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禅学赏析——当代中国人的心理调适一、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谈起;二、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困境及其原因;三、禅修(静坐)是实现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一、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谈起《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由《水乐•禅境》、《木乐•禅定》、《风乐•禅武》、《光乐•禅悟》、《石乐•禅颂》五个乐章组成。水乐,溪山坐禅、踏水行歌;木乐,少林木鱼功、风幡心动;风乐,寺院铃声、山岳风涛;光乐,塔林四季,轮回鼓声;石乐,松山石歌、圆满禅颂。(一)禅的真义从严格的语言意义上来说,所谓“禅”这个名词,是“禅那”的简称,从巴利语jhana音译而来。梵语是dhyana。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是指一种精神集中,一种有层次的冥想。它是佛教很重要的而且是基本的修行方法。什么是禅?禅,是我们的真如自性;禅,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禅,是不尽的宝藏;禅,是艺术的生活。禅,有时空的普遍性;禅,有人生的平等性;禅,有智能的幽默性;禅,有尊严的规范性。禅,好比一朵花,为生命增色彩;禅,好象一撮盐,为世间添滋味;禅,类似一幅画,能美化环境;禅,如同一滴水,能滋润身心。禅,不限任何形式,有了禅,可以让我们认识般若本性;有了禅,可以将我们带入更高的境界。——星云大师:什么是禅?日本临济禅的代表人物铃木大拙(1870-1960年)认为:“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的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可以说,禅把蓄积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能量完全而自然地解放出来,这些能量在通常环境中受到压抑或扭曲,以致找不到适当的活动渠道……因此,禅的目标乃是使我们免于疯狂或畸形。这就是我所说的自由,即把所蕴藏在我们心中的创造性的、仁慈的冲动自由地发挥出来,使我们具有快乐和互爱的能力,但人们通常对此都视而不见。”——徐光兴:《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文汇出版社2007年版,第93页。在此定义中,有四个要点需要把握:第一,禅是人自我生命本性的艺术,是悟或洞察的艺术;第二,禅指出我们的本性从枷锁到自由的道路,它解放我们的自然精力;第三,禅防止我们精神疯狂和残废;第四,禅使我们具有快乐和互爱的表现。禅的特质或精神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自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法自然;二是心灵自由。《云门文偃禅师语录》中有一段问答。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春来草自青”。二是内在性。佛教认为,通过“禅”的修习可以“探究身心世界之奥秘,认识自己,开发本性潜能,激发出般若智慧,解脱以生死为中心的一切系缚,解决人本性中绝对自由之追求与客观现实的矛盾,达到常乐我净的涅槃彼岸,从而净化人心,庄严国土。”三是超越性。禅宗反对个人崇拜和偶像崇拜,为了扫除人们凡圣之相,常常呵佛骂祖,尤以临济、云门、丹霞、德山为烈。临济示众云:“向内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束,透脱自在。”丹霞更是敢作敢为,他一次在寺中挂单,因天寒无材取暖,便劈佛像烧火烤手。寺主发现后,破口大骂,并要将他驱逐出寺,而丹霞却说烧佛取舍利。寺主骂他:“木像哪有什么舍利?”丹霞说:“既然没有舍利,何妨再拿几尊来烧?”寺主哑口无言。印度禅二十八代世系表第一祖摩诃迦叶第二祖阿难第三祖商那和修第四祖优波掬多第五祖提多迦第六祖弥遮伽第七祖婆须密第八祖佛陀难提第九祖佛驮密多第十祖胁尊者第十一祖富那夜奢第十二祖马鸣大士第十三祖伽毗摩罗第十四祖龙树尊者第十五祖迦那提婆第十六祖罗喉罗多第十七祖僧迦难提第十八祖伽耶舍多第十九祖鸠摩罗多第二十祖舍夜多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第二十二祖摩孥罗第二十三祖鹤勒那第二十四祖师子比丘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菩提达摩(?-535年)是禅宗所公认的西方第二十八祖,东方之初祖。据说是印度南天竺至国(或作为婆门国、波斯国)国王第三子,名菩提多罗。从般若多罗学道,改号菩提达摩,简称达摩。意译为道法。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向马,二珠嫩桂久昌昌。菩提达摩于般若多罗尊入灭60余年后,在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由南印度航海东来,到达广州。