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编先秦文学一、概述(一)先秦文学———指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文学,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1、文学起源(1)生产劳动(2)宗教活动(1)是最早的文学式样,是诗歌发展的源头.(2)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口头//////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是与原始的音乐,舞蹈融为一体的.2、原始诗歌《弹歌》《蜡辞》3、古代神话(1)是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原始人的口头创作。记录于现存的古籍《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书中。(2)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3)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的诗歌、小说都有很深的影响。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初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称《诗经》。(1)《诗经》的编集采诗(国风、小雅部分)献诗(颂、雅大部分)(2)《诗经》的思想内容a、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b、反映兵役和徭役生活。d、表现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c、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a、根据乐调分风雅颂160篇,十五国风,民歌。105篇,贵族文人所作40篇,祭神祭祖乐歌。b、根据创作方法分赋比兴陈述铺叙。打比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4)《诗经》的表现形式四言为主,重章曡句。(3)《诗经》的“六义”《氓》《硕鼠》《伐檀》5、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的一种新诗体,(1)特点:句子长短参差,多用语气词“兮”,常采用楚国方言。(2)代表作家屈原A、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B、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C、代表作《离骚》: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诗歌。D、艺术特色:以炽热的感情,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辞藻,表现其崇高的思想和光辉的人格。6、散文(1)历史散文(史传散文)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叙事为主。(2)哲理散文(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各自阐述政治、文学观点、以论说为主。历史散文A.《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编年史,记叙了250余年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价值:长于叙事,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刻画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语言特色:简练含蓄有很强的表现力。B.《国语》a、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五百余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片断。b、以记言为主,主要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C.《战国策》a、是一部国别史,是以战国时期的史料编篡而成的。b、主要叙说策士们奇计异策,重义任俠,思想比较驳杂。c、文学性比《左传》更强,写了600多个人,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丰满。《触龙说赵太后》诸子散文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阶段: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论语》A、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文集。B、文章大多篇幅短小,有许多简明深刻的格言,文辞简古,平实洗练,迂徐含蓄。《墨子》A、是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大多为语录体,也有议论短文。B、主要内容“非攻”“兼爱”。C、文字浅显,质朴无华,善用具体事例说理,逻辑严密,多用排比。《孟子》A、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B、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善用精当的比喻来说理,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庄子》A、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的论著集,是道家经典之一。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B、在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风格独特。C、善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情节很强的寓言故事来表达抽象的哲理,把文学和哲学融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充满情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荀子》A、是荀况及其门人的论文集(都是长篇专题学术论文)。B、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各方面。C、文章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D、代表作——《劝学》《韩非子》A、是韩非的政治论文集B、条理分明,逻辑性很强,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词锋犀利,语气严峻,多用寓言。7、寓言是寄托某种事理,具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简短故事,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性质。(1)用拟人手法写的故事,(主要是动物拟人化)。(2)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某一类人的故事,往往是///////////突出这类人的某一特点。(3)对后世的小品文、短篇小说乃至戏剧,都有直/////////接的影响。A、在思想内容上,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诸子散文B、在文风上,皆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共同特点C、在语言上,都十分讲究文采和修辞。