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棉花黄萎病重发原因及可持续控制技术探析
棉花黄萎病重发原因及控制技术探析射阳县植保植检站1发生概况•我县自1954年发现棉花黄萎病病株,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几十年来棉花黄萎病由点到面逐渐扩展,目前发病面积约为种植面积的65%,成为我县棉田的主要病害。•棉花黄萎病在我县常年表现为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在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2近年棉花黄萎病重发原因分析•2.1日集月累,老病田带菌率增高,频繁调种,致病力变强•2.2气候条件适宜•2.3植株自身抗性减弱2.1日集月累,老病田带菌率增高,频繁调种,致病力变强•我县是棉花黄萎病老病区,经过多年的扩散蔓延沉积,现在有约1000公顷的连作棉田,日集月累,菌源十分广泛;另外大量涌入的外地杂交棉种,导致了致病性强的落叶型菌系在本地的迅速扩散,加重了发病程度和危害损失。2.2气候条件适宜•黄萎病苗期通常不表现症状,现蕾后开始发病,旬平均气温在24-26℃之间有利于黄萎病的发生发展,旬均温在27℃以上时病害发展受到抑制,高温期(27℃)出现的早迟和持续时间将影响每年的发病程度。从气象资料分析,我县6月下旬至7月中旬连续三旬在27℃以下的机率是61.1%,也就是说在我县棉花花蕾期有近三分之二的年份是适宜棉花黄萎病发生的。重病年苗情和花蕾期旬均温与常年比较表单株旬均温比常年低(℃)年份株高(cm)真叶果枝果节现蕾现蕾株率(%)现蕾面积(%)6/下7/上7/中199927.99.52.73.23.28991.21.32.22.2前三年平均23.29.11.71.91.968.571.52///200732.110.73.243.788.988.91.32.02.2前三年平均27.99.82.832.879.378.7///2.3植株自身抗性减弱•我县棉花品种较多,近年来每年进入我县的棉花新品种(系)在10个以上,削弱了品种的抗(耐)病的针对性。3防治方法探讨•3.1选用抗耐病品种•3.2轮作换茬•3.3培育无病苗•3.4带药移栽•3.5在发病初期连续用药•3.6保健栽培3.1选用抗耐病品种•重病田选择抗病性好、恢复补偿能力强的品种种植。如:鲁棉研31号、中棉所72、盐抗杂1号、苏杂3号。3.2轮作换茬•轮作换茬是防治棉花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农业措施,以稻棉轮作效果最好。3.3培育无病苗•钵床用药杀菌培育健壮苗•无土育苗3.4带药移栽•对株发病率在20%以上的重病田,移栽时用12.5%治萎灵液剂250倍液或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100倍液或枯草芽孢杆菌700倍液直接灌入钵塘,每株约用稀释液200毫升。3.5在发病初期连续用药•根据我站试验,在6月下旬棉花黄萎病发病初期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药,连续喷3次,用克萎星、腐殖·甲基硫菌灵、乙蒜素、治萎灵、多菌灵等的防效(病指)可达60%左右。3.6保健栽培•清沟理墒,减少渍害,增施有机肥、钾肥和微肥,做好氮磷钾配合施用,适时适度、少量多次搞好化调,调节棉株生理机能,提高抗病力。
本文标题:棉花黄萎病重发原因及可持续控制技术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9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