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9.22)
一、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概述1、提出人:美国著名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2、时间:1940—1950年之间3、主要内容他认为,社会对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给个体带来紧张感和内心的冲突,埃里克森把这种: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冲突的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主要内容是:第一、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都存在着特定的心理危机。第二、人格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或者不成功,形成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成功的一端形成积极的品质;不成功的一端形成消极的品质,出现发展的“危机”。第三、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第四、现代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甚至失调所致。4、与弗洛伊德的区别第一、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人格发展的驱动力。而埃里克森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因此,埃里克森把自己的人格理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以区别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阶段理论第二、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五个阶段: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人生的整个时期,八个阶段。二、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介绍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口欲期)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这一阶段信任大于不信任,危机成功解决,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开朗、信任、活跃、安祥,充满朝气和对未来的希望,相信自己的希望能够实现,富于理想,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烦躁、不信任人、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胆小懦弱等。有些人一生中对他人都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他人,这是对外界不信任的表现1、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2、需要别人照顾;3、敏感,多疑,不能信任他人;4、竭力维持不良的感情关系;缺乏安全感,亲密关系不好:哈罗心理学实验:幼小猴子对母猴的依恋•在哈罗的早期研究中,幼猴在实验室接受精心的人工抚养,研究者用瓶子小心地喂养它们,精心挑选食物以让它们获得均衡的营养,不受疾病威胁。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幼猴比由母猴照顾的幼猴更健康。但是,哈罗注意到,这些幼猴非常依恋盖在笼子地步的棉花垫子。当研究者把垫子拿去清洗时,它们变得非常生气和焦虑;这种依恋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会变得越发强烈。如果幼猴生活在一个没有软垫覆盖的笼子里,即使拥有非常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它也无法茁壮成长。把垫子放进去以后,幼猴会变得更加健康,看起来也更加满足、快活。因此,哈罗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还有一种触摸柔软物质的需求。•为了验证这个理论,哈罗和他的合作者们制作了用于实验的不同类型的母猴模型,作为幼猴的代理妈妈。•大家可以猜一猜,在以下四个猴妈妈中,小猴更喜欢哪一个?•铁丝做的没有奶瓶的猴妈妈•铁丝做的有奶瓶的猴妈妈•木头和绒布做的没有奶瓶的猴妈妈•木头和绒布做的有奶瓶的猴妈妈•哈罗的心理学实验证明:除了饿了需要吃奶的时间,小猴子都选择在绒布妈妈身边待着,受到惊吓的时候,小猴子会跑向绒布妈妈的身边,而不管是谁喂养了它。可见,温暖的触感比提供食物更重要,“有奶便是娘”的说法并不可靠。第二阶段:幼儿期(1.5~3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肛欲期)【自主性】:一个人能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1、危机是儿童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会产生很激烈的冲突,2、本阶段发展任务: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获得自主和自我控制感,克服羞怯感和自我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3、发展特点——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1)生理特点:学会了爬、走、推、拉、说话等,开始独立行走,支配自己身体,能控制大小便;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满足停留在狭窄空间之内。(2)心理特点:感到有能力,渴望探索周围世界,表现出强烈自主的意愿,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凡事想亲历亲为,如自己穿衣、吃饭、尿尿、走路、拿玩具(3)语言特点:反复使用“我”、“我的”“不”来反抗外界控制等;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家长常说的“犟4、家庭教育的重点:培养规则意识和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满足自住要求。