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探究中介新娘索尼娅形象中的俄罗斯文化母题
龙源期刊网探究中介新娘索尼娅形象中的俄罗斯文化母题作者:王瑞欢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系19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家,作家凭借独特的复调书写手法、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人道主义关怀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罪与罚》中的女主人公索尼娅是作家创作中最为经典的女性形象,其形象中蕴含着丰富的俄罗斯文化母题。文章立足于索尼娅的中介新娘身份,全方位地探究索尼娅形象中涉及到的俄罗斯文化母题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哲学思想、俄罗斯的苦难意识、母性崇拜思想等内容。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中介新娘;圣母情节;弥赛亚意识中图分类号:I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45-02一、中介新娘“中介新娘”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鼻祖诺斯罗普·弗莱在其著作《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中提出的一类原型女性形象,即得到宽恕的淫妇,尽管有罪又最终受到宠爱,得到上帝的宽恕,就是介于恶魔淫妇和启示新娘之间的中介新娘形象,代表了人从罪孽中得到救赎。俄罗斯文学中的中介新娘形象首先符合弗莱所述的中介新娘的四个特点:中介新娘首先是有罪的、“爱多”是中介新娘受拯救的必要条件、中介新娘被宽恕离不开基督的福音、中介新娘在被拯救之后实现拯救他人的功能。俄罗斯文学中的中介新娘形象不仅具备弗莱所述的从恶魔淫妇到启示新娘的中介特性,也是承载作家宗教哲学思想的中介,是从新娘形象上升为母亲形象的中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些作品中,女性成为一系列罪恶事件的中心环节,但不同的是,在这些女性的身上,由于宗教感的存在而越发增加了人物的悲剧感染力。关于这样一些女性形象,王志耕博士通过神话原型理论,把她们称为“中介新娘”,并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这种“中介新娘”肉体的堕落不带有邪恶色彩,因为是无辜获罪,并非精神和神行的堕落,她们肉体的恶是因为“爱多”,所以它隐含着救赎,而且将从对基督的爱中得到更大的救赎。索尼亚·马尔美拉多娃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如达吉雅娜·拉琳娜对于普希金,如果说达吉雅娜·拉琳娜体现了普希金的道德理想,那么索尼娅则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最高的宗教理念,成为其始终如一的创作主题的代言人:人只有通过苦难才有可能获得精神救赎,人只有在对上帝的信仰和灵魂不朽的信仰中才可以通过自身经受的精神苦难获得最终的解放。龙源期刊网二、作为中介新娘的索尼娅——从恶魔淫妇到启示新娘索尼娅十八年的人生历程充满着悲苦和凄怆。父亲是酒鬼,家境一贫如洗,母亲早亡,父亲再婚、失业。面对居无定所、忍饥挨饿的一家人,索尼娅无法用诚实的劳动赚得的钱去供养,走投无路的她只能违背道德的界限,走上街头,出卖肉体,用弱小的身躯担起常人无法想象、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在道德伦理的角度上来看,作为妓女的索尼娅是有罪的,在这一点体现了人的原罪性。圣经认为,人都是有罪的,尤其认为女性是一切罪恶的源头,突出强调了其罪恶的特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索尼娅肉体的堕落却是为了他人而无辜获罪,在精神上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纯洁性。索尼娅完全可以对于家中的一切无动于衷,拒绝这种耻辱的生活方式。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索尼娅是一个宁可光脚走路,也会把钱给你的好心肠的姑娘。索尼娅深信,上帝会解除自己的罪孽,会把自己带向超越了肉体的精神彼岸的天国世界。我们在《圣经》中找到了与索尼娅这一形象相对应的原型-《新约》中蒙恩获得宽恕的有罪女人莫大拉。在《新约》的故事中有罪妇女虽然肉体上是不洁净的,但因为她们“爱多”,同样可以得到基督的关爱,成为上帝的选民,获得拯救。索尼娅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感情上的寄托,精神上的支柱,是他立身处世的救星。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精神拯救是索尼娅最大的功绩。她的拯救使命是通过主动的积极的爱、同情和共担苦难来完成的。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索尼娅具有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是肉欲的吸引,而是来自精神层面的神性力量。