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食品微生物培训提要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一、微生物学及其发展史1.微生物学(microbiology),micro“小”,bios“生命”,logy“研究”——研究那些小得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活生物体。我们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控制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变质和杜绝因食品而引起的病害。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2.1.公元前二千多年夏禹时代,就有酿酒的记载,酿酒的记载,酿酒就必须有酵母菌参与。2.2.十七世纪荷兰人吕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细菌)。2.3.十九世纪,法国科学家斯德,发现发酵和腐败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为了防止酒类变质,他创造加温处理方法“巴氏消毒法”。2.4.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对微生物的研究日益深入。3.微生物学包括微生物,医用微生物,食品微生物等等。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二、微生物形态结构1.前面已提到微生物是在生物界存在的一群体形微小的生物,它的特点:体形微小②结构简单③生长繁殖快④各类繁多⑤数量多,分布广,适应性强它包括: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病毒等。下面逐一简要分解其形态结构:2.细菌2-1.形态大小:①球菌(单球菌、双球菌、回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小直径0.2-2.0μm。杆菌(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宽0.5-1.0μm,长1-5μm,产芽孢比不产芽孢形体较大。螺形菌。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2-2.结构:除病毒这类原始生物外,其它生物的个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大小各异,驼鸟的卵细胞直径可达成17.5cm。细菌细胞直径直径只有0.5-2.0μm(细菌、酵母菌属单细胞生物)。①细胞壁:组成蛋白质、类脂质、多糖复合物等,但细胞壁组成不同以致于通过生物染色后,显示出颜色也不一样。如革兰氏染色:G-(紫)含有PG(肽聚糖、糖、蛋白质)G+(红)有磷脂和脂多糖(LPS)②细胞质膜:是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蛋白质膜,它是有选择半渗透性膜,这一特点与其生理功能适应。细胞核:无色透明粘稠的胶体。以结合蛋白质为主,代谢场所。细胞核:(DNA)遗传物质的基础,其构造原始而不完善。内含物“颗粒、液泡等。•2-3.特殊结构“芽孢”:•①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或处在一定的生活阶段(由于水分缺少、营养物质不足或处在细菌发育后期或温度发生改变)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圆形或椭圆形的个体。•②菌体在形成芽孢前,称为繁殖体(营养体),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常见产芽孢菌为杆菌。•③芽孢对高、低温度和干燥有强大抵抗力、对化学物质也有一定抗力,芽孢不需要营养物质,处于休眠状态,但在合宜条件下,芽孢会发芽形成新的个体。•2-4.细菌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就是接由母体分裂产生新的子体的方式。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3.真菌及其它微生物:3-1.真菌:真菌与细菌的区别在于真菌细胞有一个明显而完整的细胞核,它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真菌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两个细胞突起,突起相连,连接处膜消失,两个核融合,质融合,合二为一个细胞,形成接合子,其内核经过二至三次分裂,形成四或八个核,从而形成孢子,孢子发芽形成新个体。3-2.放线菌(是无性繁殖的单细胞微生物)3-3.病毒(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个体极小,发毫微米表示,如口蹄疫病毒20mμ。放线菌细菌非细胞生物:病毒真菌(酵母、霉菌)藻类等生物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三、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生理包括微生物的营养、酶、呼吸、生长、繁殖等,掌握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规律,正确控制它们的生活机能,达到加以利用或控制的目的。细胞的化学组成:①水分:分结合水和游离水,一般的比例为1:4,其中结合水不易挥发、不冻结,芽孢结合水的组成分达50%以上,所以其抵抗力较强。②干物质: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无机盐类、维生素等。微生物营养物质:水:水的主要作用是营养物质必先溶于水才能被吸收作用,另外,生化反应(淀粉水解)也离不开水。碳源:CO2、单糖、双糖、多糖。氮源:蛋白质、核酸的组分,N2、蛋白质等。矿质元素:P、K、MgCa、Fe等主要元素和Cu、Zn等微量元素。生长因素(维生素)。微生物营养特性:细菌分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酵母、霉菌、放线菌属异养型微生物。微生物的霉:微生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酸的主要结构为蛋白质,是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它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不耐高温的生物催化剂,如水解酶、氧化还原酶。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微生物的呼吸:呼吸:微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前后,在酶的作用下,物质进行分解或合成。同时进行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在分解代谢中,微生物细胞一切产生能量的氰化还原过程称之为呼吸。呼吸类型:需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如酒精发酵:无氧(C6H12O6→C2H5OH(酒精)+CO2)蛋白质的代谢(蛋白质酶):–有氧环境被微生物分解,称之为辅腐化,蛋白质完全氰化,其代谢产物为CO2、H等。