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方案
***市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方案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和《****浅山丘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规划》,结合**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市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一、全市森林资源现状至2006年底,全市林业用地204.63万亩,有林地面积181.78万亩,疏林地面积5.17万亩,灌木林地2.95万亩,荒山荒地5.6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9.1万亩,裸露陡岩192万平方米,四旁树占地87.5万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724.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4%。有林地主要为人工营造的柏木纯林和桤—柏、砾—柏混交林,少量的马尾松、国外松或松柏混交林,在有林地中,林下无灌草覆盖的有40.31万亩。四旁树有大量的竹林和速生阔叶树如香椿、千丈、桉树、杨树等。全市森林植被较单一,一般由柏木构成,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结构简单,层次较明显。二、立体绿化配置方案(一)公路立体绿化方案1、公路绿化任务。⑴公路植树。我市辖区内有国道318线、省道205、304线,国、省道总长282.8公里,可绿化里程224公里,已栽行道树161.8公里,未栽植树木62.2公里,需要栽植林木6.2万株;县道总长708.5公里,可植树里程376.2公里,已栽行道树290.3公里,未栽植树木85.9公里,需要栽植林木8.6万株。现有公路行道树主要有杨树、小叶榕、水杉等,乔木行道树之间及路肩内一般无人工栽植的灌木和草本。⑵公路行道树下绿化。全市县级以上公路,共有宜绿里程714.1公里,宜绿未绿466.03公里,宜绿未绿中,船山区28公里、安居区90公里、蓬溪151公里、大英167.03公里、射洪30公里。2、公路立体绿化配置方案。道路乔木树种配置方式灌木花卉配置方式草配置方式国省道城市及城市近郊区杨树、水杉、大叶女贞单行栽植,杨树、大叶女桢株距为4—6米,水杉株距为2—4米。玫瑰、月季、红花继木用金叶女贞、栀子等围边,灌木可与草本团状或块状搭配,麦冬、葱兰、韭兰红土边坡用尤马藤或地锦覆盖,也可栽植合欢、三角梅遮挡国、省道农村区域杨树、水杉、大叶女贞单行栽植,杨树、大叶女桢株距为4—6丛生观赏竹、小叶女桢、栀子、珊瑚树灌木可与草本团状或块状搭配,扁竹根、美人蕉、大丽菊红土边坡用尤马藤或地锦覆盖,也可栽植米,水杉株距为2—4合欢、三角梅遮挡县道杨树、水杉单行栽植,杨树株距为3—4米,水杉株距为2—3米。小叶女贞灌木和草本配置相对简单,路肩以小叶女贞作绿篱多年生牧草红土边坡用尤马藤和常春藤覆盖(二)水系立体绿化方案1、水系绿化我市水系绿化主要以涪江、琼江、梓江、联盟河、白安河、青岗河等主要江河沿岸和麻子滩、跑马滩、寸塘口、赤城湖、黑龙凼等大、中型水库周围绿化。全市江河总里程546.3公里,可绿化里程331.6公里,已绿化264公里,未绿化69.24公里,其中未绿化船山区20公里、安居区22公里、蓬溪27.2公里、大英0.04公里;全市水利湖库总里程474.2公里,可绿化里程337.3公里,已绿化161.3公里,未绿化176公里。2、水系立体绿化方案水系绿化主要指我市涪江及其干支流河流绿化和大、中型水库库区绿化,其立体绿化的主要功能是营建水系干线绿地,建立稳定的水系陆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增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能力。具体方案是:江河沿岸绿化宽度20米,库区周围绿化宽度8—12米,在常洪水位以上的迎水面与之成30度夹角成行栽植。在涪江及其干流较宽的冲击台地,结合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乔木树可选择巨桉、杨树等,株、行距,2×2米或2×3米,靠水岸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乔木可选择垂柳、枫杨等耐水湿树种,林下可配置水竹、芦苇、铁杆芭茅等耐水植物。(三)林地立体绿化方案我市现有林地181.78万亩,其中柏木林分167.13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92%,纯柏林142.32万亩,占柏木林分的85%。