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淮阴侯列传》课件(作者:黄炜)
︻淮阴侯列传︼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刘邦吕后淮安韩信故里遗址关于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韩信一生功绩•定三秦虏魏王擒夏说•巧夺赵胁燕国平齐地•重创楚围垓下灭楚军汉朝大将军韩信墓前祠堂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文章结构•1-3早年屈辱•4-7井陉之战•8被贬之后•9-10谋反被诛•11史官论赞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举选用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2.文化常识古代的“十二时”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出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十二时”,它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古人习惯上每天吃两顿饭,其中,“食时”是古人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时到9时,早饭叫“餐”;“晡时”是第二顿饭之时,指每天的15时到17时,晚饭叫“飧”(sūn)。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直到几十天漂洗完毕以后才罢。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内心胆小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匍匐者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淮安胯下桥遗址漂母遗食处文本研习:一、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1、请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2、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韩信早年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贫苦,且饱受屈辱。文本研习: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怒绝亭长----屈辱之中的自尊,漂母饭信----自信和抱负,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三、司马迁为什么单单从韩信的早年生活中挑选了这三个故事来写?文本研习:性格决定命运•韩信的忍辱负重,开阔胸襟,乐观自信正是他后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立下盖世之功的前提;他的知恩图报也是其悲剧的重要原因.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①挟持:胸襟,气度——苏轼《留侯论》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1、补充韩信“投项,不用,投刘,几死。无奈亡去。”幸遇“萧何追韩信”“拜为大将军”,才对刘邦“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等省略的内容。井陉之战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往东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王,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用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军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军用物资,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用什么办法对付他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分析第4节:•1、本段写成安君与广武君战前计议,广武君献计,成安君不用。•2、写成安君与广武君在作战方针上的差别,有何作用?•从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又为下文正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作铺垫。5、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晚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冲进赵军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斩杀了成安君,生擒了赵王歇。分析第5节•本段写交战经过和结果。6、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韩信于是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就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分析第6节•战后韩信礼待广武君(惜才,英雄豪气)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完毕后向韩信祝贺,就问韩信:“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把士兵置于死地就没有其他选择,只有拼死战斗,死中求生而获胜’吗?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况且我没有得到素有训练的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非把将士们置于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分析第7节•总结胜利的原因3、问题探究:分析4-7节(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明确:
本文标题:《淮阴侯列传》课件(作者:黄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1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