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专题12历史唯物主义
专题提升突破专题十二历史唯物主义1考情透视2主干整合3核心突破4热点关注5复习练案考情透视考点考题分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017·全国Ⅲ卷,212017·全国Ⅲ卷,202016·全国Ⅰ卷,222015·全国Ⅰ卷,162012·全国卷,1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17·全国Ⅰ卷,40(2)2016·全国Ⅲ卷,20、222015·全国Ⅱ卷,19考点考题分布价值观2017·全国Ⅱ卷,232017·全国Ⅲ卷,222016·全国Ⅰ卷,39(1)2016·全国III卷,202015·全国Ⅰ卷,222014·全国Ⅰ卷,232013·全国Ⅱ卷,22人生价值2014·全国Ⅱ卷,39(3)2013·全国Ⅰ卷,22考情分析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等。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主观题。复习备考中注意以下角度:(1)结合年度热词、党和国家出台的新政策,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结合关注民生的材料,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结合“感动中国”人物、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全国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内容、创造与实现。主干整合•体系构建•名师点拨•1.常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规律•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及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的实现方式•2.偶考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和价值的概念•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核心突破•1.(2017·全国Ⅲ卷)“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核心考点一社会历史观•【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错误,④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正确,③错误。•2.(2017·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解析】本题有一定开放性。解答本问,一要紧扣题目知识限定,二要抓住“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问题思考答案。•考场陷阱•1.(2017·全国Ⅲ卷,21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纠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2.(2017·全国Ⅲ卷,20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纠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决定互联网思维。•3.(2016·新课标Ⅰ卷,22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纠正】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4.(2016·江苏卷,31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纠正】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我国改革的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方法论要求。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②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2.社会发展规律•(1)两个基本矛盾、基本规律:•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两个基本规律的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涉及的主要是经济关系,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变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涉及的主要是政治关系,体现的主要是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变化。•(3)改革的原因:•一是联系具体材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自关系中的“决定”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找原因。“决定”回答的是客观依据(必要性),“反作用”回答的是现实意义(重要性)。二是从我国改革的方式、根本目的、作用等方面,指出某一具体改革的原因。•核心发散:1.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趋势之间的关系•2.如何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1)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社会历史的主体•(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命题猜想•2018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作用等,也可能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唯物史观的知识。备考中注意我国的各项改革所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涵、目标、方针和路径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必将积淀出中华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思想引领和行动风帆,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新的文化进步。这体现了()•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预测题型选择题)•【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因此,社会意识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①错误,④正确。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说明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②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先于也可以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③错误;故选C。•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①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③制度创新需要对已有制度的扬弃•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预测题型选择题)•【解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并不是制度创新,故①项错误;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而不是上层建筑,体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应当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②项错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同理,制度创新需要对已有制度的扬弃,故③项正确;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④项正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牧、农村增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是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安徽省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外流,不少耕地走向荒芜的现状,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让“愿意种地的”大户获得更多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而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中领军作用。针对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承包权利就没有了的顾虑,安徽省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向农民“确实权、颁铁证”,解决了流转农民的后顾之忧。•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安徽省在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为什么重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社会历史的主体•(预测题型非选择题)•【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农民是农村生产实践的基本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村的改革自始至终是由农民发起的、推动的。•③重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属于为什么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主要涉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从原因和意义角度说明为什么重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本文标题:专题12历史唯物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8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