、希腊半岛至埃及及其以东的地区传播,通行希腊语,又称“希腊教会”。双方为争夺帝国基督教会的领导权,相互倾轧,裂痕日深。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设东都于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8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召开君士坦丁堡会议,确定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仅次于罗马主教。此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在东派教会中居于首位。但罗马主教强调罗马教会乃使徒彼得所建,罗马主教是彼得的继承人,应居众主教之首。•公元392年,狄奥多西一世以罗马帝国的名义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公元858年至867年,发生了佛提乌分裂。1054年又发生色路拉里乌大分裂。双方为首的主教相互革除对方教籍。从此,东西两派教会分裂。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因以罗马为中心,又称“罗马公教”、“天主教“。东派教会自称“正教”、“东正教”。基本教义•基督教是信仰耶和华上帝为全知全能的和独一无二的神,信奉耶酥为“救世主”,信仰新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以及信仰三位一体为基本教义的各个教派的总称。•三位一体之上帝: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圣灵三而一的上帝。上帝是三个位格:圣父造物主(在旧约圣经中称为耶和华)、圣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圣灵受圣父之差遣运行于万有之中,更受圣父及圣子之差遣而运行于教会之中。但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个上帝。•罪: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违逆上帝出于爱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脱离造物主而获得自己的智慧,从此与上帝的生命源头隔绝,致使罪恶与魔鬼纒身,而病痛与死亡则为必然的结局。后世人皆为两人后裔,生而难免犯同样的罪,走上灭亡之路。•基督救赎:人生的希望在于信奉耶稣基督为主,因祂在十字架上的赎罪,并祂在三日后从死里复活,使悔改相信祂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并得到能胜过魔鬼与死亡的永远生命。•灵魂与永生:人有灵魂,依生前行为,死后受审判,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进入永生。怙恶不悛者,将受公义的刑罚与灭亡。世界终有毁灭的末日,但在上帝所造的新天新地中,却是永生常存。教阶制度•身份制度: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可以区分为教士和修士、修女两大类。教士是指那些承担着拯救俗人灵魂,管理民众的精神生活的神职人员,他们分别主持或管理大小不一的教区。修士和修女则指离家出世,或在家索居,以苦行方式拯救自己的灵魂的基督徒。•管理体系:罗马教廷——大主教区(教省)——主教区——教区等层次管理机构。其中,教区是基督教的基层组织,一般只有一个教堂,负责附近村庄和城镇的宗教事务。•等级制度:教皇——大主教(总主教)——大司祭——神甫构成了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神甫主持教区弥撒并管理该教区宗教事务。•比较而言,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在观念、教义和仪式上都比较传统,差别不明显,二者都崇拜偶像,实行教士的独身制度、教阶制度和修道院制度。•但是新教则相对开放,反对偶像崇拜和教阶制度,废除修道院制度神职人员的独身制度。作为基督教徒,他们主要是通过祈祷、赞美、感恩、祝福、守斋、朝圣和七大圣礼中的两大圣礼(圣餐礼和圣洗礼)来和上帝进行交流。七大圣礼•圣洗礼——这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受洗者可赦免其原罪或本罪,使其心灵与基督连合,成为叫入上帝教会的信徒,因而有权参加宗教活动。•坚振礼或按手礼——(坚定信仰、振奋人心)•圣体礼或圣餐礼——起源于《圣经》中的最后的晚餐,天主教这种仪式称为弥撒,东正教称为圣体血,新教称为圣餐。•告解礼或忏悔礼——痛悔、告罪、补赎•终傅礼——临终关怀、傅搽圣油•神品礼或圣职礼——授予神职•婚配礼或婚礼——圆满发展两性关系,自然延缓人类生命。指基督教男女信徒成亲时,要到教堂举行结婚典礼,求得上帝的祝福。主要节日•圣诞节:是耶稣诞生之日。教会推定为每年的12月25日。此乃信奉新教和天主教国家最为盛大的节日,犹如我国的春节,通常从12月24日圣诞节的除夕开始进行庆祝。圣诞节前,各大商场、超级市场都会减价出售各种圣诞节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一般放假3天。•受难节:犹大为了30个金币出卖了耶酥,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此事发生在公元30年。(受难节在复活节前三天)•复活节:是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大约每年在3月21日—4月25日之间。复活节是基督教的第二大节日。•万圣节:每年11月1日称为万圣节。源于对殉道者的纪念,后来演化为对一切升入天堂的圣徒的纪念。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代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说和基督教相结合的产物。古凯尔特人相信,死者一年以后才能真正进入阴间,一年之内,鬼魂会在某天寻找一个活人并附着在他身上。为了辟邪,防止幽灵附体,他们每年举行一次假面舞会和化装游行活动。基督教哲学第一个历史形态:教父哲学•(自身理论建设的需要;罗马上层人士的哲学气质;基督教与希腊、罗马的理性主义文化传统融合;寻求灵魂的安宁的需要)•基督教会中一批或多或少具有哲学修养的信徒挺身而出,借用希腊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在理论上论证和捍卫基督教信仰。这些人或奔走传教,或著书立说,力图使基督教的信仰与哲学的理性统一起来。通过他们的活动,基督教第一次有了相对统一和完整的教义,因而他们被教会尊为“教父”,即教会的父亲,他们的思想就被称为“教父哲学”。教父哲学是基督教哲学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us,354-430)基督教哲学的第二个历史形态: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纳(Thomas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认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他发展了亚里斯多德的认识论、逻辑学以及政治学,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Theologica)。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本文标题:西方文明的渊源(二):希伯来、基督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0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