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年级:四年级首备人:修改人:集体备课内容二次修改周次课题内容课时1小桥、流水、森林12高山、大海、江河13从不同角度画物体14我的书包15趣味纸笔插16自己做镇纸17自行车和摩托车18变写生画为装饰画19变照片为黑白的画110模仿画家画一画111蜡和笔的乐趣112拓印的游戏113弹涂的游戏114成群的动物115家乡绿梦116编织乐园117筒形玩偶118趣味布玩偶119造型别致的日用品120期末测式小桥、流水、森林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重点: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教学难点: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体验教学用具: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问:你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二、讲授新课:1、在轻松、欢快的音乐背景中,欣赏有关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本课中作品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问:这些画给了你什么感受?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种感觉?你能用适合的词汇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A国画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B油画列维坦(俄罗斯)――《深渊》C油画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三、布置作业: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记录表达自己的感受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五、作业展示与评价。自评、他评、师评六、小结七、板书小桥、流水、森林教学反思:通过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热爱大自然,培养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同学们能完成作业,课堂气氛良好。高山、大海、江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认识体现发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习用合适的词汇和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2、过程与方法:a、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画家笔下的大山大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并创作一幅风景画;b、在观察与比较中感受优美与壮美;c、举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展示会和座谈会。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欣赏大自然美感兴趣,能在自主、合作中体验学习乐趣。教学重点: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用合适的语汇和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欣赏的感受。教学难点:倾听音乐作品,临摹或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兴趣点:举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展示会和座谈会。观察点:中外美术作品的特色,优美与壮美作品的不同。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体验教学过程1、活动一;听一听:闭上眼睛,请学生倾听有关大自然壮美的声音(海浪声或气势磅礴的音乐)听了这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这些画给了你什么感觉?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2、活动二:想一想:还记得上节课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吗?比一比:《黄河激流》、《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议一议:在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把你的想法告诉伙伴。(小组讨论)做一做:看《黄河激流》这作品后,你能做出公们的各种动作姿势吗?2、活动三:找一找:《香雪》是以什么构成雄伟的画面?议一议:《神奈川冲浪》画面色彩统一在蓝色的调子之中,黄色的船只及近似于土黄色的天空和背景,与海浪的蓝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作家当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呢?出示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崇高美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辛苦,让学生知道与自然作斗争,是需要力量的想一想:你喜欢这些作品吗?如果你有这些作品,你会把它放在哪里?画一画:学学大师,合作画出一张大幅有气势的风景画。3、活动四:说一说:和伙伴合作,你开心吗?觉得今天自己表现怎样?评一评:哪能一组的合作画配合得最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4、活动五:以班为单位,兴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展示会和座谈会。五、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华听相关的音乐作品,用合适的词汇表达欣赏美术作品的感受。2、较高要求:能用合适的语汇表达自己欣赏作品后的感受,并能创作出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3、个性探究: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会与座谈会。六、板书高山、大海、江河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认识体现发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习用合适的词汇和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画家笔下的大山大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并创作一幅风景画,在观察与比较中感受优美与壮美;对欣赏大自然美感兴趣,能在自主、合作中体验学习乐趣。从不同角度画物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理解、描述和描绘出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呈现的不同外开特点和整体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写生对象,把握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选择不同的角度,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物体的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受物体造型美和创作的乐趣,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激发对生活美的感受和对美术的爱好。教学重点:理解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变化现象,并用线描写生的方法把对象在不同角度下的形象特征表现出来。