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路基及支挡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1新建精伊霍铁路XXX标段DKXXX~DKXXX段路基及支挡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新建精伊霍铁路施工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精伊霍施路02-05-01》;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规范、验收标准和施工规范等;3、建设、设计和监理单位的有关要求;4、本单位的施工经验,施工管理水平和投入的技术装备;5、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二、编制原则1、坚持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围绕工程进度,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证按期开工并提前完成任务;2、采用平行流水及均衡生产组织方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工期安排紧凑并适当留有余地,以确保工期目标兑现;3、借鉴以往类似施工的成功经验,针对本段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施工目标兑现;4、严格遵循有关环保和水保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和保证措施,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环保和水保工作;5、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施组,减少消耗,降低成本;6、配备有丰富经验、技术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现场管理机构,按照业主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7、认真开展劳动保护,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2三、工程概况(一)、自然地貌及地质状况工点起讫里程DKXXX~DKXXX,全长473m。工点位于阿沙勒河左岸的山前斜坡上,地形北高南低,地势陡峻,相对高差10~40m,地表植被不发育,工点内大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工点范围内线路右侧山体自然坡度35º~50º,山体基岩为砂岩夹灰岩,岩体较为破碎,存在差异风化,节理发育,节理面陡峻,且昼夜温差较大,物理风化强烈。使得山体极易形成危岩落石现象,落石呈方形,大小不等,直径多为1m左右,少量尺寸可达4~5m,堆积在山体坡脚和坡脚外60m范围。DK107+107~DK107+210段存在岩堆,厚度2~5m,为碎石土的松散堆积体,成份为砂岩及石灰岩,粒径2~20mm约占20%,20~60mm约占55%,大于60mm的约占15%,余为粒砂填充,稍湿,松散,极易滑落。工点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及坡积碎石土,下石岩统砂岩夹灰岩。工点内未见地下水。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年平均气温3.0℃,最冷月平均气温-12.4℃,最热月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3.0℃,极端最低气温-31.7℃,年平均降水量300mm,最大积雪厚度56cm,最大冻结深度200cm。(二)、工程处理措施1、工点范围内路基基床表层填筑A类填料,基床底层填筑B类填料,基床以下部分路堤采用碎石土填筑。左侧边坡铺设钢塑双向土3工格栅加固,土工格栅长度2.0m,层间距0.5m。右侧设落石平台,与自然坡体上设置SNS柔性被动防护网一道,防护网高度4m,标准形式为RX-050型,对DK107+398右侧不可清除危岩设SNS主动防护网防护。2、DKXXX~DK106+887段线路左侧、DK107+196.5~DK107+208段线路左侧、DK107+230~DK107+244和DK107+280.5~DKXXX段线路左侧均设重力式路堤挡土墙,挡土墙尺寸祥见该段施工图纸。3、DK106+887~DK107+196.5、DK107+244~DK107+280.5段线路左侧设桩板式路堤挡土墙,桩间距7m,桩身及挡土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受力钢筋为Ⅱ级,其它钢筋为Ⅰ级,对没有相应桩长配筋图的桩按长桩截取,上下截取同等长度。在DK107+146.875及DK107+160.875线路横向设置双排桩,横向两桩之间设置挡土板,挡土板与翼板之间采用混凝土块填塞。4、挡土板采用槽形板,Ⅰ型板用于桩顶以下0~4m,Ⅱ型板用于桩顶以下5~8m,Ⅲ型板用于桩顶以下9~12m,Ⅳ型板用于桩顶以下13~16m。挡土板每端与桩搭接30cm,为加强两肋的共同作用,每块板设两条横隔板,最下层挡土板与基岩、顶层挡土板与桩顶三角区用0.5m厚的M7.5浆砌片石砌筑。