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节概述森林调查(forestinventory)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forestresourceinventory),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用途:①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和环境发展计划或规划、方针、政策等提供依据;②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制定长期、中期、短期或年度计划提供依据;③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森林调查的种类分为3大类:①一类调查: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目的:掌握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依据。②二类调查:以企事业单位(林场)和行政县、乡(镇)对象,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目的:为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划提供依据,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等。③三类调查:作业调查。目的:主要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的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第2节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定义:是指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2.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固定样地、临时样地)。3.森林资源落实的单位(在我国)是县和林业局。4.时间间隔期不等,多在5~10年。5、我国情况:1953~1961年曾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的森林资源调查,但调查的单位是县和林场,调查方法是以目测为主的小班调查[1]。真正的以省为单位的连续清查体系是从1975年开始建立的。到1983建立了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以后每5年一次,到1998年已完了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目的和任务目的:是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消长动态,为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依据。任务:是及时、准确地查清全国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内容:①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②设置样地及进行调查;③建立和更新资源数据库;④对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⑤提供各省及全国的资源清查成果,当年调查,当代完成。二、调查范围及样地的布设(一)调查范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在国家林业局的安排布置下统一完成。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有的省可设立副总体,森林资源落实的单位(最小)是县或林业局。(二)样地的布设1.样地数量:共有20多万个。2.样地布设:在1:5万地形图的公里网交叉点上。间距2×2(km)、3×4、8×8等。3.样地形状:一般采用矩形,也可圆形或其它形式。4.样地的面积:应在0.06hm2以上。5.固定样地的编号以总体为单位,在图像材料上由西向东,自上而下编写,长期不变。6、样地标志:固定样地应该设立永久性标志(如金属、水泥、木制的桩标)7、样地内所有检尺的树木均为固定样木,有条件或必要时应编号、绘图。三、调查的精度在可靠性95%的情况时,总体中森林资源的抽样精度见以下内容。1.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12%的总体,精度>95%;覆盖率<12%的总体精度>90%。2.人工林保存面积:人工林保存面积占林业用地4%以上时,精度为90%,其它为85%以上。3.活立木蓄积:在5亿m3以上时精度>95%,京、津、沪为85%以上,其它省90%以上。4.总生长量:立木蓄积>5亿m3时,生长量的精度>90%,其它省为85%以上。5.总消耗量:立木蓄积5亿m3以上的省的消耗量精度>80%,其它省不作规定。6.固定样地的复位率≥95%,固定样木的复位率>90%。7.在进行样地调查时,有关的精度要求如下。(1)定位:标桩位置在地形图上误差≤1mm,引点至样地距离的测量误差﹤1/100。(2)新设样地闭合差﹤1/200;复位样地闭合差﹤1/100。(3)胸径测量:胸径≥20cm的树木,测径误差﹤1.5/100;胸径﹤20cm时,误差﹤0.3cm。(4)树高:树高﹤10m时,误差﹤3/100,树高﹥10m时,误差﹤5/100。(5)检尺株数:胸径≥8cm的树木,检尺时不允许有误差;胸径<8cm的树木检尺,误差≤3株。(6)树种、地类、优势树种等因子的调查不应有误。四、调查方法方法:以固定样地为主,必要时可配置部分临时样地,有条件时,可用遥感技术与地面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注意事项:样地进行调查时,应注意的要点有以下内容。1.有关材料的稳定性2.固定样地的调查因子:一共35项,不能改变记录代码、顺序,不允许简化内容。如增加内容应放在第35项之后。3.样地每木检尺:(1)检尺①乔木起测胸径5cm,灌木不检尺。②检尺用钢围尺,读数记录为0.1cm。(2)记录:①样地内立木分3种类型,林木、散生木和四旁树。②固样内样本应编号,如果样本被采伐或自然死亡,编号数不再使用。进界木、漏测木补编号在最大编号之后。4.树高:在样地内选择主林层优势树种的平均高为对象,测定一株样本的树高、年龄和胸径。5.植被调查:以样地为单位,调查整个样地的植物状况。6.更新调查:以样地为单位,在样地内设样方实际调查,然后推算样地的更新状况。7.经济植物(野生):调查以样地为单位,对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调查记录名称、密度和用途。五、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在调查开始前制定的,它一旦确定不应随意改变。技术标准的确定。一类调查的具体技术标准见参考文献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1994)六、森林资源汇总统计(一)统计表调查资料根据所反映的森林资源特性可形成27个统计表,具体如下:1.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2、各类蓄积统计表3、林分各林种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4、林分各优势树种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5、用材林各优势树种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6、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蓄积统计表;7.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按径级株数蓄积统计表;8.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按出材等级株数蓄积统计表;9.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可及度面积蓄积统计表;10.人工造林面积蓄积统计表;11.人工林各林种各优势树种各龄组面积蓄积表。12.竹林面积株数统计表;13.经济林面积统计表;14.灌木林面积统计表;15.用材林幼中龄林应抚育面积蓄积统计表;16.林分及疏林郁闭度统计表;17.林业用地按立地因子分类面积统计表;18.