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卓越教育_卓越人才_卓越人生-张清杰校长讲话
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在学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暨中外大学卓越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高端论坛上的讲话张清杰2011年3月31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今天的会议是学校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换届以来,继新一届党代会和教代会后召开的又一次全校性的重要会议,会议关于人才培养的主题既是学校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事业追求的主题。与此同时,学校还首次举行中外优秀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高端论坛。本次会议邀请了6位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卓越成就并对人才培养有深刻见解的国际知名学者,就国外大学优秀人才培养作专题报告,邀请了我国建材行业、交通行业和汽车行业大型骨干企业7名知名企业家参加会议并作报告,共同商讨优秀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与产学研合作,其目的是要把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置于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谢意!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主旋律,其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人的幸福、尊严和美好人生成为社会的心声。我们的教育正是遵循着这个根本原则,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美好人生,为每一个学生家庭创造幸福,为我们的社会创造和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作为学校的崇高的大学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以激励一代又一代武汉理工大人为之不懈的奋斗,而培养卓越人才、让我们的学生享受美好的人生是这一核心价值的根本体现。武汉理工大学担负着为我国建材行业、交通行业、汽车行业和区域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和提供高科技成果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承载着5万多名学生和5万多个家庭的殷切期望,面对这份沉重的责任,我们学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如何构筑武汉理工大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有效地实施武汉理工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依赖于我们对卓越人才和卓越教育的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想利用这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的机会,把我近一段时间关于卓越人才和卓越教育的一些思考同大家作一个交流,目的是启发我们大家共同来思考这样一个思想层面的重大问题,从而指导和推动学校的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武汉理工大学卓越人才观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充满深情地说道:“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这句话的体会尤为深刻。当每个学生满怀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跨入学校大门、走进课堂、面对我们的那一刻,卓越人生就已经成为他们终身不懈的追求并赋予了我们沉重的责任。为了勇担这份沉重的责任,武汉理工大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主动地去理解我们的学生对卓越人才和卓越人生的期盼,主动地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卓越人才,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卓越人才观。武汉理工大学的卓越人才观应该建立在我们对卓越内涵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每个人都会被崇高的目标所引领,不断追求卓越。美国的著名成功学大师博恩•催西对卓越有一个经典的定义:“不断地为自己确定越来越高的目标,然后尽一切可能达到这些目标,你就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美国NBA著名教练帕特•莱利也有一句关于卓越很著名的话:“不断力求做得最好,就能逐渐达到卓越。”可见,所谓卓越就是对一个个更高目标的追求,就是不断地自我超越。人类追求卓越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有史以来,卓越不但引领着自然的进化,而且也引领着人的成长和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者发展”形象而又深刻地说明了优秀和卓越对自然演化的根本作用,优秀的物种会通过自然选择发展壮大,争优或者说追求卓越引领着物种的进化、自然的进化。人的成长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生理成长、能力成长、精神成长无时无刻不需要全新或卓越目标的引领才能达到和完成,从而实现人的发展,只有人的发展才会有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够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所以,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实现个人超越,才能够不断成长,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成就卓越人生,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这是成长的逻辑,发展的逻辑,人生的逻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武汉理工大学的卓越人才观应该有自己的具体内涵。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事业使卓越人才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卓越追求,二是卓越能力。所谓卓越追求,是指人的道德、价值和内心世界的取向和标准,由二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荣誉感,第二个层次是人生境界。荣誉感是个人道德体系的基础、价值追求的引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前提,只有在强烈荣誉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事业荣誉感、民族荣誉感、国家荣誉感,从而形成个人完整的道德价值体系。荣誉感之所以构成个人内心世界的一个支撑,在于荣誉感是建立在个人尊严的基础之上。人是否拥有尊严是人的内心世界一条十分鲜明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人的内心价值追求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境遇:一边是拥有尊严,因而是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个人的追求对社会具有正面和积极意义;另一边是失去尊严,因而是消极的,失望的,充满否定和怀疑的,个人的追求对社会具有负面和消极意义。我们的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个人的尊严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让生命拥有尊严。温家宝总理还把能否“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上升为国家民生目标。可见,由尊严到荣誉感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只有在尊严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崇高的荣誉感,在崇高的荣誉感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心所至,无所不至”的至高的人生境界。至高的人生境界为追求卓越开辟了强大而又宽广的内心世界,促使人宽容、向上、奋斗不止,从而成就卓越人生。所谓卓越能力,是指人的知识、才华和成就事业的能力和基础,也由二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适应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是人生最基本的能力,是追求个人事业的基础。适应能力之所以构成卓越能力的基础,是因为能否适应环境是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个人追求事业的一条十分鲜明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人的能力实现和事业追求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境遇:一边是能快速适应环境,因而很快发挥所长,创造伟大的事业;一边是不能适应环境,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总是处在事业的边缘,甚至被环境所淘汰。