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发展经济学 古典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五章古典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李嘉图停滞状态经济增长模型第三节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第四节三种理论的比较亚当·斯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而他也因此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他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创建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在价值论上,不仅论证了劳动价值论,而且还确定了这一原理的最早理论体系。它的深刻见解为后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针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运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节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研究》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我们可以从现代增长理论角度来重新审视斯密的增长理论一、国民财富增长是劳动生产力和资本积累的函数增加国民财富的两条途径*斯密思想的假设*1.1增加国民财富的两条途径(一)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的分工决定劳动生产率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1)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二)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增加工人的数量→增加国民财富。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地租和利润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这些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通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1.2斯密思想的假设假设给定一个生产的时期(比如一年),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在这个期间内全部耗费完毕。资本仅仅由预付工资构成(工场手工业)假设工资率保持不变,并保持在自然工资率水平上。假如工资提高到自然工资水平以上→人口增长→工资下降到自然工资水平二、增长方程(1)斯密的总产出方程:Q=W+R+P,W代表工资,R代表地租,P代表利润。Q=W+S=ωL+S,S是剩余=R+P,ω表示工资率。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是(1-c)S,用于消费的比例是c,由于斯密假定资本仅仅由预付工资构成,因此扩大再生产的资本全部用来购买劳动力,新增加劳动力:/)1(ScL二、增长方程(2)当下一个生产时期开始的时候,这个经济的劳动量为:L1=L+ΔL,该生产过程结束时的总产出Q1=W1+S1=W+(1-c)S+S1假定资本家和地主用于消费的比例是c1,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是(1-c1)S1,新增劳动力ΔL1=(1-c1)S1/ω生产过程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继续下去。资本积累率(收入增长率)在第一时期是ΔL/L,在第二时期ΔL1/L1,第三时期为ΔL2/L2二、增长方程(3)现在我们以q,q1,q2表示不同时期的劳动生产率。按照斯密的观点,任何一个生产阶段的劳动生产率是劳动分工的函数。因此收入Y=qL,表明一个经济的收入水平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和经济的分工水平。第一个生产过程带来了收入增长,增加量为ΔY=qΔL=q(1-c)S/ω。增长方程:给定工资率不变,工资水平等于工人用于消费的所有收入,收入增长就是劳动生产率和地主、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函数。三、增长的限制斯密承认土地存在收益递减的可能性(随着土地的开发,剩下的是贫瘠和位置不好的土地→利润降低→投资兴趣下降),但他认为劳动分工的范围和前景相对广阔,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可以补偿农业部门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所形成的收益递减也承认随着资本积累的推进,投资机会下降,利润率下降,但他认为通过自由贸易带来的市场扩大进而推动劳动分工可以弥补利润率的下降总之,斯密认为经济增长状态不会被打破第二节李嘉图停滞状态经济经济增长模型一、李嘉图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形式二、经济的储蓄能力三、经济的储蓄意愿和利润率下降四、对李嘉图停滞模型的评论李嘉图简介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古典经济学到李嘉图时达到了顶峰,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李嘉图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形式李嘉图对经济增长的悲观观点李嘉图的假设和经济增长模型1.1李嘉图对经济增长的悲观观点他认为,经济经过长期发展后将最终走向停滞状态。这是因为从长期看,一个经济的资本积累的增长率将趋于零,从而导致产出、收入、就业、储蓄、投资都趋于零。该悲观观点是建立在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假设之上。资本积累的速度决定投资速度和生产力发展速度。如果资本积累增长,就会出现正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如果资本积累为负,就会出现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而且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1.2李嘉图的假设和经济增长模型假设:一个经济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即资本积累完全依赖这个经济的潜在储蓄能力;资本增长率是储蓄意愿和储蓄能力的函数。资本存量增长率:π是总利润水平,z是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表明经济储蓄能力,π-z表明储蓄意愿,如果资本所有者阶级的储蓄意愿高,就会降低当前消费水平,减少用于消费支出的名义利润,反之亦然假设政府不对经济施加任何干预,因而模型中没有政府),(zwLRYfdtdKwLRY二、经济的储蓄能力储蓄能力为,影响储蓄能力的因素包括:从长期看,总产出(Y)增长速度趋于下降人口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地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从长期看,工资水平与自然价格或最低费用趋于一致wLRY2.1从长期看,总产出(Y)增长速度趋于下降李嘉图认为,一个经济的生产服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因此从长期看,总产出(Y)增长速度趋于下降。