无灌草覆盖的有林地40.31万亩,其中:船山区0.5万亩、安居区0.78万亩、蓬溪4.03万亩、大英12.5万亩、射洪22.5万亩。因此,林地立体绿化主要是柏木林分立体绿化,根据全市森林资源现状,对柏木林下灌草覆盖度低,有改造条件的林地,主要分为立地条件较差,以纯生态功能为主的陡坡柏木林地;立地相对较好,生态经济兼用的缓坡柏木林地和丘坡中、上部裸露荒山灌草地三种类型。实施立体绿化就是丰富林分结构,改善林相景观,最终目标要达到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形成复层林分的混交林,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的综合功效。1、陡坡林地的立体绿化方案。陡坡林地一般处于坡的中、上部,林地坡度较大,土壤瘠薄干燥,无有机质,水土流失严重,林种功能为生态防护林。这种林地分为郁闭度较大的有林地和郁闭度小于0.2的疏林地。立体绿化配置方案是:乔木(柏、砾、槐)—灌木(黄荆、麻砾、马桑)—草(白茅草、蓑草)模式。(1)有林纯柏林地立体绿化配置方案。适度抚育间伐:间伐对象为柏木树的病弱木、下层木、枯萎木和异型木等,坚持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柏留阔的原则,间伐强度小于30%,间伐方式采取不规则块状或团状间伐,间伐后的郁闭度控制在0.6—0.7范围内。补植:选择适度耐荫、抗干旱瘠薄的阔叶树,如刺槐、麻砾;灌木可选黄荆、马桑,麻砾也可按灌木经营;草本可选择白茅草、蓑草等,通过封山育林措施营建,加强人工管护。(2)陡坡柏木疏林地绿化配置方案。这种林分一般不进行间伐,只需将通过自然稀疏而枯死的下木进行卫生伐,然后按纯柏林地绿化方案补植补造和进行封山育林和人工管护。2、缓坡林地的立体绿化方案。全市疏林地5.17万亩,其中:船山区1.2万亩、安居区1.72万亩、蓬溪1.26万亩、大英0.49万亩、射洪0.5万亩。缓坡林地一般处于坡的中、下部,林地坡度较小,土壤相对深厚,肥力较好,林种功能为生态经济兼用型防护林。这种林地一般是郁闭度较大的有林地。立体绿化配置方案是:乔木(柏、砾)—灌木(林药)—草(白茅草、蓑草)模式或乔木(柏、椿、桤)—灌木(林药)模式和乔木(柏、椿、桤)—草(牧草)模式。(1)抚育间伐:间伐对象为柏木树的病弱木、下层木、枯萎木和异型木等,坚持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柏留阔的原则,间伐强度40—60%,间伐方式采取不规则块状或团状间伐,间伐后的郁闭度控制在0.4—0.5范围内。(2)补植补造的树种选择要结合当地林业产业现状和地块立地条件而定,如果当地有大型木材加工企业,补植地块立地较好,乔木层可选择乡土速生树种,如椿树、桤木,形成柏木—椿树、桤木复层林分,如果当地有木本中药材产业,可补植杜仲;乔—灌模式中的灌木可选择耐荫的林下中药材;乔—草模式中的草本可选择耐荫抗旱的牧草,发展林下养殖业。3、无乔木的灌草地和荒山荒地立体绿化方案。全市共有无乔木的灌草地和荒山荒地8.58万亩,其中:船山区3.3万亩、安居区1.34万亩、蓬溪3.76万亩、大英0.09万亩、射洪0.09万亩。立体绿化模式:无乔木的灌木草地和荒山荒地两种立地类型相近,因此,可选择一样的立体绿化模式。按裸露荒山和裸露陡岩的立体绿化方案进行。4、裸露荒山的立体绿化方案。全市裸露荒山有192万平方米,规划在2008年完成城市周围和国省道沿线裸露荒山可及视线范围内80万平方米的绿化工作;2009年完成全市城乡裸露荒山112万平米的绿化,并提升城区周围的绿化水平和档次。其中,船山区54.7万平方米、安居区43.3万平方米、蓬溪47.4万平方米、大英33.3万平方米、射洪13.3万平方米。立体绿化配置:为尽快绿化,遮蔽裸露岩石,减少水土流失,防止风沙化和塌方等自然灾害,可用耐旱灌—草覆盖。在生态地位重要、交通干线附近的陡岩,可用混泥土或绿色环保塑料网打网,喷泥浆或客土后再栽灌木种草;在非生态重要地区和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可人工打窝客土栽植,加强人工促进封山育林管护。灌木可选合欢、刺槐和麻砾等,攀岩植物可选择尤马藤和地锦(爬山虎)。(四)立体绿化的目标任务及进度安排。1、目标任务:至2020年,全市形成功能完备、结构合理、林相景观优美、乔灌草有机结合的立体复合型生态林业,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森林的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显著提高。主要建设任务是:全部完成国、省、县道公路、主要江河湖库、林地立体绿化。新增县道以上绿化总里程466.03公里;新增江河湖库绿化里程69.24公里;改造无灌草的有林地40.31万亩、疏林地绿化5.17万亩、灌草林地绿化2.95万亩、荒山荒地绿化5.63万亩、裸露陡岩绿化192万平方米,完成四旁植树1056万株。各区、县任务详见附表2。2、进度安排:项目建设从2008年起,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阶段完成。