–无氧环境被微生物分解,称之为腐败,蛋白质不完全分解成中间产物如氨基酸、有机酸等。脂肪代谢(脂肪酸):分解杨脂肪酸和甘油,甘油进一步分解成CO2、H2O。代谢产物: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除CO2、H2O、H、氨基酸、有机酸等外还有:抗生素(具有抑制或杀死微生物作用的一种物质,如青霉菌产的青霉素)、毒素(病原微生物伤寒沙门氏菌产伤寒病毒)、色素(如红曲素)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合适的酸碱度适宜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般细菌约20分钟分裂一次即一代,如此推算,1个细菌1h为8个,10h后达10亿以上,其繁殖公式为N=N0×2t/gN0为最初的菌数t为生长繁殖的时间hg为生殖时间(分裂时间)h但微生物不会无节制地生长繁殖下去,它受营养源的消耗程度,代谢产物(毒素)的积累程度制约而减慢,一般可分为四个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四、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外界环境与微生物是一对矛盾体,我们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研究与运用就可以对微生物加以利用、抑制、杀灭、防止等。基本概念: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及芽孢)商业无菌(略)消毒: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全部微生物生物的方法。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或物体的方法。灭菌: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方法。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①热力灭菌法(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干热灭菌法(焚烧、干烤)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等)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效力高,因为湿法穿透力大,具有潜热,同时微生物在湿热中蛋白质收水分,易使蛋白质凝固。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②电磁波射线杀菌法:日光与紫外线:紫外线波长λ=200-300nm,其中以265-266nm杀菌效力最强,这与DNA的吸收光谱范围一致,干扰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紫外线穿透力不强,一般10-15m2安装30W紫外灯1支,照射1H以上,空气中微生物可减少50%-70%,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另紫外线有空气中易形成臭氧,使人产生胸闷等中毒症状,要注意加以防治。③滤过除细菌蛋白质变性和盐类浓缩,妨碍细菌的生长。④干燥:引起细菌蛋白质变性和在浓缩,妨碍细菌的生长。⑤低温:(水的冻结等)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3.化学因素:①酸类(PH值)H+影响菌体细胞质膜上电荷性质,微生物吸收物质变化,影响代谢,高浓度H+或引起菌体表而蛋白质和核酸水解以及影响酶和活性。②碱类:蛋白质、核酸水解,另有去油污作用,有机械消除微生物的作用,病毒对强碱较敏感。③盐类及重镏金属盐类。④氧化剂:氧化剂放了游离的[O],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结构中化学基因取代,千万代谢障碍,常见有:高锰酸钾、双氧水、氯、漂白粉、过氧乙酸等。⑤有机化合物(酒精、甲醛等)五、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因素:食品组成不同,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类群和过程都不同。1.食品的营养组成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①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觉为细菌和霉菌,少数为酵母。细菌:芽孢杆菌酵母:多数对蛋白质分解能力极为微弱。霉菌:许多都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②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为为酵母和霉菌。③分解脂肪的微生物:多为酵母和霉菌。管理培训讲座正版光盘VCD5元/盘起2.食品的基质条件与微生物的适应性:①氢离子浓度:绝大多数细菌PH7.2-7.6,当食品<5.5,腐败菌基本被抑制,但大肠杆菌(PH4.5-9),而酵母(PH4.0-5.8)、霉菌(PH3.8-6.0)°在非酸性的食品中,主要为细菌。②水分:水分活性值(AW),即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蒸汽压比值。O≤AW≤1,在AW<0.64的食品中任何霉菌均不以生长,影响大小:细菌>酵母>霉菌。③渗透压:食品中形成不同渗透压的物质主要为盐和糖。影响大小细菌:细菌>酵母>霉菌。3.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与微生物的适应性:①温度:低温<10℃中温25℃-30高温>40℃霉菌霉菌细菌酵母(少)酵母细菌(少)细菌②气体:仪器牌有氧环境下,细菌、酵母、霉菌都可引起食品变质;缺氧条件下,引起食品变质只能是酵母和细菌。六、罐头食品变质的因素和原因菌:1.细菌:①需氧芽孢子杆菌—罐头杀菌不足和真空不足。②压氧芽孢子杆菌—罐头杀菌不完全和在高温(>43℃)环境中存放时间较长。③非芽孢子细菌—杀菌不完全或罐头密封不良。•“平酸菌“:•具有嗜热、耐热特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D121.1℃=4-5mm作制订杀菌规程对象菌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D121.1℃=0.1-0.2mm.•生长温度37-60℃,最适50-55℃,PH6.8-7.2,主要分布土壤、灰尘及糖、淀粉等原辅料中。•防止它,须知强食品卫生和严格操作规程:•a.原料加工前应充分洗涤,同时尽是缩短工艺流程,严防半成品积压和污染。•b.设备、工器具不宜采用木质材料,管道清洗干净。•c.罐头杀菌迅速冷至370℃左右,水经氯处理。•d.选用合理杀菌规程,并严格控制罐头密封质量。•e.贮藏温度<43℃。•f.保温试验,常对原料、半成品、杀菌前罐头、工具、设备、人手等进行耐热芽孢数的检验。•2.酵母菌—PH4.6,罐头杀菌不充分,密闭不良(食糖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3.霉菌――杀菌不足,密封不良,
本文标题:食品微生物培训提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0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