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柳宗元在永州(来自《名人与永州》)
1柳宗元在永州的足迹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因他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因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改革失败后贬谪永州十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天说》、《天对》、《三戒》、《江雪》等千古名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历史上对永州影响最大的客籍名人之一。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于大历八年(773)在长安出生。兴元元年(784),柳宗元的父亲柳镇调任鄂岳沔都团练使判官。其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变,长安受到战争威胁。为避战乱,柳宗元到其父任职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并跟随父亲到过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贞元九年(793)二月,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与刘禹锡一起考中进士。同年五月,其父柳镇病死长安,柳宗元为父守制三年。贞元十二年(796),柳宗元服丧期满,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并与杨氏结婚。2贞元十四年(798),柳宗元考中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集贤殿书院正字,从此正式步入仕途。贞元十七年(801),调补为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尉。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从蓝田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此后,在朝廷内部革新与保守的斗争中,柳宗元站到王叔文革新集团一边,调任礼部员外郎,积极投入这场政治斗争。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集团改革失败。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主要骨干共八人,均被贬谪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其中,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开始了“待罪南荒”的十年拘囚生活。元和元年(806),宪宗改元元和,大赦天下,但“八司马”不在赦免之列。元和九年(814),朝廷颁布诏令,召“八司马”中仍在贬所的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等人入京。柳宗元于元和十年正月接到诏命,结束了十年贬谪永州的生活。但八司马返京后不到一个月,再次被任命为远州刺史,又被逐出京城。柳宗元被任命为柳州刺史,刘禹锡则被任命为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刺史。在柳宗元等人的努力下,刘禹锡才被改为连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刺史。元和十年(815)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到达柳州任所,开始他四年的刺史生活。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八日,柳宗元病死于柳州。他死后,家境十分凄凉,留下四个年幼子女,无力治丧。桂管观察使裴行立3为之筹措丧葬费用,柳宗元的表兄卢遵负责办理丧事,于次年七月将其归葬于万年县之先人墓侧。他的作品则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子女也由刘禹锡资助抚养。柳宗元十年南荒“系囚”闻诏即行永贞革新失败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主要骨干均被贬谪。永贞元年(805)九月十三日,柳宗元被贬为邵州(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市)刺史。按当时的规定,贬逐者“闻诏即行”。在这种情况下,柳宗元别无选择,只好带着所奉养的年近七旬的老母卢氏和邵州刺史之印,往邵州方面出发。与柳宗元同行的,还有卢氏的侄子、表弟卢遵和堂弟柳宗直。他们都是就学于柳宗元的年轻人。此后,他们一直跟随柳宗元长期流贬,侍奉左右,表现出深厚的情谊。途中再贬在前往邵州途中,柳宗元一行还没有渡过长江,又接到了加贬永州司马的诏命。这对柳宗元是一个更加沉重的打击。本来初贬邵州,虽然只是被斥出朝,刺史又是正四品下的大员,表面上看比正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还提升了,但邵州地处偏远,又是下州,实际上已经是一种相当严重的处罚。现在,柳宗元被贬到更远的永州,这对柳宗元的打击可想而知。