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概述•三叉神经痛(TN)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的、剧烈性疼痛。•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在50~70岁,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的趋势。年发病率男性约为3.4/10万,女性约为5.9/10万,略多于男性。•被称为“天下第一痛”。解剖三叉神经节第二支上颌神经三叉神经是脑神经中粗大的神经之一,是感觉运动混合神经,也称为第V对颅神经。它从脑干部发出后,即分成较粗的感觉神经根及较细的运动神经根。解剖三叉神经有三个分支,具体部位是:第一支支配前额第二支支配眼眶下方的面部,第三支支配下颌。在临床医学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一支或两支合并发作。三叉神经皮支分成布区:分类原发性:(1)应用现有的各种检查手段未发现明显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2)无神经系统体征,如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运动正常,角膜反射无异常。继发性:(1)有明确病因可查,疼痛只是由机体其他病变如炎症、肿瘤等疾病侵犯三叉神经引起的临床症状;(2)一般尚有神经系统体征,如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感觉减退、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疼痛呈持续性,并常合并其他脑神经麻痹。病因:中枢性病因:周围性痫样放电,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也有认为病因在脑干,轻微刺激面部触发点,刺激可在脑干内叠加,引起一次疼痛发作。周围性病因:是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后根部分病变。各种压迫病因,如听神经瘤、脑膜瘤、血管畸形等均可促发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疼痛特征1234先兆:发作前多无先兆,疼痛骤然来临由骤然停止,发作间期无疼痛感。性质:为电击样、闪电样、刀割样;疼痛发作严重时,面部可扭曲或凝固。持续时间:每次发作一般不超过2分钟,但发作后患者可有面部残留钝痛或烧灼感。频率:早期发作数日一次,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数分钟一次。病程可周期性发作,周期数周至数月。5常有扳机点。临床表现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特别敏感,稍加触动就可引起疼痛发作。常位于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某处,如上下唇、鼻翼、口角、颊部、舌等部位,这些区域都称为扳机点。下颌支疼痛多因下颌动作(咀嚼、说话、哈欠)引起,直接刺激皮肤触发点诱发疼痛少见。上颌支则多有刺激扳机点引起(上唇外1/3、上门齿、颊部、眼球内侧),洗脸、刷牙、剃须、擤鼻涕均可诱发。扳机点临床表现痛性抽搐: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伴发症状:面部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结膜充血、流泪、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拔牙史:有些TN患者,由于疼痛牵涉到牙齿,常疑为牙痛而坚持要求拔牙,故不少TN患者有拔牙史。神经系统检查:原发性TN患者,无阳性体征;继发性TN患者,伴有面部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听力降低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诊断:疼痛区符合三叉神经分布区域面部扳机点符合三叉神经痛特点疼痛性质符合三叉神经痛特点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治疗124药物: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最常见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封闭治疗3放射治疗:伽马刀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神经周围支撕脱术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焦虑知识缺乏疼痛入院护理措施饮食护理:清淡、避免粗糙、辛辣食物,严重者流食症状护理:帮助病人了解疼痛的诱因,指导减轻疼痛方法用药护理: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一般护理:环境安全、安静,避免环境刺激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用药护理遵医嘱首选卡马西平,主要是抑制三叉神经的病理性神经反射。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量,疼痛控制后逐渐减量,以预防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眩晕、嗜睡、恶心、步态不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对症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告知患者洗脸、刷牙、剃须、咀嚼时动作要轻柔,吃软食,小口咽,以防止疼痛发作。鼓励患者适当参加娱乐活动、进行指导式想象、气功疗法,以利于患者松弛身心、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而减轻疼痛。术后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加量、减量观察三叉神经痛缓解情况观察有无面部麻木、面部轻瘫、复视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发现颅内血出院指导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诊,术后如有复发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避免让面部受风,季节变化时要留意保暖,预防感冒。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三叉神经痛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5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