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1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中国人说精气神,“神”能立住,精就能活起来,气就能顺。认知是一个人的中央处理器,处理器修好了,运作正常,机器才能正常。——《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内容总览图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二单元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2世界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呢?标准一:心理学的区分原则:教材主编郭念锋教授提出的从心理学区分的原则,我们简称为“郭念锋三原则”。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例如,有些精神分裂的患者经常听见有人要害他,但其实这些声音是不存在的,但他自己坚信不移,那这就是不正常的,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欢快的向别人表达,但如某人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快乐的事,或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失去协调一致性,是异常状态。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在长期生活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但如果一个本来是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特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而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改变的原因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上面的“郭念锋三原则”大家务须牢记这个是必考的知识点,在技能考试的案例题和问答题都会应用到。标准二:除了“三原则”教材的编写委员及主审李心天教授也提出四类标准化的区分判别标准。3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第三节、第四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和常见精神障碍一、区分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和常见精神障碍不正常的心理都有哪些,这里先请你区分清楚教材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和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人身体如果生病了,比如说感冒了会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讲的就是心理方面“病”教材表示是“精神障碍”,好比身体感冒了,而第三节讲的就是当心理生“病”后表现出来的症状,教材表示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等,好比人感冒后流鼻涕,咳嗽的症状,因为教材都用“障碍”的文字来表示,所以大家学习时很容易搞混。4二、常见精神障碍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为ICD-10,将心理异常分为十一类,在第四节列举了其中与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相关的7大类请参考总图。7大类心理异常☆☆☆☆☆1.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2.心境障碍;3.神经症;4.应激相关障碍;5.人格障碍;6.心理生理障碍;7.癔症。三、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有三大类,还记得我们在基础心理学第一节学过的三个心理过程吗“知、情、意”,就是认知、情绪、意志,心理异常的症状,就是人在这三个心理过程出现了问题症状。第一类是认知障碍第二类情绪障碍第三类意志行为障碍常常在精神分裂出现的症状,如幻听、幻视、幻味这些幻觉就是认知障碍里的知觉障碍的具体症状。就这样举一反三,你学会理解其它的心理异常的症状了吗,但由于每种具体的症状内容较多,是需要反复记忆的,篇幅的问题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还有前面介绍5的七大类心理异常障碍,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具体症状表现,我归纳成了表格,供你下载(请点击原文阅读下载),平时阅读记忆。两点说明:一是在看症状描述时可能会发现有些和自己平时行为有点相似,这时不必对号入座,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没那么简单,不要单单看了一两句描述就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还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二是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必备基础知识。精神科医生运用这些知识是为了诊断和进行治疗,但心理咨询师了解这些知识,是为了鉴别需要进行系统治疗的患者,以便转诊给精神医生,也就是说,心理异常的来访者,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鉴别后要转诊的。当然,心理异常的患者通过治疗达到正常水平时,在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对其工作。小结:1、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2、心理异常的7大分类3、三大类心理异常的症状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精神分裂,本我欺负自我。知情意行为的分裂,就向现在的苏联。神经症,自我欺负本我。过于中央集权,追求高度的统一。正常人,自我和本我是一对好朋友,好基友。假如你也陷入了某种境地,你是选择精神分裂还是神经症。精神分裂或神经症,都是他们的选择。6心理健康的定义我们学习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正常心理的来访者心理状态。正常心理是相对异常心理而言的,正常心理分为健康和不健康的两个状态,你可以理解为有如身体健康和亚健康的状态吧。心理健康:是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评估心理健康教材提出了两大标准,评估健康的三标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也叫可疑神经症)三大类。一、一般心理问题论断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由具体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这种冲突称为常形的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例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1—2个月内,仍不能自行化解的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能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没有泛化。(泛化:比如说你和你的另一半闹别扭让你产生了不良情绪,当你在马路上看到其它不认识的伴侣在一起也让你产生相同的不良情绪,这就是泛化)7总结: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持续时间较短的1-2月,情绪可控、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二、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条件,也是四个:1、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与一般心理问题一样冲突也是常型的。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持续超过两个月以上半年以内,(一般心理问题是持续多长呢,1-2个月以内的,这点是考题里很重要的判断依据)3、遭受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对工作、生活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痛苦,也就是泛化现象。