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听说达摩大师到达广州,特派使臣到广州迎接。二祖慧可(公元487-593年)河南武牢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又名僧。慧可大师因母亲怀他之时,异光照室,所以长大后以神光命名。他自幼博览群书,尤精玄理,后往洛阳龙门香山投宝静禅师出家,游历各地讲学,遍学大小乘经典,至32岁时返回香山,终日静坐。经宝静禅师指点,他到少林寺找到达摩大师请求教诲。达摩去世后,一百多年间,二祖慧可将衣钵传于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在湖北黄梅县东山禅寺成为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606—706年),俗姓李,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生于隋末。唐高宗武德八年(625年)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他46岁这年,至蕲州黄梅东山(今湖北黄梅五祖寺)问法于五祖弘忍,在弘忍大师门下“服勤六年”,“不舍昼夜”,因聪明过人圆解妙悟而备受器重。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638—713年),俗姓卢,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涿县),其父谪官至岭南新洲(今广东新兴县东)。慧能幼年丧父,后移居南海,靠卖柴养母。有一天,他在市中卖柴,闻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随生求道之心。唐咸亨初年(670年),他安顿好母亲,便北行至韶州曹溪,居宝林寺,寺人称他“卢行者”。不久,他又至东昌西石窟,从智远学习禅法,智远劝他到黄梅东禅寺去从弘忍受学。咸亨三年(672年),他跋山涉水来到黄梅东山。弘忍之后的禅学南北分宗:慧能——禅宗南宗——主张顿悟神秀——禅宗北宗——主张渐悟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派,在唐末五代之际达到了鼎盛时期。禅宗的开山鼻祖达摩在传法与慧可时,曾说过四句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一花开五叶”:“一花”指达摩所传禅法;“五叶”指禅宗鼎盛时期先后产生的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宗派。宋之后,临济又分出杨歧、黄龙二支,史称“五家七宗”或“五派七流”。(三)禅的经典禅宗七经: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4、《楞伽阿跋多罗宝经》;5、《大佛顶首楞严经》;6、《维摩诘所说经》;7、《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刘德华毛笔写的心经(四)禅的影响1、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宗教方面的影响禅宗是中国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印度的佛教加以改造后新建的一个宗教,因此它带有中国民族化的特点。在中国宗教中,传统的宗教有祭祖敬天的宗法性宗教和道教,以及流传于少数民族中间的原始宗教等;外来的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一度在中国流传过,后来又消失了的摩尼教、祆教、景教(唐代天主教)等。但是不管是传统宗教,还是外来的宗教,其影响都没有禅宗这样广泛。就佛教内部而言,禅宗的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直觉顿悟法门或思想,使教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其不拘一格的修行方式,又给教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成佛解脱之路,同时也为禅宗吸收其他宗派的思想和融合各宗提供了方便。就佛教外部而言,禅宗的丛林制度也影响了其他宗教,例如,道教曾经借鉴禅宗的制度,建立了自己的丛林和清规。(2)思想方面的影响禅宗的开发自性和即心即佛的思想是宋以后儒家理学思想的源头。许多大儒,如朱熹、王阳明等人都从禅宗那里找灵感,以帮助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禅宗与道教的思想沟通更是明显。如禅宗讲顿悟、单刀直入的思维方式,道教也吸收了这一思想。到了明代以后,在社会上盛行亦佛亦道的思想,谈禅论道已成为时尚。(3)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禅宗在这方面影响可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一直有“学诗浑如学参禅”的说法。因此,不管是作禅或是作诗,都需要灵感,而这个灵感,就来自体内的领悟,它与禅宗所说的自心自性、顿悟的学说有共通之处。