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不落窠臼:比喻不为陈旧格式所束缚,具有独创性。与“不落俗套”有别:不落窠臼偏重于有独创性;多用在书面语;“不落俗套”偏重于摆脱老框框;多用在口头语里。匠心独运: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不能用于形容制造工具等。独树一帜,谓树立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古代礼仪•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凶礼如:古代的“五服”制度(丧服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齐衰:。“五服”中列位二等,次于斩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有别于斩衰的毛边。具体服制及穿著时间视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大功:服期九个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大功。旧时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之丧,都服大功。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小功: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缌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军礼•指军事活动中的礼节规范。•包括出师、祭祀、誓师等西周时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全体出征将士列队,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号为“殉阵”,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统帅亲自将牲血淋在军器上,号为“衅”,象征性的将作战使用的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血。奇怪的是淋过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祭祀结束后的牛羊煮熟了,即“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肉”,分给将士们享用。春秋时期仍然保留这样的传统:将敌军的俘虏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并将其鲜血淋在战鼓上,号为“衅鼓”。誓师,是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古代出师宣誓:喝酒,拔刀,摔碗宾礼[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二为“时揖”;三为“天揖”。1、天揖(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行礼时,身体肃立,(见图解),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一般略高过眉心),俯身约6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2、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3、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4.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虽然恭敬,有时则表示倨傲。5、特揖:一个一个地作揖;6、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7、旁三揖:对众人一次揖三下。万福第1步:举手齐胸,但在左胸侧第2步:右脚后支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后来的万福,就像现在常看到的一样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第2步:右脚后支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第3步:微微屈膝并低头,口道“某某万福”嘉礼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婚冠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成为婚冠礼。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纳采婚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其礼物用雁。纳采环节从汉代起,纳釆礼就已经不仅限于雁了。当然,雁还是最重要的一种。奢靡之风渐兴,纳采礼依身份的不同而异。百官纳釆礼有三十种,且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羊、香草、鹿,取其吉祥,以寓祝颂之意;而以胶、漆、合欢铃、鸳鸯、凤凰等用来象征夫妇好合之意;或取各物的优点美德以激励劝勉夫妇,如蒲苇、卷柏、舍利兽、受福兽、鱼、雁、九子妇等。隋唐曾规定聘礼的定制,自皇子王以下至于九品皆同,标准为:雁一只。羔羊一只,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雍正初,定制,汉人纳采成婚,四品以上,绸缎、首饰限八数,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减二,果盒亦以四为限。品官婚嫁日,用本官执事,灯六、鼓乐十二人,不及品者,灯四、鼓乐八人。禁糜费,凡官民皆不得用财礼云。2013年11月12日,浙江义乌准新郎到浦江订婚,订婚规格按照义乌传统采取最高规格“十八担”,十八担除了酒、日用品等,还有8888888现金,这些现金的重量达到102公斤。在当地订婚彩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习以为常。不过结婚时女方不仅要归还彩礼,还要置办更多的嫁妆。“十八担”是最高订婚规格。“十八担”是义乌传统民俗中最豪华最利市的一种喜事级别。订婚的当天,男方家长要邀请自家的亲朋好友,带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在媒人的引领下,由舅舅带队前往女方家里送礼订婚。问名: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我国广东海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常用槟榔作为问名携带的礼物。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之后再行纳吉礼。纳吉:男方问名、问名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纳征: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请期: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亲迎:俗称“迎亲”。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通常是男家将婚期通知女家后,到成婚日,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亲队伍迎娶,新娘在家等候。起源甚古,唐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纳妃后》载:“夏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冠礼要在宗庙举行,主持者是将行冠礼者的父亲。首先,父亲要在行冠礼之前,先进行筮(占卜),以确定行礼的日期和参加儿子冠礼的来宾。然后将行冠礼的日期告诉宾家。到了这天,行冠礼的席位安置在宗庙阼[zuo做]阶(堂前东阶)北端。待来宾到达后,将加冠者从东堂领出就席,由来宾为他梳头、挽髻、加簪(用于固定头发)、著[纟丽][li离,亦读xi洗,用于束发的黑色帛]。之后在父亲的主持下,由事先确定的一位来宾,十分庄重地为他加冠,即将冠戴在他的头上,但加冠绝非简单地把冠带在头上。冠礼规定,加冠为三加,即始加、再加、三加,每一加要分别戴上不同形制的帽子,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始加,戴缁[zi资,黑色]布冠,表示该男子从此可以治人、治家;再加,戴皮弁(一种用白鹿皮缝制而成的帽子),表示今后该男子要为国家服兵役;三加,戴爵弁(一种像爵形状的黑色帽子),表示该男子从今以后,有权参加祭祀活动。如果是诸侯行冠礼,于三加之后还有四加,戴玄冕(又称元冕,一种外黑里红的礼帽);帝王天子行冠礼,则还要五加,戴衮〔gun滚〕冕。滚冕加冠之后,人们向加冠者敬酒以示祝贺。然后加冠者从西阶下,去拜见自己的母亲。再回到西阶东侧,由参加冠礼的来宾给他起“字”。因此,古人有冠和字都标志着已进入成年。最后,加冠者身着礼服、礼帽,带着礼品,去拜见兄弟姐妹。冠礼的仪式自周代形成一种固定的形式,以后历代相袭,只是加冠的程序逐步简化,有的减为二加,甚至一加,但仪式依然隆重、繁缛。男加冠女及笄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布投壶之令(规则),主要有:必须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等等。至此,司射上堂对宾行揖礼,禀告宾:“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座射”(意思是三耦都已射毕)宾行揖礼还。射礼讲求立德正己、礼乐相和。倡导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礼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重视人的道德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健康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飨礼: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宴礼:周天子招待诸侯设享礼,招待诸侯之卿用宴礼。享礼用体荐(宴享时,将牲的半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宴礼用折俎(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洁身净心,以示虔诚)、递上国书。《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物。各年龄段称呼序号称呼年龄序号称呼年龄1襁褓不满周岁10弱冠男子二十2黄口婴儿11而立之年三十岁3孩提二三岁12不惑之年四十岁4始龀七八岁13知天命之年五十岁5垂髫幼年14耳顺(花甲)六十岁6总髻总角幼年童年15古稀之年七十岁7总发束发童年少年16耄耋之年八九十岁8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17期颐之年百岁9及笄之年十五岁(为成年)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2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