当时正值初冬,柳宗元与家人怀着沉重的心情过长江、出洞庭、溯湘江。一路上,他追忆身世,无限感慨,写下了《惩咎赋》,表白自己的忠贞正义,表达了对无罪获遣的愤懑的对世事不公的抗议。溯湘江上行不远,柳宗元一行来到汨罗江口。他在这里驻舟,凭吊投江殉国的楚国大诗人屈4原,写下千古名篇《吊屈原文》。在这篇赋中,柳宗元热情赞扬屈原为了道义而坚贞不屈,义无反顾,以死殉国的精神。同时,直斥当代士风的堕落,慨叹正道之不行。寄居龙兴寺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他的职务全称是“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永州是中州,司马为正六品上。但是远州司马是一个闲职,多由“内外文武官左转右迁者递居之”。而“员外置”即是在编制之外,属编外人员。当时朝廷有员外及摄、试官不得干预政务的明确规定。这样,柳宗元到永州,可以说是既无公务,也无官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俟罪非真吏”,即不是真正的官吏,而是一个囚徒。唐代寺院有接纳客居的习俗。在这种情况下,柳宗元只好寄居在潇水东岸、府城东山的一座古寺——龙兴寺里。相传龙兴寺是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蒋琬的故宅。孙吴的司马吕蒙也曾在这里住过。不知什么时候,这里改成了寺院。但是,当时这里已经非常荒凉,寺内“凫鹳戏于中庭,蒹葭生于堂筵”;寺外是一片丛林乱石,人迹罕至。柳宗元就寄居在该寺的西厢房。这里原来只有北窗。他则在西墙上开了一扇轩窗。这样,他就可以从这里远眺西山和潇水(柳宗元曾将潇水当作湘江)景色,以抒胸中郁闷。柳母病逝柳宗元到永州不及半年,母亲卢氏就病逝了。卢氏有着良好的教养。她三十四岁生独子宗元,五十五孀居,一直同柳宗元生活在一起,对柳宗元的事业十分理解。到永州后,由于居无安室,家无子妇,水土不服,医护不周,从而不幸亡殁。母亲的死,对柳宗元来说,是“穷天下之声,不能抒其哀”。到第二年,随同来永州的卢氏之侄卢遵护送棺椁北归,与柳镇合葬。5健康恶化宪宗即位后,朝廷有振作气象。然而元和元年,朝廷曾发过三次诏命,一再重申“八司马”不仅不在宽赦之列,而且不得“量移”即北迁到离京城较近的地方。这样,就堵死了“八司马”的重新启用之路。艰苦动荡的生活,加上精神上所承受的打击与压力,柳宗元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了。他当时年仅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但是,他在永州过了三四年,就已经“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了。他的精神也不好,甚至读书作文都有困难。做“文章之士”在巨大的挫折面前,柳宗元曾经心灰意冷,还表示要永远退出政治舞台,甘心娶老农女为妻,买土一廛为耕氓。当时,龙兴寺的住持是天台宗的和尚重巽,学养和道行都有相当水平。于是,柳宗元同他一直对参禅问道,从而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慰。与此同时,柳宗元作为“闲员”,被迫退出了他所热衷的政治活动,却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读书、思考,对自己前半生的实践加以总结,积极从事理论研究和著述。他在《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中说道:“宗元身虽陷败,而其论著,往往不为世屈。意者殆不可自薄自匿,以堕斯时。苟有辅万分之五,虽死不憾。”这样,柳宗元就将自己的人生全部意义,寄托于理论研究和著述之中。与此相联系,他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付诸实践。在这一时期,他写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标志着一个时代思想高度的著作。其中,包括包括早在长安就已起草、到这时定稿的《贞符》,系统的论著《封建论》、《非国语》等。他在文学上也做出了多方面的成绩,例如传诵千古的“永州八记”,卓然成6家、彪炳一代诗坛的许多诗歌,立意深远、言简意赅的寓言文等等,都完成于永州。他更把自己丰富的文学实践观总结为理论,写出“论文八书”,以指导当时的文坛。结果在唐代文化史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且发人深省的现象,即堪为一个时代精神领袖、指导着当时思想和文学发展趋势的,竟是一个地位卑微、远处“南荒”的“流囚”。接触民众随着身份和境遇的改变,柳宗元同普通民众的接触逐步增多了,关系也逐步加深了。在这偏僻的永州,官僚圈子自然很小。柳宗元作为“谪吏”,已经没有官吏的地位和威严,同一般民众就很接近了。后来,他搬出龙兴寺,移居冉溪,并将冉溪改名愚溪。他在愚溪旁边修建了住宅、亭子、水池等设施,均以愚字冠名,统称为“八愚”。他生活在“农圃”之中,亲自参加一些劳动,同“俚儿伧父”、“猎父渔老”密切交往,从而使他对民众的实际生活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在感情上得以同普通劳动者相交流。他的《捕蛇者说》等散文、《田家三首》等诗歌,都是在同普通民众广泛接触,并对他们的疾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写成的,是当时在饥饿线上挣扎的贫困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人际交往在长安的时候,柳宗元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友人。