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现代史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一
中国现代史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一)一、新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6)㈠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1949-1952)1.综述本阶段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属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2.重要史实①新政协的召开:1949年9月;北平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框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国都、国旗、国歌性质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代行全国最高立法机关职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③国民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④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Ⅰ建国初期的外交三大政策“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Ⅱ与苏联等国建交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53-1956)1.综述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属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2.重要史实①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Ⅰ背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Ⅱ一五计划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评价:借鉴苏联经验;旧中国重工业的落后;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存在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隐患实施情况:1957年完成,建成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等项目,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Ⅲ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②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Ⅰ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举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Ⅱ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即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共成立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外交:步入世界外交舞台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Ⅱ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国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Ⅲ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66)㈠经济建设状况1.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中共八大①背景:1956年秋,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形势下,中共八大在京召开②内容Ⅰ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即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Ⅱ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2.经济建设的严重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3.经济的调整与恢复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1959年,在我国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发现了大油田,1962基本建成大庆油田,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㈡文艺科技成就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双百”方针鼓舞下,许多作家、艺术家,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取得了成果。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2.科技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㈠“文革”期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遭受劫难,文教事业一片混乱与萧条㈡开辟外交新局面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①背景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守势地位Ⅱ中国:对付苏联威胁;解决台湾问题②过程1971年4月“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结束长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中日关系正常化受中美关系改善推动,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随之出现同中国建交热潮。打开外交新局面㈢科技成就1.航空航天技术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农业技术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提高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史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6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