5、DK107+107~DK107+210段清除岩堆体后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DKXXX~DK106+920、DK107+120~DK107+280段右侧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防护,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6、挡土墙沿墙长每隔10~15m或与其它建筑物相联接处设置伸4缩缝一道,缝宽2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塞入深度不小于20cm。7、墙身高出地面部分上、下、左、右每隔2~3m交错设置坡度为4%的泄水孔,泄水孔尺寸为10×10cm的方形孔,墙背设0.3m厚砂夹卵石反滤层。8、落石平台向外做4%横坡,右侧设0.6×0.6m排水沟,下设防渗土工膜及0.3m砂垫层,排水沟与侧沟之间顺接。四、编制范围(一)、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DKXXX~DKXXX段的路基土石方工程、支挡工程、路堑及边坡防护工程、侧沟及其他附属工程。(二)主要工程数量表(见附录二)五、施工准备根据本项目工程量大小,工程特点及分布情况,结合施工具体情况进行各个班组的劳动力、机械配置和施工场地规划。(一)劳动力配置1、落石(岩堆)处理,路基填筑及边坡挂网喷护作业班计划配备劳动力25人。2、挡土板预制作业班组计划配备劳动力20人。3、挡土墙锚桩固作业及重力式挡墙、挡土板安装计划配备劳动力55人。54、侧沟及其他附属作业,计划配备劳动力15人。劳动力资源配置图(二)、机械配置计划机械配置本着“性能可靠、技术先进、满足需要、略有富余”的原则,结合本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要求设备与工期、工程特点相匹配,计划配置的施工机械设备见施工机械配置表(见附录三)(三)、施工场地布置根据现场情况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本着“合理、高效、科学、节约”的原则,综合布置整个施工场地。具体布置见平面布置图(附录一)。6工程地点距北天山隧道进口主施工便道30米左右,施工用电来自六、工期安排开竣工日期2006年3月15日至2006年11月15日,工程总工期245天。各项工程工期安排如下表。(后附工期计划横道图)工期安排表序号项目内容计划开工日期计划完工日期备注1清岩堆及危岩处理2006年3月15日2006年4月15日2桩孔开挖及锚固段混凝土2006年3月15日2006年6月30日3路堑开挖及边坡防护2006年3月15日2006年5月31日4桩身施工2006年4月15日2006年8月31日5SNS防护2006年4月1日2006年7月31日6挡土板预制2006年4月1日2006年5月31日7重力式挡土墙2006年5月10日2006年10月10日8路基填筑2006年6月1日2006年11月15日9侧沟及其它附属2006年8月31日2006年11月15日七、施工方案(一)、路堑施工1、施工技术准备施工前首先对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调查与核对,恢复中线,复测横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对照设计排水系统调查与核对,并测放,排水以不对路基产生危害,不排入农田、耕地,不污染自然水源,不引起冲刷和淤积为原则。7调查自然状态下土体稳定状况,分析施工期间边坡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2、现场施工准备在开工前需及时配备配套挖掘机、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清理场地。施工前首先做好堑顶截水沟及路基防护设施。3、施工方法路堑土方开挖,在平缓横坡上,运距较近时采用推土机就近移挖作填;横坡较陡、运距较远地段采用横向台阶开挖方式,深路堑自上而下纵向分层开挖。路堑开挖以机械施工为主,靠近基床底层表面及边坡预留0.5m厚,辅以人工开挖。土石方调运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在施工现场较窄且运距较小地段,先进行精确测量,确定路堑的开挖边界,采取人工开挖,机翻斗运输。在施工场地较宽地段且运距较大地段,由技术人员精确测量放线,确定开挖边界,然后用挖掘机大致开挖,最后进行人工刷坡整型。在个别有挡墙圬工地段,挡墙圬工应紧随路堑的开挖进行。路堑石方开挖,采用人工手持风钻打眼,非电爆破,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钻爆时预留2.0m厚保护层,采用光面爆破刷坡,以确保边坡稳定。根据现场情况、工程数量、开挖标高,以及钻眼和挖装机械的情况确定梯段分层厚度、钻孔直径和钻孔倾斜角;由岩石性质、临空面等情况,确定爆破参数、起爆顺序和网路设计,编制施工方案。⑴、布孔:根据设计要求放出开挖轮廓线,各炮孔位,予以编号8并插木牌逐孔写明孔深、孔径、倾斜角方向及大小。⑵、钻孔:钻孔是爆破质量好坏的重要一环,严格按照爆破设计的位置、方向、角度进行钻孔,先慢后快。钻孔过程中,必须仔细操作,严防卡钻、超钻、漏钻和错钻;装药前检查孔位、深度、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有无堵塞、孔壁是否有掉块以及孔内有无积水。孔口周围的碎石、杂物清除干净,结束后封盖孔口。