因此,无论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和抱负,能否适应环境是一个基础和起点。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就曾经指出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见,由适应到创新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只有在适应能力基础上的创新能力才是真实的和现实的能力。因此,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创新、创业、创造,才能成为卓越人才,成就卓越人生。武汉理工大学的卓越人才观应该集中体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追求。我们学校历经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内在价值追求、特色鲜明、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国家重点大学,我们培养的卓越人才既要体现我们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追求,也要注重历史的继承性,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新的内涵。我校伴随着我国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的发展而建立和发展,引领三大行业的发展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凸显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学校60余年的育人实践,形成了“三强人才”的培养特色,并且在三大行业的管理、创新、发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大行业重要的管理、技术人才大多都来自学校的培养,可以说,历史传统已经赋予了学校培养卓越人才的使命。几十年来,学校不但服务三大行业,而且形成了与区域合作共建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在区域创新与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杰出人才,他们在领导和引领区域发展中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培养卓越人才引领三大行业和区域的发展,是国家对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对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的突出体现。美国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大学就是“把众多卓越非凡的天才聚在一起追求他们最高的理想”,我想,我们武汉理工大学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怀有同样的激情和理想,那就是要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能够引领三大行业和区域发展的卓越人才。构建学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当一个人把他生命中最黄金的年华和对未来的期望交付给你,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和重托?而掌握在我们手中的正是成千上万名学生的最黄金年华和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我们决不能辜负这份期盼和渴望,我们决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和重托。假如人生是一部传记,我们要以我们的卓越教育帮助学生写好自己人生传记中美好的开篇;假如人生是一个舞台,我们要以我们的卓越教育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初最好的角色定位;假如人生是追求智慧,我们要以我们的卓越教育帮助学生精心打造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正是本着这样崇高的目标,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武汉理工大学卓越人才观,按照“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构建学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我们对社会负责、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卓越人才总的思路。一方面,我们要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更加宽广的视野,把卓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工程,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基于卓越人才培养实现高度统一,即实现人民需要、大学追求、个人发展的统一,实现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思想政治的统一,实现教学、学工、科研、后勤、管理等多部门的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要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下构建学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即以荣誉感为核心的道德素质培养体系,以人生境界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以适应能力为核心的实践素质培养体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以荣誉感为核心的道德素质培养体系,要求我们的思想育人工作要深入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誉感、民族荣誉感和国家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高尚的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要把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作为一项综合工程,统筹学校的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队伍;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并根据时代要求推进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要以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构筑全新的舆论导向和环境,使每个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得到熏陶和感染。构建以人生境界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学生心灵的培养,把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至高的人生境界。要把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一项综合工程,统筹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人文、艺术和体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进一步丰富大学文化活动,推进大学生文化建设工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活动中受益。构建以适应能力为核心的实践素质培养体系,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统筹宣传思想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行业和政府的共建工作,为学生综合实践创造条件。要特别注重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初步适应能力;要大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不断适应社会;要大力开拓实践教学,依托行业,依托社会,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培养体系,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是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要统筹学科建设、人才工作、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进一步强化学校专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要加快实施人才队伍建设“15551”工程和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形成一流专业教师队伍,夯实专业教育的根本;要加快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紧跟学科和科技前沿,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要加快推进研究性教学、
本文标题:卓越教育_卓越人才_卓越人生-张清杰校长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8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