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代科举制度概述1目录明代科举制度的特征2考试制度及方式3历史影响4现实意义5明代科举制度概述壹明代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转折时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科举制度是明代政治文化制度和明代高度发达的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科举制度并不是一个狭义的文化制度或教育制度,它是一种社会制度,对明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维方式的转换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为明代科举考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广阔的空间,使得有关科举考试思想理论的阐发和提出逐步形成多视角、重实践和系统完备的特点。明代科举考试思想在总的方向和原则上继承了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人才选拔思想,同时结合明代科举考试的实际和明朝政府选官的实际需要。明代科举制度的特征贰“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一、学校教育为科举考试服务明朝科举乡试、会试、殿试,它们三个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三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又共同组成了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三、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永乐十二年(1414),中央政府下令纂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在思想界确立一种权威思想,为其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服务。二、科举与理学的渐进与紧密的结合所谓“观政进士”,是指进士在中式之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配到中央一些行政、军事机关去观察政治、军事事务,熟悉情况,一段时间之后,方实授官职四、授官程序的特点——“观政进士”考试制度及方式叁文科三级考试乡试一、基本上是三年一次;二、明确了各地的取解名额;三、内容的儒家经学化;四、应试人员的限制;五、严格的贡院管理制度;六、乡试耗费巨大。会试一、录取名额的地域之争与分卷制度的实行;二、考官以翰林院和中央钦派官员为主;三、会试后的任官相对较低;四、费用一般较乡试高。殿试一、殿试录取的进士其地位尊贵;二、复试的实行;三、殿试后直接授官;四、殿士一甲三人由皇帝钦定;五、科举殿开销巨费。明代科举考试一览表名称对象时间范围中试者第一名院试(预考)童生秋天县、府生员(秀才)第一级(乡试)生员(秀才)秋天(秋闱)全省举人(桂榜)解元第二级(会试)举人春天(春闱)全国贡士(杏榜)会元第三级(殿试)贡士春天全国进士状元院试预考---县、府试:士子在参加院试前,必须依次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及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的身份,才有参加院试的资格。八股文科举以考试为手段来选才,明代科举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八股文作为考生答卷的标准文体,八股文成为明代科举的灵魂。八股文创立后,考试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公平、公正、合理的考试精神,但正是这种高度统一使考生的答卷如出一辙,产生了诸多弊端,使科举考试走上了僵化、固步自封的道路,对八股文的评价各个时期也不尽相同。功过是非田澍认为八股取士并不能选拔出真正能治国安邦的人才,更不能抵御外侮,完成民族复兴的重任。由于八股文所形成的科举考墨守朱子陈说,这不仅使一些人成为学习上的懒汉,还扼杀了青年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当时人颜元所言:“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有学者认为“八股文除了在结构上程式严密如科学的研究模式相似之外,其措辞造句上的严格规定与科学语言表述亦无两样”。将八股文置于崇高地位,完全忽视了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引申拓展后来由于受政治形势影响,对八股评价进入政治性批判。科举制度废除十年以后,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在这一场以“科学”、“民主”为旗号的新文化运动中,八股文与旧文学绑定在一起,被当做一个批判的靶子树立起来,对八股的批判也体现得猛烈而狂热。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对八股的批判由学术领域进入到政治领域。毛泽东发表了《反对党八股》作为1942年后整风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对八股进行了批判。毛泽东提出的党八股自然与当时政治斗争的形势有关,但把八股用于政治批判,使得人民认为八股的影响一无是处。武举考试一、童试,在县、府中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历史影响肆一、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中下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二、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三、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联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四、它客观上使中华文化统一到儒家文化的前提下来,这有利于传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五、科举产生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学者、教育家、外交家等。积极影响一、国家只重视科举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二、科举制有很大的欺骗性;三、科举思想败坏学风,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四、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季委极为消极的影响;五、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的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消极影响现实意义伍从古看今,深入剖析一、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三、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四、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五、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一、经验总结我国当前推行的考试改革体现了国家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职能,我国的考试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注意对比,古代的考试制度和现在的考试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还要认识“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二、联系实际谢谢观看汇报人:第五组时间:2016/12/07
本文标题: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6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