给予一定自由,允许独立干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获得自主感(2)按社会要求,适当限制行为,养成守规则好习惯(3)成功是成功之母,及时表扬,体验成功喜悦,增加自信(4)引导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动脑筋、想办法、不放弃,培养意志力。看一个妈妈如何对待孩子?—宝贝,好孩子都自己穿鞋,你能自己穿吗?—能!可是孩子很难一次穿上,哭着说:—妈妈,我不能自己穿鞋,我不是好孩子;但是,我能自己穿裤子,妈妈,我穿裤子给你看好吗?【孩子行为启示】:避重就轻,面对困难,知难而退,轻易放弃;不愿意尝试新东西,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很熟悉的东西;意志力薄弱,缺乏毅力。—宝贝,你已经会自己穿裤子了,真是个好孩子,你愿意试着自己穿鞋吗?—愿意!—但是,鞋子比裤子难穿,你还愿意吗?—愿意!但孩子一会儿就有点不耐烦了,因为穿鞋比穿裤子困难得多。—妈妈,我不想穿了,太难了。你帮我吧。孩子哭着说—宝贝,虽然没有穿上,但是你刚才的表现很棒。照着妈妈这样,慢一点,再认真试一试,好吗?—好吧!—妈妈,妈妈,我穿上了。我穿上了。—你真棒!真是妈妈的好孩子!来,奖励一下启发1、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心理品质,培养意志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这样的过程,磨练的是意志与毅力,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以培养孩子知难而进、勇于拼搏的心态为主。3、帮助孩子成功,通过事实让孩子相信:他们比自己想象的更能干、更优秀;4、挫折教育不是人为设置障碍,是不真实的5、家长不合适的做法及其危害一是保护过度,包办代替。孩子自觉性差、没有主见、依耐性强,潜能抑制、能力弱化、特别粘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虑、羞怯二是放任自流,太过纵容。就没有规则,不讲卫生、浪费等生活习惯,不利于社会化。三是过分严厉,限制太严。稍有差错就斥责、打骂。让孩子有太多的挫败感,会形成孩子的双面人格:怀疑自己、谨小慎微、胆小、害羞;暴力待人。6、危机解决与否的影响(1)如果这一阶段自主性多于害羞与怀疑,危机得到成功、积极解决,就会形成“意志”的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坚强、独立、自我克制、果断、自律、有决心、遵纪守法、不怕困难;(2)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危机,则形成自我怀疑的人格特征。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意志薄弱、依附、敷衍、半途而废、犹豫不决等意义:儿童的这种自主性和自控性的形成,对于个人今后处理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为社会化及未来法制生活作好了准备。三岁看老,七岁看小,就是这个意义第三阶段:4—6岁主动对羞怯1、发展任务为: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目的是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2、生理心理特点:(1)身体活动更加精细、灵活,能跑、跳、骑小车,(2)活动扩展到家庭以外;(3)在活动中有冲突,有侵犯;3、心理发展特点(1)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能说一些连贯的话,比较清楚地向讲述自己想表达的事情。(2)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最快时期。想象力极为生动丰富,富于幻想,喜欢童话故事,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解释周围的世界;探究欲好奇心最强烈,经常问“为什么”;开始了创造性思维。(3)行为更具目的性和主动性。做事情有些目标,并为目标实现而努力,开始了对未来事情的规划。(4)开始了人际交往。如果家长把孩子限制起来,以后孩子就会有人际焦虑;家长不是要求,而是示范,如何与人交往。(5)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分工合作,怎样与一起玩、一起做事;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学会社会角色,学会遵守规则意识,确定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6)性别角色认同的关键期:是产生俄底普斯情结(恋母/恋父)的特殊时期。知道自己的性别,对性别差异有好奇心,模仿异姓父母为,认同性别角色、学习异性交往。(同性恋)4、形成品质危机积极解决:方向和目的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自动自发、计划性、目的性、果断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危机消极解决:被动与保守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无计划、没有目标,优柔寡断;害怕犯错、回避风险;感到无助和内疚;不断地去讨好别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等消极的人格特质。5、家庭教育的重点—父母的表扬是孩子良好自我和自信的秘诀(1)鼓励主动参加各种活动,不限制,否则缺乏主动性(2)肯定想象力,不禁止,否定、嘲笑;否则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3)耐心解答提出的“为什么”,满足创造性、好奇心,(4)不比较—这是孩子自卑的开始。三岁,孩子进幼儿园,比较就有了差距,父母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无形中造就了孩子的自卑(5)表扬——五部曲,建立孩子的自信自我意识的发展:妈妈说爸爸说——老师说——同学说——我说表扬是孩子生命的阳光和精神营养。第一步:陈述事实—具体第二步:确认事实的可贵性。第三步: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受。第四步:表达期望,不提具体的要求。第五步:适当的身体接触。
本文标题: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9.2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1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