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3.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最大成果),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4.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5.性质: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辛亥革命性质相同)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爆发的原因(历史条件)1.a、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b、直接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参加世界大战。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统治力量相对薄弱。d、布尔什维克党政治上已经成熟,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e、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革命性特别强。(d、e取胜的原因)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1)开始: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在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20万起义者迅速占领主要部门。(2)胜利:11月7日晚起义者向冬宫发起总攻,十月革命取得胜利。3.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11月7日,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4.苏维埃政府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采取的措施: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措施)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③外交上:同德、奥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体现俄国人民迫切愿望)④迁都: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5.三年国内外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军事上:加强红军建设;经济上: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6.十月革命的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7.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8.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原因(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2)内容: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3)结果(影响):①在艰苦的国内战争中,有效得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积极)②这一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力下降,社会不稳定。(消极)四、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①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内容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部分先进中国人民觉醒,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③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成立后,学习苏俄、苏联的经验,并得到了苏俄、苏联的支持。五、1.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什么区别?(十月革命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主要是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3.从中得到什么认识?(①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②走什么样的道路应由各国的具体国情而定;③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二月革命1917、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11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2.时间及实施者: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3.主要内容、特点(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对新经济政策评价(作用):①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②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巩固了新苏维埃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5.启示: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③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苏联的成立:1.时间:1922年,苏联成立。2.苏联成立的作用:加强了民族团结,巩固了工农联盟,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与帝国主义对抗的力量。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的工业化:方针:1926年起,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1928---1937年,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就: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落后国家的崛起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2.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同时进行):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作用: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消极作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采取强迫性措施,不注重农民利益,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3.苏联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表现:①经济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②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初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来弊端越来越明显。①积极作用: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②严重弊端:(略)危害: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5.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要平衡发展;②发展经济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尊重市场规律;③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⑤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法治与建设。五、知识拓展:1、苏联迅速崛起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党的政策,开拓创新③人民热情④重视科技2、评价列宁:①领导十月革命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②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战争胜利,政权得以巩固。③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学习品质: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从中认识到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列宁在建设中的探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时间:1996年1—6月;地点:法国巴黎;参加国:战胜的协约国集团;操纵国:英国、法国、美国2.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合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重新分割世界)3.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核心条约是1919年6月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也叫对徳和约)4.巴黎和会的性质: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凡尔赛和约》有关中国问题的规定及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及作用:1919—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奥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时间:1921—1922地点:美国华盛顿参加国:美、英、日、中等9个国家操纵国:美、英、日2.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3.核心条约是1922年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①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②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九国公约》的影响:(1)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2)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下的最大受害国(3)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4)实质(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及作用: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新秩序,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四、拓展延伸1、中国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2)帝国主义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3)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大国的分赃会议4)一个国家外交的后盾是经济和军事力量,要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影响:①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有利于战后的相对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积极)②它是大国操纵下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此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随着各国实力的变化,必然导致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斗争(消极)例如:a、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b、美日冲突,埋下太平洋战争祸端。认识:中国始终处于被宰割地位,外交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弱国无外交。瓦解标志:二战的爆发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五、国际联盟1.倡导: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倡导建立一个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组织;2.建立: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1920年成立,总部在瑞士首都日内瓦;3.宗旨:表面是维护世界和平,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4.操纵国:美国是国际联盟的倡导者,但没有加入;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第四课经济大危机一、短暂的“繁荣”时期(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二、经济危机1.根本原因: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造成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家为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引起的。2.爆发的时间、标志:1929年10月,美国股票价格连续暴跌,经济危机开始,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①时间长:1929—1933年②范围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许多部门③破坏性大:造成生产严重下降4.危机的影响:①工厂银行倒闭,工人失业,人民流离失所;②资本家销毁商品,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5.启示: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三、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③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宣布实行新政。2.罗斯福新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直接目的是:摆脱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实质)是: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挽救统治危机;3.罗斯福新政主要特点和“新”的体现是(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
本文标题:历史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7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