总结:严重心理问题是由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2—6个月,有泛化现象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三、神经症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第三类不健康状态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我们一般称为可疑神经症,可疑神经症是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而神经症是七大类异常心理的8其中一类,他们是技能考核的重点内容,神经症是二级技能重要考点,下面我们就合并着一起介绍,他们的内容分别在教材第四节的321页和第六节的337页。(一)神经症依据许又新《神经症》一书,神经症具有5个特点:1.意识的心理冲突,典型体验是,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患者是有自知力的。2.精神痛苦,没有精神痛苦的根本就不是神经症,因此神经症的患者往往是主动求医的;3.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的精神障碍,一般会超过3个月;4.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5.没有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的。二、神经症的辨别在辨别神经症时,弄清患者心理冲突的性质十分重要,心理冲突分为常形和变形,常形的心理冲突是由比较重要的生活事件引起的,是有道德色彩的,比如,夫妻感情不和,患者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这种是常型冲突。变形的心理冲突:冲突与现实处境没什么联系,或者是生活鸡毛蒜皮的事引起,没有道德色彩的,例如,明知道没有必要,但还是不断洗手,洗完一次又次,让自己痛苦不堪。变形的心理冲突,是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的重要特征,一般和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冲突都是常形的。9三、区分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许又新教授评分法,简单又好用,他包括三个方面。小结:1、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2、不健康心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论断标准3、可疑神经症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Incrementalchangeisbetterthanambitiousfailure.逐步的改善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TonySchwartz《哈佛积极心理学》一、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大致有四个方面P339:1、身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2、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3、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104、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通俗的说,就是临床上各种躯体疾病是与患者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的,这也已成为健康心理学的工作内容。二、躯体疾病的患者一般有心理特点第一、对客观世界和身体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疾病可以使人改变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态度,也可以改变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态度,这些主观的改变会让病人感觉好像已经或将要被人群抛弃;第二、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有病以后,注意会变得狭窄,注意力会从外界转向自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三、情绪低落,这是大多患者的共同特点;第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不是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就是感到过得很慢,而且会陷入一连串的往事回忆之中,有时会很强烈,它会抑制对未来的信心;第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因为生病后生活节律大受影响,会冲击病人的内心,再加上对疾病症状的体验,兴趣、爱好、思维方式都可以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应正确理解躯体疾病患者上述心理特点,给予恰当的心理辅导,其实像许多理解一样,一个人只要心境平和了,很多身体上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第八节压力与健康☆☆☆☆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11一、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二、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三、压力源有三种:1、生物性压力源(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候变化等等);2、精神性压力源,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道德冲突、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比如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有纯社会性的压力源(如失恋、离婚、战争等),也有由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四、压力反应:包括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五、测量压力的量表1.社会再适应量表,是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3.知觉压力的测评,是个人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出个人能力的事件。六、压力的内省体验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12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我们将心理冲突分为四类和我们第一章第八节学到的动机的四种冲突形式是一样的:1.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趋避冲突:例如,一个人想结婚,但结婚后就失去目前的自由状态,所以结婚前总有一番心理冲突;3.双避冲突:比如俗话的“腹背受敌”的情景时,又如,下岗,必然失去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陷入被动境地;4.双重趋避冲突:例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高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资不高但却有发展前途,无论选哪个都有利又有弊。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压力可分为如下三类:(一)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这类压力下,其后效果不完全是负面的,经历过后会提高自身的适应力,“吃一堑,长一智”指的就是这种,(二)叠加式压力,如“四面楚歌”,它给人造成的危害很大,它还分为同时性叠加和继时性叠加两种;(三)破坏性压力,如自然灾害、战争、绑架、强暴等。经历战争带来的极端压力之后,心理症状是多方面的,心理学家纳入“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另外,在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称为”灾难征候群“,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3一是惊吓期,表现为:“失魂落魄”;二是恢复期,受害者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后怕”的表现;三是康复期,心理慢慢恢复平衡。二、压力适应内分泌学和生物学家塞利深入研究压力适应的过程,他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警觉阶段,此阶
本文标题: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1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