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林毅夫的故事•林毅夫,男,原名林正义(到大陆后改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1]、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全国政协常委[2]、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于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2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2012年6月,世界银行副总裁的任期已届满,回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继续任教。•2014年,林毅夫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林毅夫据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毅夫”。•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负责接待外宾参观第一线连的任务。•这个连的位置正在马山,是全金门距大陆最近的据点,退潮时离对岸直线距离只有2300米,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军民的活动,所以多年来都是金门防务部接待外宾眺望的明星据点•林毅夫自己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林毅夫曾听人说,十年前,金东题旅部某连有一名搜索排长,从天摩山下由后屿坡泅水到对岸。当时这名排长事前向蛙人借了“蛙鞋”,只说要下海学游泳,泅水的当晚到一家小店吃了一碗绿豆汤,第二天一早对岸就广播,宣布那名排长“起义归来”。•这个故事给了林毅夫极大的启发,他的心情豁然开朗。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了。•林毅夫身材高大健壮,平素爱打篮球,且技术超群。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投奔大陆不久,林毅夫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专业。对于林毅夫的“弃暗投明”,当初许多人并不了解。林毅夫最初想上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可是,校方以其“来历不明”将之拒之门外。在北大,林毅夫以其既谙熟西方经济学理论、英语口语又非常流畅的优势,很快即在同学中脱颖而出。•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大陆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西奥多·舒尔茨。舒尔茨自然不会放弃到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宣讲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机会。当时,北大为找一个翻译颇费了一番心思,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惟一人选。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一天,舒尔茨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林毅夫本以为舒尔茨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能师从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舒尔茨,是许多经济学人士梦寐以求的事情,林毅夫自然欣喜若狂。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他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林毅夫的妻子名叫陈云英,与林毅夫一样,陈云英也出生于台湾。两人婚后,感情非常融洽。陈云英在一所中学里教授语文。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陈云英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1979年5月16日夜里,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见了。•当时,陈云英的大儿子已经三岁了,她又身怀六甲。家人都以为林毅夫不在人世了,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是,生性倔强的陈云英坚决不相信丈夫已去世,她经常以泪洗面,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数年后,陈云英突然接到林毅夫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欣喜若狂,当即决定前往美国,与丈夫团聚。1983年,陈云英带着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在美国的4年中,陈云英和林毅夫不在一个城市,没法互相照顾。陈云英一边带孩子,一边上课写论文,花一年半时间拿下了美国爱丁保罗大学特殊教育硕士学位,31岁开始攻读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好多次,她刚给孩子做完饭,接着又跑进教室,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中国炒菜味。她最终坚持下来了,拿到了博士学位。1987年林毅夫回国,同年的6月18日,陈云英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八天,就追随丈夫回到了北京。•1987年,林毅夫回到了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林毅夫先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3年后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鉴于林毅夫对中国经济现象的独到研究和见解,以及他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地位,一些著名学者预言,他将是我国最有可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台当局防务部门2013年5月28日表示,林毅夫是“敌前叛逃的罪犯”,有违军人忠贞气节和武德价值,对于他的返乡问题,台当局立场至今并未改变,在处理上绝无模糊空间。•台“防务部门”在新闻稿中表示,1979年,时任金门马山连连长林正义(林毅夫原名)游渡至大陆,“前线投敌”,台当局对此案处理的立场至今并未改变,台当局防务部门、内政部门及“陆委会”曾多次公开表达“人道考虑同意入境”、“法律责任依法处理”、“叛逃行为予以谴责”等处理原则。林毅夫目前仍在台防务部门通缉中,他若到案将被“依法处理”。•林毅夫在2008年2月被任命为世银首席经济学家兼副总裁,成为首位在世界性金融机构担任高职的中国人士。他在世银的任期最近届满。•2007年10月31日,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发表题为“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的演讲。林毅夫作为首位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发表演讲的中国学者,阐述了他对中国特色经济改革模式的理论思考。•林毅夫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年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名字命名。从1946年开始,该讲座每年从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学者中挑选出一位担任主讲人。在过去60位主讲者中,有14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文标题:林毅夫的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5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