在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之后,拉斯柯尔尼科夫抱着自己的超人理论,忍受良心的谴责。他苦苦地寻找着能够倾诉内心痛苦的对象。索尼娅的出现给他带来了精神解放的希望。他认定索尼娅就是医治其精神疾苦的心理医生。于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毫无保留地向她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索尼娅的举动和饱含理解、同情和宽容的话语强烈地震慑着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灵深处,一种生疏已久的感情像潮水般涌上他的心头,从这一刻起,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理论崩溃了。索尼娅告诉他,得到上帝宽恕的唯一办法就是像基督徒那样跪吻大地,当众忏悔,去受难,用痛苦来赎罪。索尼娅用女性的柔情为不知所措的拉斯柯尔尼科夫营造了一处精神避难所,在这里,她使拉斯柯尔尼科夫得到完善,并使她们的结合也完善起来。她帮助他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对上帝的信仰、对生活的爱与希望,直面苦难,并决定与他一起扛起他的十字架一起去服苦役。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基督代表着最高意义上的爱、即建立在为他人服务的、自我牺牲和忍受苦难基础爱。在基督式的爱中还于蕴含着将他人的罪孽视为自己的罪孽,将他人的痛苦看作自己的痛苦的深刻含义。索尼娅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不幸看成是自己的罪过,并要为他的罪孽负责,所以她坚定地陪伴他走上精神洗礼的苦难旅程,成为一个最高意义上的苦行者。在这种“爱的奉献”中换回的是精神的快慰和幸福感,也就是利他后的利己。索尼娅就是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理想化”的基督之爱和苦难的化身,她扮演着基督与罪人之间的中介者的角色。她用全部的热情去爱拉斯柯尔尼科夫,但并不是带有世俗欲念的热情,而是平和的高尚的热情。这种热情使她决心承担起这份给她带来苦难,同时又带来快慰的爱,因为她具有一颗基督徒神圣的宽恕之心。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领悟到索尼娅所代表的基督之爱的伟大力量。他迅速弯下身龙源期刊网去,伏在地上,吻她的脚。随后他向索尼娅解释道:“我不是向你下跪,我是向人类的一切苦难下跪。”三、十字架上受难的圣徒——索尼娅形象中的弥赛亚意识弥赛亚(俄文Помазанник,意译为“救世主义”)是一个集宗教、哲学、社会、政治等因素于一体的文化概念,也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这里我们主要探究弥赛亚意识中与女主人公索尼娅形象相关的苦难意识与牺牲精神。从接受基督教之日起,苦难意识就逐渐深入到俄罗斯的民族心理之中。在俄罗斯人看来苦难和牺牲是神圣的象征。甚至俄罗斯人的幸福当中必须要有一些苦难,否则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幸福是不完满的。俄罗斯民族最主要、最根本的精神需要是不断的、不可遏制的、随处存在的对苦难的需求。苦难之流经过他的整个历史,不是仅仅流自外在的不幸和灾难,更源出于人民的心灵本身。①苦难是一种救赎,经过苦难是人与上帝之间的沟通的方式。在东正教的世界观里,人只有在经受痛苦之后才会修得道德的完善,才能获得幸福,获得拯救。于是俄罗斯人时刻准备着迎接痛苦,忍受痛苦,牺牲自我。而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勇气正来自俄罗斯人心中普世的同情与他者对悲悯的爱意。弗洛罗夫斯基曾指出,基督的宗教就是十字架的宗教,是善良战胜邪恶的过程中经历苦难的宗教,没有牺牲的思想,就不能理解十字架。按照基督教义,有罪的人世自我解脱的唯一方式就是自我的灭亡,基督出于对人的爱,代替了人类承受了十字架上的苦难,承受了在世的不幸,献出自己的生命,最终使人类获得了救赎。这种拯救源于对他者的爱,用自身的鲜血来拯救此世他者的不幸和苦难,用救赎之爱弥补他者的原罪。因此,牺牲自我成全他者,分担承受他者的不幸就成为了苦难的神圣之所在。俄罗斯民族多灾多难,在坎坷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俄罗斯民族对苦难与众不同的诠释。在俄罗斯民族看来,人只有经过神圣的受难过程,才能获得拯救。苦难是神圣的爱的体现,承受苦难之人往往是神圣之人。换言之,若想拯救他人之不幸,必先经历他者所不能的苦楚,正如中国人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因为他们承受了拯救的使命,所以就必须做出牺牲,就像十字架上的基督,为救世而流血牺牲,这就是爱的箴言。这种爱分担着现世所遭受的凌辱与屈辱,与世间所有的不幸相依。正是因为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人们才会为犯了罪的可怜人哭泣,才会对备受痛苦折磨的人满怀同情。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主旋律,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阐明了:爱可以拯救一切,用爱的泪水可以洗净全世界的罪孽。