其中,市城区周围、国省道可视范围内裸露山体绿化2008年内完成。各阶段进度安排详见附表3。裸露陡岩绿化192万平方米,完成四旁植树1056万株。各区、县任务详见附表2。2、进度安排:项目建设从2008年起,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阶段完成。各阶段进度安排详见附表3。三、综合开发利用林下资源。(一)林下种植业。在全面立体绿化的基础上,综合开发利用我市丰富的森林下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助农增收。结合我市实际,林下开发主要有林—菌、林—药、林—牧等模式:1、食用菌生产。林下种植食用菌是对林地资源的深度开发,是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食用菌采收后的剩余物,回归林地,可有效增加林地腐殖质,培肥地力,实现林—菌双赢。⑴、食用菌生长环境我市林下发展食用菌的主要品种有木耳、蘑菇、平菇、香菇等。据有关资料,多数食用菌喜欢生长在潮湿、蔽荫、温热适度的环境里。⑵、林下种植的林地选择根据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在我市林下半自然条件种植,需选择森林景观植被较好,林分郁闭度较大的针阔混交林,发展木耳,最好选择砾—柏混交林,青冈棒可就近采伐作生产原料。地形选择在我市深丘和低山丘林区,小地形要选择地势相对较平、土壤较厚且有一定腐殖质的林地。⑶、生产规模根据以上条件,我市林下适宜生产食用菌的林地主要集中在射洪大部、其余县、区部分地方。全市总规模为14.91万亩,其中,船山区3.8万亩、3.9万亩、0.11万亩、0.1万亩、8万亩。计划至2010年发展5万亩、产值达到5亿元,2015年发展10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2020年发展14.91万亩,产值达到15亿元。2、中药材生产。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果树林下,可间种白芷、半夏、金争花、勺药等中药材。全市可供间种的经济林25万亩。计划计划至2010年发展10万亩、产值达到5亿元,2015年发展15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2020年发展25万亩,产值达到20亿元。(二)林下养殖业1、全市野生动物养殖现状为规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推动野生动物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射洪县金皇乐爽鹿业有限公司发展顺利,效益可观。目前,该养殖场共存栏梅花鹿232头,已开发出鹿血酒、鹿茸酒、鹿鞭酒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我市也开展了鸵鸟、雉鸡、虎纹蛙等人工繁育成熟动物养殖。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野生动物养殖场13个,驯养繁殖总量17092只(头),但总体规模不大。其中,梅花鹿养殖场1个、鸵鸟养殖场2个、雉鸡养殖场9个、虎纹蛙养殖场1个,均处于发展起步阶段。2、发展林下养殖野生动物的具体方案(1)今后发展目标我市野生动物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本着规范管理、积极扶持和促进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统一标识、推广标准化养殖等措施,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和扶持梅花鹿、鸵鸟、雉鸡、野猪、虎纹蛙等人工繁育成熟动物养殖场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对经批准从事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要引导企业减少初级产品销售,重点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2010年全市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企业达到32个,其中龙头企业达到15个,驯养繁殖总量达到120万只(头),其中,梅花鹿0.5万头、鸵鸟1万只、雉鸡100万只、野猪2万头、虎纹蛙16.5万只,总产值达到3亿元;2015年全市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企业达到65个,其
本文标题: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9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