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5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镜头三:把欠债的人手脚捆绑,困在一处,并且威胁其如果不还钱就不客气!•请你分析以上三类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为什么?镜头一:砸开他人车窗,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镜头二:听从老板吩咐,在食品制作中添加地沟油。(提示: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一、了解罪与罚镜头一: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罪;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镜头二: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镜头三: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刑法的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P52刑法的主要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P521、刑法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一般违法行为属于违反了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犯罪行为刑法属于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对社会危害程度严重应受行政制裁的处罚应受刑罚处罚2、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特征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周永康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2)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3)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犯罪刑罚处罚3、什么是刑罚?它的种类有哪些?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4.刑罚的种类刑罚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没收财产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行为。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境的刑罚方法。加强自我防范有人说:“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你怎么看?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品学兼优——结识游手好闲的“朋友”——旷课——自责——放纵偷东西、打骂同学(学校纪律处分)——经常偷窃”(公安机关拘留)——网吧玩游戏——拦路抢劫——判刑(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要防微杜渐,加强思想品德教育(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4、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本文标题:第5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4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