D、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已确立了论说文体制。思考与练习1、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2、掌握《诗经》产生的时代、作者、分类等情况。3、解释“风、雅、颂”、“赋、比、兴”。4、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共同特点?5、解释《庄子》。6、试比较《韩非子》与《庄子》寓言的不同之点。7、何谓《楚辞》?8、解释《离骚》。静女选自《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是一首情趣盎然的恋歌,情诗。月色融融的春夜,一对情人相约在城角幽会。小伙子如约赶来却不见姑娘的影踪,急的抓耳挠腮,进退不得。那调皮的姑娘自有心眼,她躲在暗中,把这一切全都看个明白。当她意识到小伙是真心实意爱她时,她勇敢的走上前,把刚从牧野里采来的红茅草送给小伙子做为定情礼物。小伙子忙接过礼物,连声夸奖:真漂亮!真漂亮!说实在的,茅草有什么美的,那是因为美人所增。男子去赴约会,不见女子而焦躁不安女子赠物,向男子表示爱情男子向女子表示爱慕之心写作特点:以铺陈直叙的写法表现纯真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理很有情趣。(一)《诗经》二、诗歌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桑之落也,其黄而陨。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而卜尔筮,体无咎言。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以尔车来,以我贿迁。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及而偕老,老使我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弃妇之口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经过,强烈的谴责了氓负心背德的卑劣行径,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损害、受奴役的现象,有力地揭露了夫权制度的罪恶。写作特点以叙述为主,插入抒情和议论,运用比兴手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比、兴抒情议论氓选自《卫风》(1)相恋、结婚(2)受虐(3)被弃无衣选自《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同‘匹’,伴侣2、仇敌。通“襗‘内衣下衣一同出发这是一首军中歌谣,颂扬了军人团结一心抗御外侮的激越豪迈的气概..语助.整理...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节奏感强,抒发感情,回旋跌宕。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前三章写士卒离家远戍,饥渴劳苦。四、五章述士卒作战不停,将帅车马威武的情景。写士卒归途的苦楚和伤悲。这是一首反映戍卒生活和心情的诗。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在归家途中的追思,描写了戍边的艰苦和戍卒的哀怨悲伤。选自《小雅》的“鹿鸣之什”此诗之佳,全在末章。1、描景状物,形象准确。2、借代之法,含蓄有味。3、以物拟人,义在言外。4、托物寄情,含义深微。5、情景交融,意境丰满。6、对偶叠字,铿镪悦耳。答:1、这一章写戍边兵士归途雨雪饥渴的苦楚和痛定思痛的心情。2、迭字的运用,情景交融的境界。(附本章译文:想起我离家的时光,杨柳啊轻轻飘荡。如今我走向家乡,大雪纷纷扬扬。慢腾腾一路走来,饥和渴煎肚熬肠。我的心多么凄惨,谁知道我的忧伤!)思考与练习简述《采薇》最后一章的内容和艺术手法。(二)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主张举贤任能,立法富国,坚持合纵联盟,西//////////////////////////////////////////抗强秦。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湘夫人选自〈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祀乐歌加工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11篇。“九歌”是古乐曲名。〈湘夫人〉和〈湘君〉是姊妹篇,描写了湘君和湘夫人这一对配偶神的爱情悲剧。〈湘夫人〉写的是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诗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湘君的复杂的内心活动。丰富的想象、浪漫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互相交织,使得诗篇既带有人的真情实感,又焕发神的浪漫气息。开篇四句情景交融久负盛誉。全诗语言精美,节奏婉转,韵味隽永。湘夫人(《九歌》)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不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思考与练习26页第一、四题。愁:使…愁.罔:动词,编结。擗:剖开。骤得:屡次得到。遗:(YI)抛弃。(WEI)赠送。容与:徘徊不前的样子。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等待幻想失望背诵橘颂选自《九章》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縕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第一段,诗人着力于咏物抒情,歌颂橘树的内外美质。第二段,诗人侧重于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和坚贞的情操。《橘颂》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被后人誉为“咏物之祖”。通篇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拟人咏橘,塑造了桔树“任道”者的崇高形象,又用象征的手法述志,寓坚贞爱国的情志于桔树形象之中这首诗构思精巧,它把个性鲜明的人和富有特色的桔、把理想的桔和自然的桔熔为一体,使诗中的桔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练习题简述《橘颂》一诗的艺术手法。答案:课文26页[题解]中。诗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句,“兮”放在句末,还不是完全的楚辞体,颂桔颂人思考与练习题1、简述《氓》这首诗的思想内容。2、分析《氓》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将下面一段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的字词“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答:这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弃妇之口叙述自己恋爱、结婚、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之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7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