在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投入要素的增加→由于边际收益递减,总产出增加,但增长率越来越低→储蓄能力下降2.2人口增长快于经济增长(1)李嘉图接受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口增长相伴而行,而且增长的速度不一样。人口以几何级数和速度增长,食品生产以算术级数的速度增长,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将下降。技术进步可能抵消活延缓这种结果的出现,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结果产生的根源。2.2人口增长快于经济增长(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原理》。马尔萨斯的分析以“两个公理”为前提: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生育)。他认为这是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他的结论是:“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为了维持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的平衡,他提出了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得与生活资料相平衡。”马尔萨斯对经济发展持悲观看法: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一国财富的增加丝毫无助于改善穷苦劳动者的境况。而穷人的生活水平即使得到改善,人口的增加又会使他们回到贫困状态。所以,从长期看,人均收入有一种下降的趋势。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马尔萨斯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符合工业革命前的情况,他对人口过剩后果的分析也具有警示作用。但是,他的理论前提:技术水平不变和人类永远无法控制生育,则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马尔萨斯的分析完全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2.3地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地租是土地在生产中贡献的报酬。李嘉图认为地租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原因包括: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稀缺程度不断增加→地租率上升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粮食和其他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消费品价格上升→土地所有者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提高地租率李嘉图理论中地租的决定人口增长提高土地需求水平,推动地租水平上涨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对土地需求的提高,将最终抵消由于土地数量增加形成的地租下降效应地租土地数量NS0S1R2R1R0N0N1ABCEFGD2(P2)D1(P1)D0(P0)N0→N1,土地数量可以通过垦荒、边界拓展、地域新发现等增加2.4从长期看,工资水平与自然价格或最低费用趋于一致贸易和劳动分工→劳动生产力提高→工人工资提高→生活条件改善,生育更多人口→人口增加→人均收入减少,工资水平下降到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费用三、经济的储蓄意愿和利润率下降利润是储蓄的唯一来源,资本积累完全来自于资本家阶级的节约或意愿,因此,仅仅存在储蓄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储蓄意愿,资本才能积累,生产性工人数量才能增加,生产才能扩大。储蓄意愿取决于总利润水平和用于消费的利润水平3.1利润率下降的传导机制资本积累增加→雇佣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总产出增加,但增长率下降→由于劳动力增加,总产出中工资份额上升(工资水平是劳动的自然价格),并且由于人口增加,对食品和土地需求增加,地租上升→利润份额下降→利润率下降,甚至在资本积累的最后阶段,利润总量也下降→资本积累的动机不断被削弱→利润太低,资本家没有进一步积累的动力→资本和人口都停止增长,经济停滞;总产出中扣除劳动工资和由资本家消费标准所决定的最低限度的利润之外,所有的剩余都被地主获得。生产方法中的任何改善可能暂时改变利润率下降过程,但这种倾向是始终存在的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比较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countryispoorbecauseitispoor)”.二者的比较相同点: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点:李嘉图经济停滞的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人口增加,地租上升的综合作用导致资本家储蓄意愿和投资动力下降四、对李嘉图停滞模型的评论李嘉图停滞模型和斯密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李嘉图停滞模型的基础对李嘉图停滞模型的批判李嘉图停滞模型的启示4.1李嘉图停滞模型和斯密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斯密承认创新(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是与资本积累相伴而生的,因此尽管存在来自土地等自然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抵制,但经济增长还能继续,斯密因此看到了稳定增长的可能性李嘉图在他的模型中加入了边际收益递减,把创新和技术进步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增长持续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停滞便是一种最终的结果4.2李嘉图停滞模型的基础李嘉图的停滞模型具有悲观主义特征。其理论基础是:农业的基本过程不可改变,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投资和储蓄只是由资本家提供,收益递减导致资本家储蓄意愿和投资动力不断下降4.3对李嘉图停滞模型的批判储蓄能力为;资本积累完全来自于资本家阶级的节约或意愿李嘉图没有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在农业和非农业的交易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技术进步的力量可以抵消收益递减的力量也没有看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 古典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7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