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顺德区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情况 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顺德市城乡贫富差距状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贫富差距问题却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哪里?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贫富差距问题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小组于2011年2月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对顺德区城乡贫富差距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分析报告。一、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汇总(一)顺德市地理位置及人口情况顺德位于广东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正北方是广州市,西北方为佛山市中心,东连番禺,北接南海,西邻新会,南界中山市。顺德区现有常住人口130万,流动人口近120万,实居人口超过了250万。在佛山五区人口总数中占了40%左右,是五区中的龙头老大。其中容桂街道的实有人口为45万,是顺德区人口最多的一个镇(街道),接近澳门特区46.5万人口的数量。而流动人口多于常住人口的镇(街道)也数容桂镇(街道),为27.4万比21.8万。流动人口多于常住人口的情况在顺德区有持续发展下去的趋势。(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问卷对象总数为300人,其中男调查对象为150人,女调查对象为150人,64.67%的调查对象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30岁。34.33%的调查对象有3位家庭成员,45.67%的调查对象有4位家庭成员。47.34%的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者高中,也有28.47%的调查对象受过高等教育,即大专学历以上。2、调查对象经济的主要来源30.67%的调查对象的家庭收入以务工或经商所得,同时,也各有18.67%的调查对象家庭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或家禽养殖工作。44.33%的家庭收入约3000到5000元,23%的家庭收入为5000到15000元,同时也有31%的家庭收入少于3000元。3、调查对象的家庭储蓄52.33%的调查对象有5000到50000元的存款或债券,也有20.67%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存款或只有少量存款,有17%的调查对象有10万的存款。53.33%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够维持去年的经济收入甚至高于去年的经济收入,36.67%左右的调查对象表示不能维持去年的经济收入。4、调查对象对贫富差距的看法(1)调查对象对住房的看法46.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住房条件一般,34.6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住房条件比同村人的住房条件好,仍有25.33%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住房条件比不上同村人。(2)调查对象对收入差距的感受34%的调查对象明显感受到收入差距悬殊,其中32.33%的人认为可以接受,16%的人认为收入差距不明显,17.67%的人对这个问题表示毫不关心。24%的人认为贫富差距问题很不合理,社会主义不该有这么大的贫富差距。26%的人认为虽然不合理,但不可以避免,31.66%的人觉得合理,认为在按劳分配制度下肯定会出现贫富差距。94%的调查对象认为贫富差距会影响收入差距,居住条件,教育水平。(3)调查对象对收入差距原因71%的人认为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影响。83.67%的人认为贫富差距影响自己的幸福感,16.33%的人认为无所谓。92%左右的人认为在老板与打工者,弱势群体和特殊利益集团还有有权的和没权的人群中存在比较大的贫富差距。78.33%的人认为缩小贫富差距的途径是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优惠,71%的调查对象认为缩小贫富差距依靠国家对就业的重视,鼓励就业创业和社会再分配的完善,缩小收入差距。二、对顺德区城乡贫富差距状况的分析(一)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1、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30年以来,顺德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7%。20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14.6%。高档时尚消费品大量进入百姓家庭。2、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顺德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做好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工作,全年征集各项社会保险费16.2亿元,基金征缴率为98.7%。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2010年底止,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6.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48.6万人,工伤保险44.6万人,失业保险44.6万人。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去年共发放低保救助经费3037万元。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顺德区政府安排1900万元专项资金对失业群众实施就业和创业的特殊援助,推出多项措施推动本地人就业。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和区、镇、村三级劳动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大力开展失业培训,年末登记失业率为4.27%。(二)城市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的贫富差距也明显拉大。其中,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尤为突出。在我们所设计的顺德区城乡贫富差距情况调查问卷当中,有一个这样的问题:“您所在的农村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对于这个问题的调查的结果是(如图显示):从图表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有关收入差距是否明显的这个问题中,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收入差距是明显的,其中有34%的人认为收入差距明显,而且出现贫富悬殊的现象,32.33%的人认为差距明显,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收入差距不是很明显。整体来看,市民和村民收入都在不断增加,但两类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从顺德区政府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得比值来看,顺德区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另外,城乡人均收入的比值和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表明,顺德区城乡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已很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三)城乡贫富差距形成原因分析1、城乡贫富差距的形成因素在所设的调查问卷问题当中,“城乡贫富差距的形成因素(多选)”的调查结果(如图表)所示:其中71%的人认为是“政策因素”造成城乡贫富差距,也有人认为是劳动力的多少、耕地的得失、因病因残及教育致负债等因素造成贫富差距的,其中劳动力因素占61.67%,耕地的因素占60.68%,病残因素占40.33%,教育因素占52%,其他因素占55%。2、政策性因素对贫富差距的影响(1)现行财税体制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它主要表现在:①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由农民承担。供给公共物品,本是政府的—项重要职能,但政府只承担了城市公共物品的提供。②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由农民自己承担。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实际上具备公共产品的性质,应由国家来承担。