⑶、安全警戒:装药前,设置安全警戒,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网路连接后,工作人员逐渐撤离,警戒员、防护人员在指定地点就位,实行区段临时封闭,防止人、车等进入施爆区。⑷、装药:按设计的炸药品种、规格及数量进行装药,不得欠装、超装,并按设计安装起爆装置。预裂炮眼为空气柱间隔装药,主炮眼药卷集中装在底部。⑸、爆破网路敷设:网路敷设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中有关起爆方法的规定,网路经检查确认完好,具有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可起爆。⑹、起爆:在网路检测无误,防护工程检查无误,各方警戒正常情况下,在规定时间,指挥员即可命令起爆。⑺、安全检查:爆破完成后,间隔规定时间后经安全检查无误,即可撤除警戒。⑻、总结分析:爆破后应对爆破效果进行全面检查,综合评定各项技术指标量是否合理,进一步确认已暴露岩石结构、产状、地质构造、判断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岩石耗药量作好爆破记录。94、挂网喷护路堑边坡采用挂网喷锚防护,首先按设计要求清理完坡面后,然后施工锚杆,间距2m×2m,呈梅花型布置,在第一次喷射混凝土(4㎝厚),待砼具有一定强度后挂网,第二次喷射砼(6㎝厚),并抹平。砼面板按设计要求延框条方向每10m长预留伸缩缝(缝宽2㎝)一道,并用沥青木板填充(见附录四挂网喷护工艺流程图)。5、施工技术措施及要求⑴路基开挖前由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断面准确放出边坡线。并将已放出的边坡线和有关技术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⑵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施工,机械施工时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检查;不要损坏边坡线,并留出一定的预留量,人工配合刷坡。⑶路堑开挖前应先做好堑顶截水沟,并与排水系统连通,正确标出边桩连接线,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边坡开挖坡度,及时纠正偏差。⑷路堑两侧排水沟,应随同路堑开挖一次进行,排水沟圬土紧随开挖完成,需防护边坡,当防护不能紧跟开挖施工时,应暂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待做护坡时再刷。⑸开挖中应仔细测量,避免超挖和欠挖。⑹路堑边坡,根据测设的边桩位置,当机械开挖至靠近边坡0.1~0.2m时改为人工修坡。不设圬工防护的边坡,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刷坡,有防护地段应紧随刷坡及时做好防护。边坡上由10于孤石等造成的坑穴、凹槽、采用挖台阶浆砌片石嵌补。⑺基床当开挖接近路基面标高时,鉴别核对土石状况,土质路堑要调查核对基床范围内土质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必要时进行补充勘探。(二)抗滑桩施工工程特点:桩身较高、钢筋较复杂、混凝土浇注落差大、桩身模板加固较困难。1、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场地清理对抗滑桩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排除场地积水,在抗滑桩孔口周围作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到工作面以外,以免施工时地表水流入孔内。清理施工场地内的杂物,平整抗滑桩附近的地面。组织安排施工场地,确保施工过程运料方便。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由技术人员对参与施工的所有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介绍工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明确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对于开挖桩孔、爆破、出碴、基坑抽水、护壁支护、浇注桩身的方法和程序及操作中的规定要坚决贯彻,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加强组织纪律,交待工人对施工中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及时报告。2、测量放线测量放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全站仪进行放线测量,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误差内。具体放线步骤如下:11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滑动方向,确定抗滑桩的长边方向。抗滑桩的长边方向与主滑动方向平行。再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桩的
本文标题:路基及支挡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3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