教学难点:表现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象特征的方法。兴趣点:以设计新颖、结构新奇的卡通小物体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让学生从不常见的写生角度观察到物体不为人熟悉的另一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写生物体的正面、侧面、半侧面,体会不同角度下同一物体呈现的不特征,体会仔细刻画物体细节的趣味。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体验教学过程1、活动一:回忆与质疑。讲述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说一说:为什么达芬奇的老师要他画那么多次鸡蛋?(同一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开头会发生不同的变化)2、活动二:发现与探秘。想一想:这些同学画出来的叮当闹钟会是一模一样的吗?为什么?叮当闹钟由哪些几何体组成?(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现见解)3、活动三:欣赏与描述。你带来了什么文具(日常用品)?它是由哪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关系怎样?4、活动四:比较与探究。这位同学画的是同一个笔筒吗?他是从哪些角度画的?5、活动五:创作与评价。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五、作业要求加一个内容:你知道视平线吗?请把你带来的文具放在与视平线等高、视平线以上、视平线以下的角度仔细观察,说说它的变化。1、基本要求:尝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表现同一物体的外形特征。2、较高要求: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写生物体的整体特征。3、个性探究:描绘对象美观,画面构图饱满,细节特征鲜明。六、作业展评自评、他评、师评七、板书从不同角度画物体教学后记:通过学习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让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学生能完成作业,课堂气氛活跃。我的书包教学目标:1、体验与发现:发现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2、实践与创造: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3、欣赏与评论: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学重点: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教学难点:表现书包的立体感。设计有创意的书包。教学用具:画纸、铅笔、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体验教学过程:一、欣赏与引导1、学生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①相同点:都与长方形相似。(立体感受)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②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作品。二、感受与认知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示范写生步骤。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2、设计书包:(绘画设计与手工制作设计都可以)A、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①剪出纸盒的顶部。加入2个见容:b、从整体入手,把握文具的比例关系,用流畅的线条进行写生,注②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口袋、背带等形状,并进行美化。③制作纸书包时,书包盖子、口袋、背带等剪贴部份要先量一量。④粘贴。3、小组讨论交流作品的构思。4、学生自由选择写生或制作书包。学生自由想象。三、作业展评1、作品展示: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2、学生区别立体与平面作品的不同特点。四、板书我的书包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表现书包的立体感。设计有创意的书包。意细节的刻画。c、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品,提出评价要点,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趣味纸笔插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认知:立体构成的常识。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简单的笔筒的制作。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教学用具:教师:笔筒成品两个,纸立体构范例一张,供学生使用的色卡若干张,剪刀、美工纸、胶水。学生:剪刀、裁纸刀、胶水、尺子、彩笔等。教法学法:合作、探究、体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课题,以趣激学。1、出示一张图画纸。问题:谁能让这张纸站立起来?(折、卷、揉......)2、形成立体构成意识纸------平面经变形的纸形-----立体3、学生用小低片尝试折卷,使纸变立体,教师出示范例。4.引入课题:这张纸卷成一个筒,它能做什么用?今天,我们学习用卡纸来制作笔架和笔筒。(板书)(三)调动参与,启迪创新。1、纸笔筒的外形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2、纸笔筒的第一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分开)①、在制好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上,画出或贴上图样。②、将另制的图样镶插进去。3、纸笔筒的第二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合一)①、如何让图样从平面的纸中跳出来?②、教师示范:切折法。③、学生在小纸片上尝试不同的切折法,体验形成有趣的立体变化。立体就是我们站在野外,可以看见前面的景色,可以用手摸到左边的树,见到右边的小河,抬头看见天,转身见到一片田野。④、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制作笔筒中。4、纸笔筒的第三种做法:(插接的方法)①、在纸上画出四面的形状,标示需插接的地方,用尺子画出。②、剪出图形,剪开标示的直线处。③、插接造型。5、制作中的注意点:①、选择制作方法,确定纸的大小、形状。②、画纸样,注意图样要留出3cm左右,不切割。③、留出粘贴处,粘贴要牢靠。④、插接方法要注意插接处的剪切方法。6、设色涂色问题:笔筒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设色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两种复色的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寿终正寝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可以采用剪切图案装饰。7、欣赏教材范例。(四)、鼓励创新,操作体验。设计、制作一个纸笔筒,不得与课本雷同,除有困难的同学可参考课本。(五)、作品展示,评议总结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教师评介并小结课堂作业情况。(六)板书趣味纸笔插教学后记:通过学习立体构成的常识。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有
本文标题:岭南版(新)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9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