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沪教版高二语文(上)《漫谈散文》课件(37张PPT)
漫谈散文季羡林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的特点及区别与诗歌小说的本质特征。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比较等多种方法对文学现象等较为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评论归纳。3、了解作者在不断实践创作中对散文特有的真实感悟,体会作者对写作的钻研与真诚的态度。说明:散文从取材、手法、形式上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从国家兴亡、人类命运到一草一木、从写景到议论、从小品文到洋洋万言,实在无拘无束。看似散文是最好写的,但是,王安忆这位当代作家在自己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为读者阐述散文唯其容易写,所以不容易写好,唯其很自由,往往变成不自由的观点。本文是关于文体特征的议论文,论证的内容本身较为抽象。而作者却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以及浅显的语言让读者明白了散文的非虚构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将抽象、深奥的事理以具体、浅显的方法表现出来。既要带领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还要促进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技巧,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学习重难点重点:散文区别于诗歌、小说的本质特征。难点:理解散文的非虚构性以及因此而带来的“限制”等辨证关系。说明: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抓住作者的观点很重要。要引导学生理解在与诗歌、小说的比较中突显出来的散文特点,让学生探究、挖掘。并理解举例、比喻等论证所服务的观点。真正体会散文的特点。思辨性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难点,而本文对散文的阐述恰恰有深刻的思辨性,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讨论自由与限制,容易与艰难等在散文这个文体中体现的矛盾体,从而更深刻了解散文的特点。关于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北京大学教授,文学翻译家,作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对印度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的研究建树颇多。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中,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他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季羡林曾在《追求一个境界---漫谈梁衡的散文》中这样说:“最近几年,我在几篇谈散文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看法:在中国文坛上有两个流派。一个流派主张,散文之妙就在一个‘散’字上,信笔写来,松松散散,随随便便,用不着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我姑且称之为松散派。另一派正相反,他们讲究布局谋篇,练字铸句,我借用杜甫的一句话:‘意匠惨淡经营中’,称此为‘经营派’,都是杜撰的名词。我还指出,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散文大家的传世名篇无一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我窃附于‘经营派’。”语文学习中,我们总会涉及到所学文章的体裁。如果把文章的体裁分为四大类,那么它们是?而我们又经常会讲某某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等,这不是超出文章体裁四分法的范围吗?同学们的理解是:我们来看看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理解。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直接指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作者对散文的偏爱和“偏见”。并进一步指出,所谓的偏见,作者认为就是他对散文的看法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第二部分(2-6):散文的名称问题以及“五四”以来的小说、戏剧、新诗,并且各作了评说。第三部分(7-18):论述大多数人对散文的看法以及自己对优秀散文的理解。第四部分(19):强调自己的“偏见”是自己对散文看法的一家之言。表达了作者对散文这种体裁的热爱和对自己这些见解的珍视。感悟、理解散文的写作要点A、散文是一种怎样的文体①诗歌用韵节奏举例:《关雎》《静夜思》《再别康桥》②骈文,四六文举例《哀江南赋序》B、世界、我国散文的发展情况①白话散文是五四以来发展最成功的文体②白话散文创作中的“散”、“随”,不构思、不推敲的问题及原因C、创作优秀散文必须抒写“真情”1、《李将军列传》片段2、《荔枝蜜》片段3、《过秦记》片段D、散文的语言优美,如行云流水①“真情”是散文之神,而语言则是散文之肉E、散文结构谨严①开头:高屋建瓴、提纲契领、平缓、陡峭②作者本文是否也一样?③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④举例《望岳》《荔枝蜜》《背景》⑤八股文结构——严谨F、散文风格可多样,但忌平板,应有波澜,例如《荔枝蜜》的开头与结尾•作者对散文的偏见是什么?•请你推测一下,这篇文章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自主探究•作者在《漫谈散文》中是怎样实践自己的创作理论的?•在谈完散文的开头结尾后,作者坦然承认“我正是在讲八股,而且是有意这样做的”,并提出某一些散文作家“学一点八股文,会对他们有好处的。”八股文是封建科举的糟粕,早被社会否定并废止,那么对作者的说法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思考练习一、作者对散文的“偏见”是:(1)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2)优秀散文必须是结构谨严之作。(3)散文允许风格多样,但最忌平板。“偏见”是作者使用的反语,实际乃为纠偏良方,名为“偏见”实为“正见”,故作者自认为是“正见”。二、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一些文言句子,如“窃以为,散文之所以能独步文坛,良有以也”,“我回天无力,只有徒唤奈何了”,“至于其余诸家,各有千秋,我不敢赞一词矣”,“如蒙海涵,容我这个偏见也占一席之地,则我必将感激涕零之至矣”,等等,这样文白结合,有庄有谐,使文章的语言变化多姿,避免了平淡乏味。这点正和作者的散文最忌平板的意见相合拍。拓展延伸诗文: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4、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5、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庾信的《哀江南赋序》)6、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7、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9、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八股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钟敬文《季羡林散文全篇·序》选择一篇散文,结合季羡林先生的优秀散文原则,进行分析。课后作业再见
本文标题:沪教版高二语文(上)《漫谈散文》课件(3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0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