提倡无缚、无碍、不拘一格的创作状态,就是一种禅悟的境界;直观直觉,纯然任运,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而审美的最高境界,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这也是禅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解脱境界。因此“诗中有禅,禅中有诗”一直是中国文学家作诗和评诗的标准,像王维、苏轼等唐宋一代大家,其作品中都充满了禅味或禅机,读起来使人兴味无穷。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创作的影响。中国的书画等艺术创作,讲究幽深的韵味,从整体上体现出作品的感染力,将个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尤其在山水画里,作者总是追求禅宗所强调的那种与山水浑然一体,赏之有味、百看不厌的意境。在书法中,讲究运禅于中,下笔恰到好处,怡然自适,物我两忘,心手合一,表现出一种生动的、不拘形式的风格。妙玉品茶梅花吐蕊(4)对人格的影响禅宗对人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士大夫身上。禅宗开发人性,追求自然,又不拘形式,不落俗套,因而对士大夫人性的养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史上有许多人耽于山水,寄情于自然,与世无争,又行为孟浪,潇洒自如,被称为狂禅之士。禅宗的重直觉和轻视文字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人的思维也有过影响。在思考问题时,人们往往喜欢从感觉出发而轻视经验和不重推理。在武术中,也可看到禅的影响,练武要求讲究姿势,调息运气,从而进入一种气功态或禅境。在喝茶中,也可体验禅的意蕴。所谓“禅茶一味”,饮茶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坐禅的最高境界了。禅茶一味2、禅对世界文化的影响(1)禅对亚洲国家的影响从唐代起,中国的禅宗就开始向周边的国家传播,最早传入的是越南。唐代禅宗传入朝鲜新罗国,最先传去的是北宗,后来传去的是南宋,与中国一样,最后只有南宋仍然禅风大畅。宋代禅宗大规模传入日本,最有影响的是临济和曹洞二家,明代又有黄檗宗再次传入扶桑。可以说,早在12世纪时,禅宗已经在亚洲地区有了影响,并正式形成了禅宗文化带。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禅宗僧人将禅宗传到东南亚地区。当时有很多中国人到南洋谋生,他们在国外定居后,也邀请禅宗的僧人前去弘法,像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佛教就是由中国僧人前去建立的。到本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许多有名的僧人,如临济宗僧人圆瑛、太虚大师等都到过南洋地区讲经说法。50年代以后,禅宗进一步在东南亚各国得到传播。与此同时,在禅宗僧人的努力下,禅宗还传入了泰国、缅甸以及斯里兰卡等国,禅宗的经典也被译成了外文。(2)禅对西方国家的影响20世纪初,禅宗在日本禅宗人士的弘扬下,逐渐为欧美人士所知。到40年代,禅宗已经引起西方人士的兴趣。5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人热衷于参禅、学禅,认为禅宗能使人心得以净化,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学习禅宗无疑也是一种放松自己、消除紧张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西方学术界还有人认为,西方的思想已经进入了后现代时期,有一种末路的感觉。因此,要将科学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就必须到东方去寻找灵感,禅宗无疑是能够提供一种思路的因素之一,于是掀起了一股禅宗热。60年代,西方还成立了“欧洲禅宗联盟”。二、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困境及原因分析(一)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困境1、症状表现:焦虑容易紧张或着急;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或不安;容易心里烦乱;容易衰弱和疲乏;容易失眠或做恶梦;逃避工作或特定事物/不能集中注意力;躯体反应(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头晕等)。2、症状表现:抑郁大部分时间内情绪低落;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或兴趣明显减少;感觉全身疲乏无力,精力不足;食欲减弱,体重减轻;嗜睡或失眠/早醒;很难集中注意力;感到自己没有价值,过分地自责或有内疚感;有自杀的想法(60%),有时也会想付诸行动(-15%)。3、症状表现:偏执感到别人怀有敌意;猜疑别人会伤害我;别人很难改变其想法或观点;很难忘记别人过去造成的伤害;觉得某些人一无是处;经常责怪别人。4、症状表现:恐惧在特
本文标题:禅学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9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