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成为“永贞革新”的骨干。后来,他们一同遭到贬斥的命运。到了永州以后,柳宗元所交往的人就大不相同了。一方面,他在这里结识了一些命运大体相同的“谪吏”。在这些人中,如吴武陵、李幼清、南承嗣等,其人品、学问足可称道。除了诗文唱和之外,大家还切磋学术,从而对柳宗元的思想和著述多有7启发。其中,与柳宗元交往最为密切,给他督励、启发最多的是吴武陵。吴武陵是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二年进士,不久即被贬永州。柳宗元与之一见如故,并把吴武陵看做知音。吴武陵对他非常敬重,尊之以师道,每有文字,“必大光耀而明之”。柳宗元在长安开始写作的《贞符》没有完成,是经吴武陵的请求、督促才得以写成的。柳宗元写了《非国语》,不敢自是,也请吴武陵详审。另一方面,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期间,与过去的一些“同志”,特别是同刘禹锡、吕温等保持着密切的交谊。他们都处在相同的环境下,互相安慰、鼓励,在思想、创作上多有推动。刘禹锡是柳宗元在永州十年间交谊最密切、通信最频繁的人。贬谪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十年,也是刘禹锡取得思想理论上和文学创作上重大成果的时期。刘、柳二人在流落南荒期间所取得的成绩,都与对方的帮助分不开,有些工作还是他们共同努力做出的。特别是他们与韩愈之间围绕“天人关系”问题的论争,对于古代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吕温本来也属于革新派,但在事变时正出使吐蕃,后来以其他原因贬谪与永州相邻的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吕温早年受教于陆质,文才、政能均极杰出。柳宗元的一些文章从题目到观点都受到吕温的启发。柳宗元写《非国语》,有“道之难明而习俗之不可变也,其知我者谁歟”的慨叹,专门送给吕温讨论。后来,吕温改任与永州相邻、位于永州北面的衡州刺史,并死于任上,年仅四十岁。柳宗元失去了这样的挚友和同志,非常悲痛。他写了祭文、记述吕温生平的诔文以及《吕衡州》的诗。此外,柳宗8元在永州期间,还同当地的诸多官员有着较多的交往,与朝中旧交也有一些往来。凄凉家室柳宗元的结发妻子为杨氏。杨氏早死,没有留下子女。后来,柳宗元同长安善和里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但是,这位女子的生平没有记载。她为柳宗元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和娘。柳宗元贬谪永州时,这位女子没有随行,仍然居住在长安善和里。元和五年(810),和娘不幸夭折。为此,柳宗元写下了《下殇女子墓砖记》以记其事。大约同一年,柳宗元卜居愚溪后,同当地的一位女子同居,并生下一子一女。柳文中有《马室女雷五墓志》,其中说雷五之姨“为妓于余”,即言此女与柳宗元同居之事。柳宗元与刘禹锡在元和十年或十一年作诗论书法时,有“在这弄土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的诗句,所写为小孩五六岁时的事情,这个孩子当在元和五年左右所生。后来韩愈写柳宗元墓志,说柳宗元有“女子二人,皆幼”,这“弄土”的“娇女”应当是其中之一。柳宗元身后还留下两个儿子周六、周七。他去世时,周六四岁,周七为遗腹子。这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名氏,同样没有留下记录。这是因为,这些女子均非“士人女”,囿于当时的等级观念,所以都没有正娶为妻。同时,我们不能用今天的婚姻家庭观念去苛求古人。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上,柳宗元有着独特成就和杰出贡献。而这种成就与贡献,基本上都是他在谪居永州期间取得的。纵观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大体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9“天人相分”的自然哲学思想这是成为柳宗元整个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基础。这种思想,具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内容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关“天人之际”问题长期争论的新的理论总结,代表着唐代思想理论发展的新高峰。自先秦以来,“天人之际”问题一直是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主要的、中心的课题,而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理论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唯心主义天命观和先验的认识论。这种“天人合一”思想,肯定天有意志,能主宰人世间的一切;天的总的规律与人世间的是相一致的,“天”与“人”合其德;天有能力对人进行赏罚,人则能以其行为感动天
本文标题:柳宗元在永州(来自《名人与永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9442 .html