这也导致农村受教育水平低下,失学率高,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③从纳税额占收入的比例来看,对农民来说这一比例远高于城市居民。④农村实行净税收,城市实行净福利政策。在城市实行的住房、采暖、医疗、保健、通信和交通等福利性补贴政策等,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计划经济年代,国家侧重发展工业的方针,造成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大。改革开放后情况有了改善,但国内价格形成惯例中,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着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此外农产品在销售流通环节中,各级的经销商也获得非常高的利润,使农民应当得到的利益被不合理分割。(3)城市壁垒排斥农民工现代城市工业与乡村传统农业之间生产力存在显著差异,愈来愈多的农民工到城市打工。但是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参与工业化过程的权利,尽管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但由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存在限制,不易通过自由迁移来改变身份和分享整个经济增长的成果。农民工流入城市打工,在付出同等劳动的前提下,薪金和福利一般低于城市工人。(4)政府对农业投入相对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可耕地少,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缺乏自己科研的能力,农业产业规模小,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进入21世纪后,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增度,但相对于长期贫血的肌体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对农业投入仍需稳定持续增加。3、其他因素对贫富差距的影响(1)农村高素质人才缺失政府和农民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从教育中提拔并且培养的精英(包括农村的)大多数是就业于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能够创造很高价值的精英都是流向城市,农村很少会得到教育的回报,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2)人均耕地面积小顺德地区农村人口量大,人均耕地量小,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疾病及意外事故当前社会保险覆盖面不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任何家庭医疗费用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调查中发现,个别家庭因为亲人患重病或车祸等意外事故,致家庭经济崩溃坠入贫困之列。三、缩小城乡差距的办法及建议“怎样才能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33%的人认为要加强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优惠;62%人认为国家应更加重视农民工就业、创业;49%人认为必须完善社会再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38%人认为要大力提高富人的素质。综合以上调查情况,我们认为,解决顺德市城乡贫富差距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完善税制与强化税收征管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个人所得的存量、增量及变量的调节遏制高收入阶层的过快增长,同时弥补政府转移支付、扶贫等方面的资金不足,从而1、改善个人所得税制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能力,将现行的分项税制改为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性所得税制,以堵塞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漏洞。将一些高收入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实行累进税制,对收入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征税标准。对财产转移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社会保障税、证券交易税、个人财产税和奢侈消费税等,其原则是富者多交,贫者少交。2、对高收入阶层加强监管强化税收的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可以迅速有效地遏制贫富两极严重分化趋势。对一般只有高收入阶层才能消费的项目,要适时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对偷税、漏税、逃税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二)提高低收入者就业率1、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有效途径。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就业形势持续不景气。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扩大内需的情况下鼓励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同时,采取措施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2、大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以就业信息服务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提供转业或再就业培训,消除失业与职位空缺共存的现象,推动行业、职业、专业间的人力资源分布和收入均等化。减少有人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有人没有工作的悬殊局面。(三)取缔非法收入和限制不合理收入1、制止权力的市场化和货币化严格执行公务员和企业经营者个人财产和收入申报、核查制度,严禁行政干部参与商务活动,防止卖官、买官和跑官现象。同时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依法严惩寻租、腐败、钱权交易的暴富者,加大惩罚资金外逃的力度。考虑设立勤政廉政金。尽量用公开市场竞争的方式完成各种交易,比如用公开竞价。防止评估、审定中的走过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应组建专门的国有资产监护机构,严密监视国有资产的运作、收益情况,防止各种侵吞行为。加强公众监督,提高行政体制和制度的透明度,打破暗箱操作。2、排除非自然垄断因素,消除市场准人歧视垄断、腐败、寻租等所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是社会反映最强烈的,它极大地挫伤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妨碍了市场良性竞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要通过完善制度和法规,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规,消除制度和法律漏洞和真空,减少不合理却合法现象。政府同时要考虑将企业的一些没有保密需求的信息,包括盈利情况公开,便于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要规范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及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行为,对于垄断性的行业征收特别的税收。对各种黑色收入进行严厉制裁并曝光。(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1、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的参与和决定能力。加快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质量,生产高质量、低农药残留的绿色农产品,加强出口能力。积极扶持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2、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大教育对农业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如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业的
本文标题:顺德区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情况 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5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