各类土地面积动态统计表;19.各类蓄积和人工林面积蓄积统计表;20.用材林各龄组面积蓄积动态统计表;21.林分蓄积各龄组年均生长量、消耗量统计表;22.林木蓄积平均各类生长量消耗量统计表;23.复位样地期初期末地类动态统计表;24.有林地面积动态统计表;25.林分质量动态统计表;26.总体特征数计算统计表;27.样地调查因子登记表。七、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提交的报告1.连续清查的技术方案;2.工作总结;3.技术总结;4.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报告;5.样地原始记录及检查验收报告;6.有关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消长动态的分析与评估报告。八、检查验收检查与验收是为了加强对一类森林调查的管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必要环节,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检查验收工作的具体内容、数量、方法和质量标准见参考文献2。第3节森林经理调查一、森林经理调查概述(一)概念: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称为森林经理调查。时间间隔:一般10年进行一次,经营水平高可5年一次。经理期: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也称为经理期。(二)二类调查的任务和目的1.二类调查的主要任务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计划方案。2.二类调查的目的(1)为调查区域制定和修正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2)检查、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3)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修定提供依据。(4)为区域社会和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三)二类调查的内容1.林业生产条件调查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林业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过去和现在的森林经理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查。2.小班调查最重要、工作量最大。主要内容:包括各小班地块的林况和地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和步骤的确定,调查薄的编制,资源档案的建立与修正等。3、专业调查是在二类调查中为完成某一专项任务而进行的调查。主要有:生长量调查、更新调查、土壤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出材量调查、制表调查、立地条件调查等。4.多资源调查内容界定不同。应包括森林中全部资源。有:林木、草地、野生动物、林副产品、水资源、景观资源、渔资源等。二、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分3部分,即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一)组织准备工作1.计划任务书:在开展二类调查前,应按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待批准后,进行下一步工作。2.二类调查前的准备会议:会议由上级林业主管单位主持召开,组织调查单位和调查区域有关的生产、计财、资源等部门开会,讨论、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参与调查工作各方的职责。3.建立调查的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的组织机构。4、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5、检查验收:调查结束后,由上级主管单位主持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和决议,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查、认定,通过后方可使用调查成果,并按规定上报有关单位备案。(二)技术准备1.收集、验证或编制森林调查、经营所用数表和模型。2、收集地形图、航片等测绘资料,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质量合格时方可使用。此外还要收集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资料。3、制定技术方案,主要包括:(1)调查区域各级单位的边境界线,用航片或地形图进行判读和勾绘;(2)林地和经营区划的方案、方法和标志;(3)森林调查的技术方案,主要是调查内容、方法和要求;(4)编写调查实施细则(标准),明确精度、误差等的要求。4.进行外业调查的练习,以便达到以下目的:(1)熟悉调查的规则、方法和技术标准;(2)提高实测、目测和使用仪器、图像、数表的能力;进行标准地和样地调查练习,练习用标准地应有各种类型的林分,数量在20~30块之间;抽样调查甚少在一个林班内进行。三、林业生产条件调查(一)自然条件调查在自然条件调查中,主要的内容如下。1.地理条件2.地质条件3.水资源条件4.气候、气象条件:调查主要侧重对森林资源产生最直接作用的因素。(1)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年积温,生长季长度,初霜、晚霜期等。(2)降水:主要是年降雨量,分布的季节,降水的形式等。(3)其他天气现象,如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可能对林木生长产生的影响等。(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应着重了解与林业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或领域,如市场、交通运输、建筑、工业和农业等。1.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1)林业与农、牧、渔、工业等的关系(2)森林与区域社会、环境的关系。(3)林业的地域配置、林权等状况。(4)森林产品市场状况。(5)林业对区域社会的经济贡献。(6)交通运输状况。(7)人口、劳动力状况等。(三)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林业经营历史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经营机构的沿革2.二类调查工作3.森林经营方案4.森林经营管理情况(1)采伐收获情况,(2)森林资源经营其他方面的情况,(3)除森林资源经营的常见活动(企业从事的主要生产项目,如木材生产、经济林生产等)外的多资源利用状况。5.环境状况主要包括2个方面。第一:森林是区域社会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它所发挥的环境功能与作用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趋势怎样;第二:森林资源自身的环境状况怎样,即土壤、水、社会人口、就业状况等的变化情况。6.林业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机构、从业员工的数量和素质水平、经营盈利状况、生产效率、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等。四、小班调查(一)小班调查内容1.地况调查(1)地况的分类系统根据林业部1996年颁布的规程,地况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分类,详见表4-2。P88(2)地况调查技术标准详见表4-3P892、小班调查因子:指调查时应进行记录的因子。主要有以下:1.位置林业局(县)、林场(分场、乡、镇,村)、林班、小班等2.权
本文标题:森林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2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