他号召人们去爱一切他者,包括去爱那些犯龙源期刊网了罪的可怜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怀有对全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强调爱,关怀灵魂的救赎和新生,关注整个世界的黑暗和光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表现出俄罗斯弥赛亚意识中的理想与追求。不仅局限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罗斯知识分子永远爱他者,同情他者,为了实现公平和公正,他们甘愿到底层中去,到人民中去,与之同甘苦共患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对苦难、命运、同情以及爱和拯救的思考。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对完美天堂之国的唯美追求,正是其自身弥赛亚意识的独特体现。四、从新娘到母亲——俄罗斯的圣母情结任何宗教与文化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崇拜母性和渴求女神的庇护。在古希腊尊崇的是墨忒耳,在小亚细亚是库柏勒,在古埃及则是伊西达。与这些女神不同,基督教世界中的圣母马利亚是“神圣与世俗”的结合,她既是天庭的女主宰,又体现了具体可感、真实的人性特征,是神话的女性与母性的统一。②自古以来在俄罗斯人的宗教生活中圣母马利亚占有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东正教徒的心中圣母马利亚是是离救世基督最近的人,是人类最直接的代言人,是他们与上帝之间最理想的中介者。并且,在东正教的宗教精神中蕴含着浓厚的母性气息。著名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指出,俄罗斯的信仰是女性气质的信仰。在《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给自己的女主人公起名为索尼娅。“索尼娅”即“索菲亚”。索菲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智慧”,她的的全部智慧都融化在对现实世界的拯救力量上。当代东正教神学索菲亚学说指出,索菲亚是被造之物,但不是一般被造之物,而是全体被造之物的根源,被造之物依靠这个根源而与上帝的三位一体相连。索菲亚是上帝和物质的会集,亦是上天和尘世的会集③。在文本的创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索尼娅“中介新娘”的形象来突出表达索菲亚对现实世界的拯救这一思想,可以说作者给女主人公命名为索尼娅应该是有意而为之的。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将索尼娅的形象提升到了最高点。在流放西伯利亚期间,没有受过教育的妓女索尼娅赢得了流放犯人一众的尊敬与崇拜,犯人们都亲切地称索尼娅为妈妈。在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中,大地母亲—圣母—索菲亚是三位一体的统一。这里用妈妈称呼年轻的索尼娅,显然是特指她是拯救灵魂的圣母。无论走到哪里,索尼娅都没有放弃对周围人的圣母般的爱。她为流放犯们医治精神的疾病和心灵的创伤,用善良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感动了所有负罪的灵魂,充当了他们的精神母亲。也正是精神母亲索尼娅给了拉斯柯尔尼科夫第二次生命。五、结语在知识分子眼中,妓女的形象似乎包容了几个世纪来对个体的所有不公正、屈辱和暴力,成为独特的圣神之物。索尼娅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眼中神圣的中介新娘。借拉斯柯尔尼科夫之龙源期刊网口,陀思妥耶夫斯基发出了对索尼娅所代表的永恒女性美的呼唤:只要世界存在,索涅奇卡就是永恒的。索尼娅也是俄罗斯文学精神苦行的女性形象画廊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是作家在黑暗的王国中看到的唯一的一线曙光。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圣母崇拜情结,对苦难的自愿领受和禁欲苦行的圣徒精神也使得索尼娅获得了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身为中介新娘的索尼娅以苦为乐,牺牲自我,拯救他人,她已经了成为苦难的化身和拯救的力量。注释:①赵桂莲.漂泊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传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66.②谢春艳.美拯救世界-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37.③金亚娜.高尔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文学卷)(第一辑)[M
本文标题:探究中介新娘索尼娅形象中的俄罗斯文化母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6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