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篇一: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篇二: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中国近代史》简介《中国近代史(未删节本)》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中国近代史(未删节本)》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中国近代史(未删节本)》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中国近代史(未删节本)》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作者:分享《中国近代史》简介到:/名句(7)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科学的知识与非科学的知识比赛,好像汽车与人力车的比赛。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更多/名句《中国近代史》作者简介蒋廷黻(1895.12.7-1965.10.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宝庆人,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标签:##中国近代史资料#中国近代史内容介绍如果你发现本页的中国近代史简介/中国近代史内容介绍有错误,或者你有最新的中国近代史简介,都欢迎随时告诉我们进行更新。【篇三: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本书依据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反帝与反封建运动发展的节奏和文学发展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将近代中国文学的演变过程分为3个历史时期:(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文学的萌生与古典文学的衰落期;(2)维新变法时期——近代文学的形成与飞跃期;(3)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时期——近代文学的拓展与蜕变期。以此为线索,本书组织了上、中、下三编,全面细致地梳理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每编一开始有1个“概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每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主要特征,然后分章节详细、具体、客观地描述这一时期文学上主要的思潮、运动以及人物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将其放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评价。上编重点讲解了以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的创作情况,介绍了爱国诗潮、桐城派、宋诗派等的发展情况,论述了1840-1894年间小说与文论的发展情况;中编围绕着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这个核心,着重介绍了梁启超、黄遵宪、康有为等维新派作家的创作情况,也介绍了“同光体”、汉魏六朝诗派、常州词派等传统诗文流派的情况,并论述了谴责小说的兴起及具体情况;下编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大背景下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的状况,重点阐述了革命派作家的诗文和小说创作,也描述了近代戏曲、翻译文学等方面的情况。在民族生存危机、封建政治危机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下孕育发展的近代中国文学,犹如一部由数代人参加的,分别代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思想情绪和审美趣味的多声部合唱,其中虽有着杂乱与不和谐,但救亡与启蒙、反帝与反封建却是其共同的主题。本书从当代人的〔]兴趣和思想出发,将那些过去被忽略的小说、戏剧作为近代文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并鲜明地指出了近代文学的这一特征。本书是当时(1988年)最为详备、系统的一部近代文学史,填补了国内近代文学有零星研究而无“史”的空白。2009年本书再次重版,书中内容几经修订更加详尽、充实,更具权威性,更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作者简单介绍任访秋(1909—2000),原名维焜,字仿樵,笔名访秋,河南南召县人。1923年入开封河南第一师范,并常在《河南民报》副刊发表文章,后与白寿彝等人发起组织晨星社,发行《晨星半月刊》。毕业后又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组织草虫社,在《益世报》发行《草虫周刊》(后改旬刊),并担任编辑。1933年毕业后任教于河南洛阳师范。1935年再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学习,毕业后又回洛阳师范任教。1940年转河南大学中文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2年,经著名教授王毅斋先生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河南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委、民盟河南省第七、八届委员会顾问,民盟开封市主委、名誉主委。1982年后,任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大学中文系名誉主任,河南省文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顾问。他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国文学史家。他一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近代文学3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做出了富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贡献。他文史兼治,古今不隔,学问淹博,精进不息,给世人留下了数百万字的学术著作和丰富的精神遗产。其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集》、《鲁迅散论》、《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中国文学史散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袁中郎评传》、《袁中郎研究》、《子产传》、《聊斋志异选讲》等。目录绪论/上编概说/第一章近代文学的先行者——龚自珍/第一节生平及思想/第二节诗歌创作/第三节散文创作/第四节龚自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经世派作家的崛起/第一节经世派作家崛起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主张/第二节魏源/第三节王韬/第三章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第一节爱国诗潮的形成/第二节爱国诗潮反映的社会内容/第三节空前繁荣的讽刺诗/第四节爱国诗潮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四章桐城派的中兴与复归/第一节鸦片战争前后桐城派的发展与危机/第二节曾国藩与桐城派的中兴/第三节曾门弟子及桐城派的复归/第五章宋诗派及其他诗词流派/第一节宋诗运动兴起的原因/第二节宋诗派的诗歌理论/第三节宋诗派的诗歌创作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内容概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9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